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俗語「酒肉穿腸過 佛祖心中留」 後一句才是精華 卻十人九不知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言道盡了書中的財富與愛情,其實書中又豈止這兩樣,人生的喜怒哀樂無不盡在書中,歷史的滄海桑田也都躍然紙上。有時候我們讀書往往只是將其當成我們尋找黃金屋的工具而忽略了書本中更加難能可貴的人情冷暖,古人講究「傳道授業解惑」,古人大多數的著作中都包含了導人向善的良苦用心,讓原本冰冷的字裡行間充滿了溫暖。尤其是民間老百姓的傳統文化,沒有附庸風雅和爭名奪利,有的只是農村獨有的淳樸與善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各類民間文化書籍中的常客,「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定然家喻戶曉,然而這句話的精華確實鮮為人知的後半句。

這句話的出處最早是記載是在《濟公李修緣》上,不過關於此話的來歷還有兩個說法。一說是明朝末年的破山禪師遇到強盜,強盜想要戲弄禪師就說只要他能破戒吃肉就放手下的人質,禪師無可奈何便與強盜立約後破戒吃了肉,強盜雖然兇狠到還守信,於是放了百姓。而禪師破戒前說的便是題中這句名言,一時傳為美談。另一個說法意思也是一樣,只是傳聞的和尚換了個人。當然,無論出處何來,但這句話能夠流傳至今且經久不衰,還是源於他深邃的內涵。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說的是只要心中真有佛,即使破戒吃肉喝酒也無妨,這裡強調的是境界,是心中真有佛的境界。然而此話從流傳至今便一直被一些假和尚當成了不守清規的擋箭牌,殊不知濟公禪師的這句話所體現的正是濟公的境界,又豈是凡人所能企及的。看過游本昌老師的《濟公》都知道裡面有很多情節都能生動形象的體現這句話的真諦,而近代高僧印光大師也曾在他的《文鈔》中強調世人切莫隨學表面行為,以免自欺欺人。

這句話之所以經常被人用來當成笑談,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曾知曉的後半句。斷章取義的習慣我們是古已有之,不得不說因此而貽笑大方徒增笑柄的情況也是所見不鮮。後一句說的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兩句話的含義一目了然小編就不費唇舌了。

之所以喝酒吃肉是佛家大忌,這主要還是因為佛教的持戒、利他精神,這種情況下,酒肉則成了某些修身的世俗障礙。你我皆為凡人,在人間要做到只吃素是不可能的。空氣中有無數的生命,但我們不能停止呼吸,植物稻米蔬菜等等雖然稱之為素,卻依然有生命,我們卻不能緘之以口。「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水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如果對於佛法產生了興趣,願意修學,當下吃肉的生活習慣也並不影響皈依三寶與信仰佛教價值觀。要知道佛陀在世的時候並沒有反對僧眾吃肉,只要是信徒布施或是化緣得來的三淨肉,皆可食用。尤其以前的出家人全是乞食,托缽化緣您怎麼還能夠要求施主一定要給素食?那樣根本不合時宜。而且有的比丘生病了,需要補充營養,其他比丘會把自己化緣的肉類給生病的比丘食用。

直到自己決心按照佛教價值觀實踐人生的時候,酒肉自然也就成了需要逾越的障礙。此刻明知是障礙,卻不能克服和規範它,修佛之路也就只能半途而廢了。如果能克服種種障礙最終掌握佛教的真理,境界也就隨之而升了,定力也就自然而有了。而濟公活佛正是因為有相當高的佛法修為,才有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能耐。而這並不適合我們嘗試,我們更應該正視後面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古今三千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830/133610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