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一本醒腦的趣書:為什麼進入群體就會變得愚蠢

—《烏合之眾》醒腦的60個觀點

.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責任,群體就是道德,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自然是合理的。

勒龐的《烏合之眾》長期以來都是我的枕邊書。今天不知誰整理出了《烏合之眾》的60條基本觀點,如下:

1.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2.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3.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4.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5.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了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6.所謂的信念,它能讓一個人變得完全受自己的夢想奴役。

7.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8.有時不真實的東西比真實的東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9.群眾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充耳不聞…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10.數量,即是正義。

11.掌握了影響群眾想像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12.沒有傳統,就沒有文明;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

13.孤立的個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出乎預料的障礙會被狂暴地摧毀。人類的機體的確能夠產生大量狂熱的激情,因此可以說,願望受阻的群體所形成的正常狀態,也就是這種激憤狀態。

14.一個國家為其年輕人所提供的教育,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未來的樣子。

15.能夠感覺到的現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處我們一無所知的那些亂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16.昨天受群眾擁戴的英雄一旦失敗,今天就會受到侮辱。當然名望越高,反應就會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群眾就會把末路英雄視為自己的同類,為自己曾向一個已不復存在的權威低頭哈腰而進行報復。

17.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

18.群體因為誇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會被極端感情所打動。希望感動群體的演說家,必須出言不遜,信誓旦旦。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

19.令人難忘的歷史事件,只是人類思想無形的變化造成的有形的後果而已。

20.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群體則不具備。

21.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群體的共性。

22.影響民眾想像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

23.群體總是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善行感動!在他們看來,仁慈善良只不過是軟弱可欺的代名詞。

24.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25.群體盲從意識會淹沒個體的理性,個體一旦將自己歸入該群體,其原本獨立的理性就會被群體的無知瘋狂所淹沒。

26.從長遠看,不斷重複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為動機正是在這裡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會忘記誰是那個不斷被重複的主張的作者,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移。

27.群體中的個人是沙中之沙,風可以隨意攪動他們。

28.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壞,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而誇張。

29.但凡能夠成就大業的領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質不是博學多識,而是必須具備強大而持久的意志力,這是一種極為罕見,極為強大的品質,它足以征服一切。

30.文明向來只由少數知識貴族階級而非群體來創造。

31.身為一位領袖,如果想要讓自己創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條站住腳,就必須成功地激起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

32.結群後,由於人多勢眾,個人會產生一種幻覺,感到自己力大無窮,不可戰勝,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

33.當一個人融入社會之中時,他便失去了自我。

34.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也許還是會願意接受傳統教育當中所有的弊端,因為儘管它只會培養一些被社會所拋棄的人、心懷不滿的人,但起碼,對冗繁知識的膚淺掌握,對成堆教科書的完美背誦,或許可以提高智力水平。但事實上它真的能提高智力嗎?不可能!在生活中,判斷力、經驗、進取心和個性,這些才是取得成功的條件,這些都不是書本所能夠給予的。書本是可供查詢的有用字典,但倘若把這些冗長的詞條都裝在腦子裡,那可是一點用都沒有。

35.文明賴以形成的道德力量失去效力時,它的最終瓦解總是由無意識且野蠻的群體來完成的。

36.一切政治、神學或社會信條,要想在群眾中紮根,都必須採取宗教的形式——能夠把危險的討論排除在外的形式。

37.群體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從。他們如此甘願聽從別人的意志,以至於只要有人自稱是它們的主人,他們就會本能地聽命於他。

38.儘管在那一天的那兩個小時裡他們做到了或者幾乎做到了,到一個月以後他們卻不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無法再次通過考試。他們腦中不斷丟失大量過於沉重的知識,而且沒有新的知識來填充。他們的思想活力開始衰退,促進成長的才能漸漸乾涸,這時一個得到充分發展的人誕生了,但此時的他早已疲憊不堪。結婚過上安定的生活,陷入某種循環,並永無止境地重複下去;他將自己封閉在狹隘的工作中,盡職盡責,僅此而已。他們最終變為了平庸之輩。

