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我 結婚3次 被家暴3次」:別讓這幾句話 毀掉你的一生

01

到底是什麼樣的預言,能夠毀掉我們的一生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和我身邊的一個朋友有關。

我的朋友小凡,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男人都不是好東西!

這和她經歷的幾段失敗的戀愛有關。

大學時,小凡交到自己的初戀男友,但還沒畢業,男友就劈腿了。

從此,她就對男人貼上了「不是好東西」的標籤。

工作以後,她又交了幾個男朋友、談過幾場戀愛,但結果無一例外都以男友劈腿告終。

前段時間,小凡交了一個各方面品質都不錯的男友。

可不到一年,兩人的戀情又告吹了。

理由是:家暴。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有一次,小凡無意間翻看男友的微信聊天記錄,發現他和同公司的某女同事接觸過於頻繁,於是懷疑有姦情。

此後,小凡對男友的「監視」也開始越發密切起來。

幾個月後的一天,男友從外地出差回來,送了一隻用禮物盒精心包裝好的香水給小凡。

結果,小凡在男友的公事包里也發現了同樣一隻香水,只是沒有精心包裝。

男友解釋說,香水是幫同事代購的,聽說這款香水很不錯,於是也給她買了一隻。

小凡不信,還把男友疑似劈腿的種種跡象全部搬出來理論。

爭吵在所難免。

最後,矛盾升級,男友被小凡激烈的言辭激怒,失手打了她。

兩人的關係就此結束。

小凡說:「看吧,我就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不是打女人就是出軌。」

02

第二個故事,是曾經在心理學書上看到的一個案例。

有一個女人,結了三次婚。

第一次婚姻,她被男人家暴,於是離婚了。

第二次婚姻,依然被家暴,又離婚。

第三任老公,本是個脾氣爆好的好好先生,甚至都不會跟任何人發生爭執。

然而結婚之後,這女的還是被家暴了。

她對心理醫生說:我不懂為什麼婚前溫柔體貼的丈夫在婚後會有這麼大的變化,還會動手打我。

可心理醫生在丈夫的口中,聽到的說辭卻是另外一個版本:丈夫曾經發誓要善待她,並且在之前的關係里,他並沒有家暴的行為。

但是,結婚以後,只要發生一點小爭吵,妻子就會說:你是不是想要打我?那你打我啊,你打啊……

就這樣,被妻子無數次挑釁和暗示之後,丈夫大腦一片空白,感覺就像中了魔咒一般,不知不覺就舉起了手打向妻子。

後來,經過心理醫生的耐心詢問才知道,這個女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母親被父親毆打的原生家庭里。

她看慣了母親被打,也深知母親的痛苦,於是發誓長大以後一定要找一個跟父親完全不一樣的男人。

於是,她選擇了性格溫和的丈夫。

但是,婚後她卻總是預感自己會和母親的命運一樣。

於是不斷試探,不斷用行動證實它,直到把丈夫「暗示」和「調教」成一個打老婆的男人。

03

第二個故事講完,你大概就能猜到,為什麼朋友小凡總能遇到渣男了。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自證預言」,也叫自我實現的預言

意思是一個人會不自覺地按照自己內心的那個預言行事,最後直到這個預言真實發生。

也就是說,如果你認為某件事情是怎樣的,就會傾向於找尋更多符合預期的訊息,不自覺地按照你的想法做出一些行動,最終導致事情真的發生了。

就像朋友小凡,一直以來,她內心的預言就是「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在和男性交往的過程中,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便一步步地刺激對方的底線。

甚至對男友嚴加看管:翻手機、電話查哨,朋友聚會也跟著,要求每天按時回家,逼問每一個電話……

家裡充滿了懷疑和緊張,男友不堪忍受,最終真的劈腿或家暴。

其實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發生,原本也不會發生。

只是你內心篤定了一種可能性,於是對另一種可能性的發生放棄了努力。

比如,你對一個人印象不好,覺得難以接近,所以你對他冷漠,他自然對你也不熱情,他的反應驗證了你的推斷,你的感覺又證明了自己的預言:「他果然是不好相處。」

但其實你的這些推斷毫無依據。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經提到一個關於鏡子的隱喻:

每個人都要通過鏡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容顏。

所以,當能獲得讚美時,我們就是從鏡子裡照見了自己是好的;而當獲得批評時,我們就是從鏡子裡照見自己是壞的。

一些人之所以太喜歡批評別人,是因為從權威的鏡子裡照見自己是不好的,所以當他作為鏡子時,照見的你也總是不好的。

相反,喜歡給予讚美的人,也是因為自己從權威的鏡子裡,照見自己有多美。

人際交往中,自證預言就和那鏡子一樣,你對別人的預言是積極的,別人的行為也是好的;你對別人的預言是消極的,別人的行為也會變得不好。

04

除了影響人際關係,自證預言對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影響也很常見:

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料,即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學習,結果考試一塌糊塗,你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預言:「我果然不是讀書的料。」

你總說自己皮膚差,即使知道有方法能讓皮膚變好,你也不做努力,漸漸地你發現自己根本沒法忌口,酷愛辛辣油膩的食物,並且越來越不注重生活作息,不愛護膚,最後你的皮膚就永遠在差的行列里待著,甚至越變越差。

這種心理機制,可以稱為「選擇性注意」,是自證預言的關鍵機制。

發出一個預言後,為了維護「我是對的」這份自戀,你的注意力就會在那些符合你預言的信息上。

而那些不符合你預言的信息,就會被忽略。

因此,你看到的世界就符合了你的預言。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222:潛意識》中說:如果一個人視不幸為正常狀態,自己從內心否定自己,不想努力擺脫困境,那麼他身體中潛伏著的潛力,就會失去它的作用。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我們每個人表面上都希望自己被善待,吸引來好的人、好的事,可是,只有我們自己潛意識裡的信念,才是命運的真正推手。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對自己的錯誤預言,就很容易在一步步驗證預言的過程中,被預言摧毀。

那麼,如何改變自證預言呢?

從體驗開始。

05

武志紅在《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一書中提到五個步驟:

①認知自我實現的預言,就是想像在指引現實。

②預言其實大部分是對體驗的提煉和總結,所以不管是覺知你的預言,還是要改變,都需要從體驗入手。

比如,遭遇失戀擊的你,在開始一段新戀情時,可以靜下心來,認真回憶一下在自己戀愛過程中,有哪些自己覺得成功的體驗。

好好回憶這種體驗,讓自己去感受當時的感受與狀態,而不是重複「男人不是好東西」、「我總是無法處理好親密關係」這類的話。

③如果想要更積極的預言,就需要尋找機會,讓自己體驗到這個預言。

④你可以問問自己,你希望的那種「自我實現的預言」是什麼,過去什麼時候體驗過?然後好好調動回憶,讓自己去體驗這份體驗。

比如,一些優秀的推銷員在開展一天的工作時,會先去找一些優質的客戶,或者推銷一些容易賣的產品,由此製造一些成功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展開工作。

⑤你可以去接近有類似體驗的人,在他們身上學習。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去和什麼樣的人接觸,他們的體驗很容易感染到你。

《聖經•新約》中有這樣一段話:

為什麼看見你兄弟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梁木呢?

你自己眼中了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才能去掉弟兄眼中的刺。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心理陰暗的人,看什麼都陰暗;而滿腹正能量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也充滿正能量。

希望你我都能用自己積極的預言勾勒出一個美好的世界。

共勉。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精讀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7/129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