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李大蝦:擊垮納粹獨裁的六份傳單

作者:
蘇菲激動地告訴摩爾:誰都無權決定他人的命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這一權利只有上帝才有,沒有人知道一個精神病患者內心有著怎樣的靈魂,沒有人知道,苦難的環境會鍛造出怎樣的內心世界,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

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唯有當他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他才具有重要性....人類的目標不外是提升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發揮、妨礙思想的進步,即使她的思慮再細密、結構再完備,她還是有害而無用的。

——白玫瑰的第一份傳單

2003年,德國一個電視台評選出十個最重要的德國人,其中紹爾兄妹所得票數超過了巴赫、歌德、古騰堡、俾斯麥、勃蘭特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位列第四。

僅僅二十多歲的蘇菲.紹爾和她的哥哥漢斯.紹爾究竟做了什麼,竟能超越這些偉大的音樂家、文學家、發明家、科學家和政治家。

|蘇菲.紹爾

他們既非天才,更不是什麼大人物,但卻是20世紀最有道德勇氣的啟蒙者。

在暴力壓制、邪惡反人類的納粹獨裁下,許多德國人被洗腦加入到滅絕人性的屠殺和暴力中,更多人是縱容暴行的沉默者。

在這樣的處境下,紹爾兄妹和他們的同伴成立反抗希特勒獨裁統治的「白玫瑰」組織。

他們大都是慕尼黑大學的老師和同學,也是一群基督徒,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神學和哲學。

面對納粹,白玫瑰反對以暴制暴,而是致力於對抗邪惡的納粹意識形態,用傳單來覺醒民眾的良知和自由意識。

白玫瑰的傳單廣泛引用聖經、亞里斯多德、和諾瓦利斯,另外也包含了哥德、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言論。

他們猛烈地抨擊著納粹獨裁及其暴行,大膽地歌頌著自由和良知,倡導信仰自由和輿論自由。

白玫瑰冒著極大的危險將傳單寄往各個城市和人群,他們也明白民智啟蒙者所要負上的代價,蘇菲.紹爾說「如果千萬人記得我們的犧牲而覺醒並有作為,我的生命又何足惜?」

當紹爾兄妹散發第六份傳單時,遭到蓋世太保逮捕,2月22日受審宣判死刑,數小時後二人便被送上斷頭台。

去世時,蘇菲.紹爾只有22歲,她的哥哥漢斯.紹爾只有25歲。

|第六份傳單

他們去世之後,第六份傳單的副本被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偷運出德國,通過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到了英國,這份傳單被盟軍改名叫慕尼黑學生宣言,最終盟軍通過飛機將無數傳單從空中灑向德國,自由和和平的火種撒入了無數德國人的心中。

這份傳單發出的力量無法估量,大屠殺史家 Jud Newborn說「你不能衡量這種抵抗運動對於催動政權垮台的作用,白玫瑰的確有更大象徵意義,但這也是重要的作用。」

 

 

|漢斯.紹爾

在邪惡面前,為何大多數人都在沉默,紹爾兄妹何以有如此敏銳的洞見和強大的道德勇氣?

這個疑問同樣留給了德國導演馬克·羅特蒙德:

當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內的成千上萬的德國人,面對納粹暴行採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我希望對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於是馬克·羅特蒙德將紹爾兄妹的故事搬上了銀幕,創作了《希望與反抗》(又名帝國大審判)。

本片獲獎無數,榮獲2006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評審團大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01-為啟蒙鋌而走險

電影主要聚焦於紹爾兄妹被抓前後的故事。

1943年,德國陷入到與蘇聯的苦戰中,白玫瑰起草了第六份傳單,宣揚獨裁反動的納粹必將失敗。

此前的五份傳單都是通過信件秘密郵寄到各個城市,這一次,漢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直接將傳單散發到慕尼黑大學裡,希望通過這份傳單,在學校掀起和平反戰的浪潮。

