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張繼《楓橋夜泊》唐代無人敢學 宋朝三流才子模仿一首 流傳千年

在史上所有的一詩成名中,再沒有像《楓橋夜泊》一樣有魔力的詩了。估計張繼自己也沒想到,公元756年那一夜的泊船蘇州城楓橋邊,能讓他青史留名。「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全詩短短28個字,讓人見識了什麼叫唐詩之美,什麼是漢字之美。因為這首詩,也成就了蘇州兩個有名的景點:寒山寺和楓橋。

在國內火了1200多年,在國外也不含糊。日本將此詩選入課本,名叫寒山、楓橋的書店和咖啡廳數不勝數。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們甚至在青梅山也修了一座廟,取名寒山寺,又立了塊碑,刻上這首《楓橋夜泊》。最後還嫌不過癮,又在不遠處修了一座鐘樓和一座楓橋。這就是這28個漢字的魅力。

因為這首詩寫得太好了,在模仿借鑑成風的唐代詩壇,竟無人敢學了,所謂「不敢題詩在上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文人墨客不敢寫詩,就改成了畫畫,於是史上就有了許多版本的《楓橋夜泊圖》,也是十分有意思了。這大詩人們都不敢再寫的楓橋,到了宋朝卻有一位不入流的才子隨手寫了一首,雖比不上原作,卻也是流傳千年的經典。讓我們今天一起來讀一讀這首《過楓橋寺》。

《過楓橋寺》

宋.孫覿

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

孫覿是宋朝的一位文人,少年時倒是被蘇軾賞識,長大後卻名氣不大,充其量只能算是個三流詩人,這首《過楓橋寺》是其代表作。詩人一生多次來過楓橋,這次是年邁時再來,心境卻大不相同。

詩的一、二句下筆就不凡,「白首重來一夢中」如霹空而來,故地重遊,詩人此時仍猶在夢中。青山依舊不改,楓橋還立在河上,寒山寺的鐘聲也一如往昔,變的只是從少年到老年的詩人而已。這兩句中,詩人用「白首」對「青山」,以「重來」對「不改」,以夢中舊景對眼前之景,不但對仗工整,而且含蓄動人。

三、四兩句用的是張繼原詩中的景致意象。此時詩人眼前未必就是烏啼月落之景,但因為有前輩的詩在,橋邊和寒山寺早就被賦予了固化的景象。與張繼站在船上的愁苦一樣,半夜獨枕的詩也是愁緒萬千。

最妙的是「倚枕猶聞半夜鍾」,一個「猶」字說明此詩他事實上是聽不到鐘聲的,但那沉悶的鐘聲早就刻在了詩人心中。與張繼的「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實景描寫相比,這明明聽不見卻不斷在心中響起的鐘聲,可謂十分有新意了。張繼是由景而愁,孫覿是眼前無景一樣愁,愁意更濃。

全詩無一生僻字,明如白話,卻勝在意境,令人耳目一新。雖然比起原作來,還是遜色不少,但卻一樣驚艷,流傳了千年。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和楓橋,到底承載了多少詩情畫意?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詩美文的世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818/133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