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太極拳的內在修養與心理調節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源於中國屬於世界的太極拳運動,是我國武術寶庫中的瑰寶,它以其深厚的哲學基礎,廣泛的群眾實踐,明顯的健身及修身養性效果越來越受到現代社會的重視。

太極拳的內在修養

太極拳的命名即來自於「太極」二字。從《無極圖》、《太極圖》看,古人均用一中空圓圈表示「無極」,示天地未開,陰陽未分之茫茫宇宙。體現在太極拳上,便是拳勢未始之時,抱元守一,渾然無物之中始孕著陰陽變化,同時亦顯示了太極拳的基本特徵——圓。

太極拳的動靜、剛柔、進退、開合等等均是陰陽變化的表現。太極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貫穿著「陰陽」和「虛實」。「取象於天」不僅僅是指動作走弧線,還包括剛柔相濟來與「太極圖」相合。若從整體來說,首先把練拳人身體比作「太極」,身體一動就分陰陽,次主動與主靜相對相引,互為補充。從此來看,主虛靜是練太極拳的前提,使人處於一種平靜放鬆的精神狀態,要求「心靜用意」去練習,在運動中注重每個動作,是一種平靜放鬆的心理表現。「實中有虛,動中求靜」是分層次得靜態,使我們的意念完全集中於求靜這一點上,做到「心中無物,及其虛實」。

練太極拳要有一種虛懷若谷、恬靜無欲的平和心境。太極拳論要求:要「氣沉丹田,一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強調中氣貫於腎中,收于丹田。太極拳《十三勢行功心解》中對太極拳氣做了精闢闡述,「以心行氣,務令沉著,得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指心意、精神、使氣遍至全身,無微不到,並非以力行氣,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這種心境貫於行拳之中,太極拳才會達到「外示安逸、內宜鼓盪」,「氣如車輪」。

太極拳與心理學

太極拳主身心合修,練時必須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語見《行功心解》),才能盡其妙用。這練法純以心理作用為根據,非常真實可信。人的精神力量是很強大的,它能使人的生理作用完全受其支配。

人體的神經作用,因為其與生理組織有中樞和末梢之分,所以受外界刺激會有感覺和知覺的不同。有感覺,是因為神經末梢受外界刺激而發生的一種單純作用,初始時「無認識外物之力,如聲感於耳,色感於目,以及臭味之於彝」,這都是生理上各種感官應該有的感覺。

而繼感覺之後,人本能的就會想像,這就是知覺。知覺,是由感覺所產生的波動,經神經纖維而達到神經中樞所產生的想像的作用。知覺是人種種觀念的發源地。觀念與運動中樞有極密切的關係,例如想要那東西手就會動,看見酸梅就會流口水一樣,都是人的觀念驅使運動中樞所發生的生理現象。

太極拳各種姿勢平淡無奇,練時又不許用力(未練拳術之入所用之力多是蠻力,在拳術中謂之僵勁)。初學的人不知道它的意義所在,容易厭倦,這是不利於心理調節鍛鍊的。《行功心解》第一句即說「以心行氣」,就是練太極拳的最大要訣。剛開始練拳的人,總是認為太極拳,必須是老師傳其精髓,否則弟子很難練到高深境界,這卻是存在誤解了。他不知道師傅的責任,只是教授他正確的方法而已,至於練拳者的功夫高深與否,只在於他是否按照老師所教授的正確習練方法而長久堅持。就如同「以心行氣」一語,就是正確的方法,然而初學者大多不予重視。「如意欲行氣,則應作行氣想;如意欲沉重,則應作沉重想;如意欲沉氣,則應作氣沉丹田想」以此舉一反三。

這種方法一旦明悟,就非常的簡單,然而想要達到所想要的效果卻不是一蹴而就。《十三勢歌》上說「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黨費功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要見到效果,在練習的時候,就要時刻做到「以心行氣」長久堅持下去,就必然有所收穫。《太極拳經》「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等語,即與此意相符。

太極拳用意練拳,行拳鍊氣,虛靜求心,以心行氣,以人的精神心理狀態為修煉基礎,心理狀態與太極拳氧氣合神統一起來,可實現對心理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對都市白領的心理調節

都市白領是如今社會的中流砥柱,然而對於承擔社會、國家大發展的他們卻無一不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因為對於現代都市中的白領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21世紀不安定、不可測的多變經營環境,還有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利潤空間的持續壓縮。同時,還要承受來自上司的壓力、來自公司同事和部屬的挑戰、來自公司經營策略的變化。每天,都會有新的競爭對手在他們身邊不斷湧現,而除此之外,他們還要面對家庭,生活,婚姻等等一系列問題,他們面對的生存壓力與岌岌可危的態勢絕不是努力工作,努力掙錢就能應付的。