39.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便會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而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40.所有時代和所有國家的偉大政客,包括最專橫的暴君,也都把群眾的想像力視為他們權力的基礎,他們從來沒有設想過通過與它作對而進行統治。要想掌握這種本領,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說,絕對不可以採用論證的方式。

41.群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沒。

42.人們經常說起那家大眾劇院,它只演令人壓抑的戲劇,散場後,必須保護扮演叛徒的演員,免得他遭到觀眾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當然是想像出來的,引起了群眾的巨大憤怒。我覺得這是群體精神狀態最顯著的表現之一,這清楚地說明,要給他們什麼暗示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假與真幾乎同樣奏效。他們明顯地表現出真假不分的傾向。

43.各種制度並沒有固定的優點,就它們本身而言,它們無所謂好壞。因為在特定的時刻對一個民族有益的制度,對另一個民族也許是極為有害的。

44.群體也許永遠是無意識的,但這種無意識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強大的秘密之一。在自然界,絕對服從本能的生物,其行為會複雜得讓我們不敢相信。理智是人類新近才有的東西,太不完美了,不能向我們揭示無意識的規律,更不能替代它。在我們的行為舉止中,無意識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理智所占的比例卻很小。無意識現在仍作為未知的力量在起作用。

45.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不會記得那個不斷被重複的主張的人是誰,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疑,廣告能有令人吃驚的威力,這就是原因。

46.教育既不會讓人更道德,同樣不會使他更幸福,它既不能將他的本能改變,也不能將他天生的熱情改變,而且有在進行不良引導後,它的害處遠大於好處。

47.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體則不然,群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群體就是責任,群體就是道德,群體就是法律,群體就是道德,群體的行為自然是合理的。

48.名望的產生與若干因素有關,而成功永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49.學習課程,把一種語法或一篇綱要牢記在心,重複得好,模仿也出色——這實在是一種十分可笑的教育方式,它的每項工作都是一種信仰行為,即默認教師不可能犯錯誤。這種教育的唯一結果,就是貶低自我,讓我們變得無能。

50.民眾的想像力是政客的權力基礎。

51.在決定人們歷史地位上起著更大作用的,不是他們的「真實」面目,而是後人對他們的認識和感受。

52.群體會讓每個人在其中的錯誤縮小,同時讓每個人的惡意被無限放大。

54.束縛個人行為的責任感一消失,人便會隨心所欲,肆意妄為。

55.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取代了個體有意識的行為,這是現時代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56.偶像崇拜的五大標識:

第一,偶像總是凌駕於信徒,處於高高在上的地位,這一點有著決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總是盲目服從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對偶像規定的信條進行討論。

第四,信徒有著狂熱的願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條廣加傳播。

第五,信徒傾向於把不接受它們的任何人視為仇敵。

當群體符合第一條,其形式就等同於宗教,而這種情感就變成了宗教信仰。

對群體來說,也許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57.群眾日益被大眾文化所湮沒,這種文化把平庸低俗當作最有價值的東西。

58.所以不要輕易地成為集體的一份子,這樣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你已經成了幫凶。

59.群體的誇張傾向只作用於感情,對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60.群體不善推理,卻又急於行動。

《烏合之眾》揭示了從古至今,各個國家和民族群眾一切群眾運動的本質,勒龐在書里深刻地指出:歷史上每一個群體的領路人都是天生的心理學家,他們把人們玩弄於鼓掌之中。‌‌‌‌「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然而,百姓的苦痛往往源於自身是烏合之眾中的一員,而其自身卻毫不知情。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發的行動這個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回首兩百年來的中國歷史,所有群眾運動、義和團運動、太平天國運動、以及二十世紀以後的破壞四舊、反對右以及文化運動等等,群眾在中間都充當了烏合之眾的角色。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馬陌上寫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817/133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