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剖析中國與西方的價值觀對抗

作者:

目前,中國與西方在經濟、貿易、金融貨幣、軍事和戰略以及文化方面的衝突愈演愈烈。所有的矛盾、衝突和長遠對抗背後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所謂價值觀的對抗。西方國家奉行自由民主價值觀,而中國否認這種價值觀。中國主張所謂命運共同體價值觀。所謂命運共同體價值觀其實就是利益共享價值觀,並沒有有關社會、政治、人的基本尊嚴和權利以及人民的自由和民主的內涵。所以,所謂價值觀對抗應該稱為中國的利益觀與西方國家的價值觀的對抗。有人斷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次意識形態冷戰已經拉開帷幕。本人認為,這個說法不準確。

其實,中國沒有價值觀,只有利益觀,而西方國家的最終主導思想則是價值觀,而非利益觀。這就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戰略對抗態勢。也就是說,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較量過程中,西方的主導力量是價值觀,而中國則是利益觀。所謂「一帶一路」戰略就是通過利益共享推動中國在世界各地的戰略進取,並進而在世界各地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建立某種霸權。所以,說中國在國際戰略競爭中使用各類資源的話,它的一個弱點就是缺乏價值觀資源。雖然說中國也有其價值觀,但它不能與他國建立價值觀同盟,而西方國家能建立價值觀同盟。所以,西方具有價值觀優勢。我個人認為,價值觀資源是決定國際戰略競爭的最基本資源。沒有這個資源,中國必敗。

那麼,為什麼中國沒有運用好自己的價值觀資源而建立價值觀同盟呢?這就要從中國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說起。馬克思主義其實是個普世價值。毛澤東在抗戰時期的延安就曾經表示,馬克思主義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這就是承認馬克思主義是普世價值。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馬克思主義推崇國際主義,而非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曾經被認為是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指導思想。但是,中共為什麼沒有依靠馬克思主義建立一個國際價值觀同盟?大家都知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歐亞大陸曾經出現過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其組成部分包括強大的蘇聯和諸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亞洲,有中國、朝鮮和越南以及蒙古等國。那個時候的社會主義陣營就是一個價值觀同盟。馬克思主義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觀。雖然這種價值觀沒有在社會價值觀的層面在各國實現統一,至少在政治和文化上,存在過這樣一個價值觀同盟。可是,現在為什麼這個曾經十分強大的價值觀同盟卻最終淪為短命的價值觀同盟,而西方國家自從資本主義興起以後幾百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逐漸形成的價值觀同盟則始終牢不可破?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來揭示這個問題背後的秘密。我只有一個觀點。我的這個觀點就是,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沒有不折不扣地執行馬克思當年的主張,因而後來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價值觀同盟難以持久。也就是說,西方的價值觀同盟萬年長青,而東方的價值觀同盟則曇花一現。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價值觀沒有在各個社會主義國家裡取得絕對的主權。社會主義價值觀沒有在社會主義各國真正發揮絕對指導思想的作用。真正指導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仍然是各個國家的國家利益,而非價值觀。換言之,各個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實現民主,而是實行極權專制制度。在這個制度下存在著獨裁者。也就是說,每個社會主義國家裡都有至少一個獨裁者。只要形成獨裁制度,只要獨裁者掌權,獨裁者會將自己控制的國家視為自己的利益所在。也就是說,他要維護自己控制的國家的利益。於是,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所有的獨裁者都會首先保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因為這個國家的利益也是獨裁者自己的利益。於是,各個獨裁者之間就容易出現摩擦、矛盾和衝突。價值觀也就不能發揮最高指導作用。以前,馬克思提出國際主義,後來演變為各個國家的民族主義。價值觀同盟也就瓦解了。本來,馬克思主張,社會主義國家要實行普選制。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書中反覆強調這一點。恩格斯晚年也指出,衡量工人階級是否成熟的一個標誌是是否承認普選制。可惜,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都沒有在自己國家實行普選制。如果在他們自己的國家有選舉,那也是形式主義,並非真正的普選。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實行普選,社會主義價值觀同盟就會形成並且延續。但是,如果這樣實行普選,人們是否會長期堅持社會主義也成問題。社會主義國家無法實行普選可能也有其制度內部的原因。

所以,我們看到,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形成的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不久就出現裂痕。最早,是赫魯雪夫領導的蘇聯與狄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之間出現矛盾和衝突,導致南斯拉夫與蘇聯集團分裂。後來,又出現毛澤東領導的中國與赫魯雪夫領導的蘇聯以及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與赫魯雪夫領導的蘇聯的決裂。在東歐集團內部,1956年納吉領導的匈牙利政府試圖改革,也與蘇聯發生矛盾。蘇聯出兵鎮壓了匈牙利改革。1968年,杜布切特領導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進行改革,也被蘇聯出兵鎮壓。由於蘇聯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控制東歐各國,所以,才能維持蘇東集團。但是,專制獨裁制度下,各國必然存在民族利益。保存價值觀同盟就不易。在亞洲,中共領導人,如毛澤東和周恩來,與亞洲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保持私人友誼,因此暫且能維持同盟關係,如毛澤東和周恩來與朝鮮的金日成和越南的胡志明都有私人友誼。但是,這些領導人去世以後,保持同盟關係就出現問題。70年代後期,越南領導人越共總書記黎筍就與中共交惡。社會主義國家分崩離析。價值觀沒有發揮幫助各國建立戰略同盟的作用。你看今日中國與越南在南海的衝突就顯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存在的一個尖銳問題。

對比之下,西方國家都實現真正的普選。選舉制度的背後是一種價值觀在指導。掌權者都要尊崇那些價值觀。由於實行普選,政治家無法將自己的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凌駕在自由平等的價值觀之上。如果他們違背那樣的價值觀,就會被制度制約,直至被其他政治力量趕下台。過去,法國總統戴高樂很有個性,維護法蘭西的戰略利益和地位,曾經與英美國家發生各種矛盾,保持一定獨立性。但是,法國始終沒有脫離西方國家的同盟。美國總統川普也要受到制度制約,也要受到普世價值影響。川普當總統不是自私的。他不要總統的薪水,決心「白干。」由於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運作有效,價值觀獲得絕對的指導權威。各個國家都實行民主制,各國都受同樣一種價值觀指導,所以,能建立價值觀同盟。如歐洲聯盟、北約五眼聯盟等都是西方的價值觀同盟。這種價值觀同盟是各國戰略同盟的不可動搖的基礎。雖然西方各國也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但是,由於普世價值的影響力很強,各國之間是互諒互讓的關係。所有國家都接受同一批哲學家和思想家的精神指導。看問題的方法一致,經常達成一致意見。人們能維持一個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同盟關係。各國之間可以保持這個價值觀同盟於不墜。例如,美歐之間的那種價值觀同盟可以說是能長期存在。

相反,中國與俄國結成的同盟,則沒有價值觀的基礎,這兩國都奉行民族主義。這兩國的同盟之間建立在利益的算計的基礎之上。如果利益發生變化,其同盟也會土崩瓦解。例如,在中亞地區,中國與俄國的關係是既合作也競爭的關係。沒有強大的和極富生命力價值觀將兩國牢牢地聯繫在一起。這樣,中國這個獨裁國家最後很可能會孤軍奮戰,沒有價值觀同盟。我個人的看法是,在這樣的所謂第二次意識形態冷戰中,西方國家的勝利和中國的潰敗都是不可避免的。[博訊來稿]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BOXU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811/132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