白玫瑰其他成員覺得太危險,不同意漢斯的想法,但是漢斯的妹妹蘇菲大膽地支持了自己的哥哥,並決心參與到此次行動中。

最終,白玫瑰決定放手一搏。

1943年2月18日,漢斯和蘇菲在學生上課前來到慕尼黑大學主教學樓,手上提著裝滿傳單的箱子,他們迅速將傳單放在教學樓的各個角落。

蘇菲甚至在主樓光明殿二層向下拋撒傳單,校工史密特看到之後迅速舉報,蓋世太保立即予以逮捕。

-02-審訊

電影花了大部分篇幅來表現納粹對紹爾兄妹的審訊,尤其著重表現對蘇菲的審訊。

審訊蘇菲的納粹官員是經驗老到的摩爾。

摩爾繫著酒紅色的領結,擁有一副令人不寒而慄的眼睛,仿佛什麼事情都難逃他的雙眼。

他的形象氣質很像《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只是少了份邪氣,多了份嚴肅。

面對這樣的對手,蘇菲的處境令人擔憂。

摩爾對蘇菲的審訊一共進行了四次,從思維的對抗一直走向世界觀的爭辯,導演借著審訊深刻地剖析了納粹的邪惡意識形態,並揭示了蘇菲道德勇氣的根源。

第一次審訊中,摩爾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讓蘇菲承認她是主要參與者,面對經驗老到的摩爾,蘇菲表現的非常淡定。

蘇菲堅稱自己只是路過,那些傳單與自己沒有任何關係,自己也從來都不關心政治。

蘇菲的回答滴水不漏,摩爾雖然強勢,卻抓不到蘇菲的把柄。

正當蘇菲要等到釋放令的時候,摩爾在他們的家中發現了端倪,在漢斯家中的抽屜里找過非常多的郵票以及一把手槍。

於是蘇菲面臨第二次審判,摩爾向蘇菲盤問了所有的疑點,蘇菲依舊很聰明地解釋了所有的疑點,雖然有些牽強,但是沒有很明顯的破綻。

從蘇菲身上得不到更多的信息,最終,摩爾告訴蘇菲,她的哥哥漢斯已經認罪,並稱所有一切都是他自己所為。

蘇菲和漢斯的供詞有很大的出入,蘇菲最終認罪,承認她也參與了這次行動。

摩爾很清楚幾千份傳單的印刷、郵寄不可能單靠紹爾兄妹來完成,摩爾通過調查相繼抓捕了白玫瑰的其他成員。

只是還缺少直接的證據,摩爾想要讓蘇菲指認其他人。

於是摩爾對蘇菲進行了第三次審訊,摩爾威逼利誘,希望蘇菲「戴罪立功」,但是蘇菲堅稱只是她和哥哥兩人所為。

威逼利誘沒有效果,最後一次審訊,摩爾企圖擊碎蘇菲的錯誤觀念,想要讓蘇菲意識到她這樣的行為不僅錯誤,而且會給自己的家人和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

摩爾告訴蘇菲,你在為錯誤的念頭冒險,他很激憤地感慨,「為什麼你如此有才,卻不能具備國家社會主義的思維和感官,這可是會給德國人民帶來自由、尊嚴、財富和正義的國家制度。」

蘇菲則直接告訴摩爾:

納粹分子借自由和尊嚴之名,在全歐洲掀起血雨腥風,難道還不能讓你認清現實麼,如果德國的年輕人不能最終剝奪希特勒的權力,並協助建立一個全新的開化的歐洲,那麼德意志的名字就將永世蒙羞。

這樣的言論對於摩爾很熟悉,因為他自己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異見分子」,摩爾在蘇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影子。

他對蘇菲有了一絲長輩之情,摩爾不斷地暗示蘇菲,只要承認其他人也參與了傳單製作及發放,他可以為蘇菲爭取更輕的處罰。

蘇菲毫不妥協,並向摩爾控訴希特勒對猶太人及殘弱者的屠殺:

儘管在被德國征服的波蘭中,已經有30萬的猶太人在這個國家被以最殘忍的手法屠殺...

德國人仍然笨拙的靜止不動,愚蠢的沉睡著,並且助長那些法西斯的罪行...

任何人都希望對於此類的行為能被宣告無罪,每個人都希望繼續以最平靜的步伐,最平淡的良心走完人生的路途。

但他不會被宣告無罪,他將有罪、有罪、有罪!

(白玫瑰第二份傳單)

而被納粹主義洗腦的摩爾卻認為他們根本不配活著。

蘇菲激動地告訴摩爾:

誰都無權決定他人的命運,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這一權利只有上帝才有,沒有人知道一個精神病患者內心有著怎樣的靈魂,沒有人知道,苦難的環境會鍛造出怎樣的內心世界,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

