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法媒:外交部如何變成了「中外關係破壞部」?

近期中共和歐美的關係數月來日趨緊張,給人的感覺似乎越來越敵對,觀察人士分析這與中共外交部官員在國際上所為有關。法媒指中共的外交部更象是「中外關係破壞部」。

現任中共外交部長王毅

近期中共和歐美的關係數月來日趨緊張,給人的感覺似乎越來越敵對,觀察人士分析這與中共外交部官員在國際上所為有關。法媒指中共的外交部更象是「中外關係破壞部」。

法廣7月13日刊文稱,中共的外交官員似乎都不善於「外交辭令」,嚴重缺乏彈性,發言人語氣橫蠻,駐外使節炮彈連連,不像外交,更像在對外作戰。

文章舉例說,中加關係的敗壞,中共外交部就有一份「功勞「。比如加拿大因孟晚舟事件捲入中美爭端,中共駐加大使盧沙野輪番嚴斥加拿大拘捕孟晚舟是「有預謀的政治行動」,「加方此次做法讓中國人民寒心」。連親共媒體香港01也發表評論指盧沙野成了「重炮手」,是「重錘出擊」。」

在中共施以報復拘捕兩名加拿大人招致渥太華聯合西方盟友譴責時,盧沙野甚至警告加拿大當局,如果禁止華為參與加國5G建設,將會面臨「後果」,儼然是一位判官!

文章說,這使本來與美國立場有別,比較中和,更傾向與北京友好的加拿大特魯多政府,在中共外交使節的「努力」下,一天天與中共敵對起來,加方的口氣也越來越強硬。

不但盧沙野如此,中共外交部長王毅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動輒以訓斥霸氣的語調說話,據說這是為了要向西方國家爭奪話語權,結果成了罵戰。

比如,中加兩國外長2016年6月1日舉行聯合記者會,一名加拿大女記者就香港書商失蹤事件發問如何促使中共改善人權?問題並沒有直接指向王毅,但王毅隨即怒斥女記者「傲慢」,他手指記者說:「你的提問充滿了對中共的偏見,和所謂的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傲慢,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王毅反問女記者「你去過中國大陸嗎?」結果,王毅在這一國際場合惱羞成怒,忘記了外長風度,記者會成了鬥氣會。

最近因為香港反送中事件,中英關係緊張,英國外交大臣亨特敦促北京按照「中英聯合聲明」規定行事,而當記者7月3日就此提問時,中方發言人耿爽以諷刺和謾罵結合的口吻稱英方「還沉浸在昔日英國殖民者的幻想當中,還執迷於居高臨下對他國事務指手畫腳的惡習當中,仍然不知悔改,繼續信口雌黃。」

或許是因為有外交部長示範,中共駐外使節爭先恐後搞「發脾氣外交」,駐瑞典大使桂從友,本來默默無聞,去年「一舉成名」。

2018年9月,一家中國旅客深夜在斯特哥爾摩蹭店不成反遭警方趕走,反而倒打一耙指責瑞典不人道。中共大使本應了解事實,出面熄火,但桂從友則以高調的戰鬥姿態,連續不斷高調接受媒體訪問,有意忽略細節,義正詞嚴譴責瑞典不講人權粗暴對待中國遊客譴責瑞典人權出了問題。

當記者問他曾姓遊客一家提前十幾個小時到旅店是不是有問題,桂大使竟然說:「那不就是早到幾個小時嗎?」令記者語塞,然而桂從友在前方發威,中共外交部卻在北京力挺,令中瑞關係烏雲密布。

不過,當時中共這一套外交手段就讓國際笑話,也讓中國網民譏諷。

曾任中共駐美大使、外交部長的李肇星,因言語粗魯,給國際社會留下的印象並不好,美國媒體稱他為「紅衛兵大使」。

法廣也提到,2006年2月中共外長李肇星與歐盟三駕馬車在維也納舉行會議,會後新聞發布會上,一名記者問李肇星如何看待六四問題,李肇星直斥記者是政客,教訓「記者不應該做政客」,李部長出人意料的表現,滿座皆驚。

法廣最後說,難怪有網民議論:「外交部在王毅主持下,成了中外關係破壞部!」這話也許說重了?但中外關係漸漸失去了和緩、談判、圓通、交流的空間,中共與歐美多國關係惡化卻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中共外交官員如此行為的原因,清華大學政治系原講師、時評人吳強表示,其目的是向黨表忠。

他說:「外交官員是所有政府部門當中,應該說是最具有馬列主義色彩,意識形態最保守的一個部門。在工作紀律方面也是嚴格的按照黨的紀律來行事,從思想到行動上面都是非常的忠誠,非常的保守,非常的僵硬,寧左勿右。」

時事評論家橫河指出,中共向來的文化就是奉行鬥爭哲學,不講禮儀不講文明,而且這些官員在國內訓練成習慣之後把野蠻粗暴表現在國際舞台上。官員們的最大任務是維護中共政治正確,其教育體系與中國傳統禮儀是背道而馳的。

橫河表示,中共外交官沙祖康和李肇星都是典型的強硬派,甚至還和外國外交官發生肢體衝突,回國卻受到表彰。這鼓勵了外交人員在國外為了中共面子而違背基本外交禮儀。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記者岳文驍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13/131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