而在如此巨大壓力的威脅下,不但對他們的工作事業產生影響,往往也會影響家庭生活,久而久之自身的健康也呼之欲下,令人擔憂。

長期處於承受超負荷的壓力,就會耗盡恢復元氣的能力。中醫上很早就有「抑鬱成疾」「氣滯血淤、肝氣不舒」等說法,導致很多種疾病的發生,主要病症有:

一、壓力大會引發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鬱、亞健康等,其表現是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後悔,對過去很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來,不願見人,把自己封閉起來等。

二、嚴重的精神壓力會引發身心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三、壓力過大最大的危害是會造成免疫體系紊亂。研究表明,極端和長期的壓力會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從而使人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如肺炎疫苗在長期壓力下會失去免疫的效果。

四、壓力大會損傷大腦。壓力大的人常常感到精神緊張或失眠,同時大腦無法正常運轉,最終會出現劇烈的頭痛、記憶力喪失等不良反應。因為隨著激素在身體裡的急劇上升,會使人的大腦出現問題。

五、壓力大損害皮膚。壓力導致的激素在通過皮膚表層釋放時會引起粉刺、皮疹和發癢的斑點等現象。其中一些人的皮膚會變紅,而另一些人的皮膚則會變白,在極端壓力下,還可能誘發麻疹或牛皮癬,從而使皮膚的狀況越來越糟。

那麼對於都市白領來說如何減輕壓力呢?

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總的來說有社會、生活和競爭三個壓力源。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肌體患病。現代生活的壓力,像空氣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擠壓著人們。

而減輕壓力就是一件當務之急的事情。減壓其根本就是使心境平和,氣血通暢。心境平和,就會使得個人感到放鬆,平靜,而不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干擾;而氣血通暢則精神旺盛,長久不衰。

太極拳以松靜養氣、通絡為主,也可以說以放鬆、調整周身氣血為主,有修心養性之功效。練太極拳,必須做到"放鬆","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叫氣道結滯,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總以放鬆、沉氣為主。在練拳時要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

由於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思想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緩解了精神壓力,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相結合,而且它還有利於心態平衡,並起到了健身功效。

所以,針對當今白領的生活方式,練習一種或幾種太極拳和太極拳器械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動態平衡,早日從沉重的學習或工作壓力中解脫出來。

太極拳對都市白領有著很好的心理調劑作用,那對於大學生呢?

在傳統觀念中,人們已廣泛認識到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修生養性、防衛自衛、競技比賽、表演娛樂、增進友誼、自助助人、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壽等諸多功能,但卻忽視了太極拳能有效的鍛鍊人的意志精神、發展和調節人的心理素質的作用。

演練太極拳的兩個基本要領就是「心靜」和「體松」。所謂「心靜」就是指思想集中、精神灌貫注,做到專心打拳。「體松」是指身體各部位保存運動中的自然舒展,排除緊張情緒。人體的動靜關係著精、氣、神的衰旺存亡只有做到安靜自然,才能加強內氣的運行,把人的精神、形體、氣息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在不斷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也不斷發展自己的意志水平。

在性格方面,練太極拳能使人的「七情」淡化。「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達到遇喜而不狂,遇怒而不惱的境界。練太極拳,能使人變得剛毅、開朗、樂觀,學會控制自己的心理意識和思想感情,使自己的個性更趨於成熟。太極拳練習能增加高校學生間彼此交流接觸,尤其在現代緊張,快節奏的大學生活中,通過這種學習過程使人忘記煩惱和痛苦,減輕壓力,消除孤獨感,排遣莫名其妙的牢騷情緒和猜忌多疑的心態,使人的心理不是對立和孤立的。

心與身的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學生,要受到學習、就業及社會競爭等各方面諸多壓力,從而使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心情急躁,感情容易衝動,易發脾氣。練習太極拳實際上就是一種自我減壓的過程,要求心靜用意。太極拳活動持久而有耐力,從而增加自我的控制能力使情緒更加穩定。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所以太極拳拳理重在養心,「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運作機制,對高校學生調節心理狀態有很大作用。「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這就是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高校學生產生的心理壓力,源於深層心理,隱伏於對生活、學習節奏加快,肩上負擔逐漸加重。這種憂患和焦慮,如不重視,加以改善,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當代優秀大學生的。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太極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02/133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