蘇菲的觀點在摩爾看來是一種理想主義的不切實際,摩爾告訴蘇菲,「你所說的和現實生活沒有關係吧!!」

蘇菲非常堅決地說「這事關正義,道德和上帝」。

摩爾拍案而起,「上帝是不存在的」

這場正義和邪惡的爭鬥實質上是信仰之爭,是上帝根基上的自由和希特勒吹噓的自由之爭,是有神論和無神論之爭。

沒有了信仰根基,自由、法律也會淪為施行邪惡的手段。

-03-最後的審判

紹爾兄妹始終沒有出賣自己的朋友,而迎接他們的是一場早已安排好的封閉法庭審判。

納粹想要通過這次審判,以一儆百。

在走向審判前,蘇菲在監獄裡向上帝祈禱,她深知上帝是她真正的避難所。

封閉的法庭、全副武裝的軍人、咄咄逼人的法官,納粹想要看到的是紹爾兄妹的跪地求饒。

但是,庭審現場,紹爾兄妹雖然內心充滿恐懼,但始終沒有向納粹低頭,依舊勇敢地講出了還沒有泯滅良心的沉默者的心聲。

蘇菲告訴法官:

畢竟,有些人要做先驅,因為我們所寫的,說的,也被許多人認同,但他們不敢像我們一樣表達出來。

法官只能氣急敗壞的讓紹爾兄妹閉嘴。

最終,紹爾兄妹以及白玫瑰其他核心成員均被判死刑。

數小時之後,納粹便迫不及待地將三人送上斷頭台。

-04-自由的根基

年僅20多歲的紹爾兄妹何以如此清醒,又何以有如此大的勇氣面對邪惡。

導演通過電影向觀眾揭示:那是緣於忠於信仰和真理的良心自由。

沒有信仰光照的良心是不完備的良心,很容易隨波逐流或者陷入到縱容邪惡的沉默和自欺中。

信仰會給予良心堅實的根基,會給出超越性的參照點,這也是為什麼民主、法制會脫胎於基督教文明。

納粹走向邪惡的第一步是走向無神論,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仰,也就失去了對人的敬畏和尊重,所以猶太人在他們眼中會變成豬,殘弱者在他們眼中會變成一無是處的累贅。

信仰不僅給了紹爾兄妹明辨是非的眼睛,更給了他們直面黑暗的勇氣。

面對摩爾咄咄逼人的審問,蘇菲逐步步入險境,但是禱告和信仰給了她力量。

甚至當蘇菲被判死刑後,她恐懼到了極點,思緒一片空白,但是當他抬頭忽然看到定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時,她的心又重得安慰和盼望。

所以,當蘇菲的母親無法面對蘇菲的死刑時,蘇菲用信仰安慰了年邁的母親。

甚至,信仰給了蘇菲更加寬廣的胸懷,當蘇菲看到佇立在遠處悵然若失的摩爾時,她明白摩爾此刻是一種未能使「不懂事」的晚輩「回頭」的失落,蘇菲安慰原諒了置自己於死地的敵人。

而紹爾兄妹深受奧古斯特.馮.加倫主教影響。

馮.加倫主教在二戰期間,大膽斥責納粹的暴行,他的座右銘是:「我為反對納粹政權的新異教主義而鬥爭,無須褒揚,無須畏懼」。

馮.加倫被譽為「明斯特的雄獅」,他如先知一樣,向德國同胞提出警告:

人類有禍了,我們德國有禍了,因為違背了上帝在西奈山的密雲和雷電中所頒布的『不可殺人』的神聖誡命。

造物主起先就將之鐫刻在人類的良心裡,現在人不只是背叛了,而且實際上是縱容了這種罪行,允許它逍遙法外,脫免懲處……

上帝是通過我們的良心在對我們說話,讓我們都聽聽良心的聲音吧。人必須順從上帝甚於世人!

馮.加倫主教的布道影響了無數人,其中包括紹爾兄妹。

在一封1941年12月22日給卡爾·姆特的信中漢斯·朔爾寫道:

我非常高興在我一生中第一次清楚地作為一個基督徒來過聖誕節。

兒時的記憶還沒有全部被吹散,那時我們無憂無慮地看著母親歡樂的面龐,但是陰影升起了。

在一段沒有支撐的時間裡我求助於無用的道路,但這些道路的終點始終是被遺棄的感覺,始終是同樣的空虛。

我有過兩次非常深刻的體驗,今後我還會對您說。

最後是這樣可憎的戰爭,這個無底洞,它從下面吞噬所有男人的靈魂,試圖殺死他們,這使我更加感到孤獨。

但終於有一天解脫到來了,我聽到了主的名字,聽到他的聲音。

這時我第一次遇到了您。此後就一天比一天亮了,最後我終於明白了。

我祈禱,我感覺到一個穩固的基礎,我看到了一個可靠的目標,今天對我來說耶穌再生了。

我們不得不讚美,即使在最黑暗絕望的時候,上帝依舊掌權,並使萬事互相效力。

紹爾兄妹的生命歷程,更讓我們在這謊言時代里警醒:「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慕尼黑大學門前的白玫瑰紀念碑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611/1300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