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9歲說不清話、27年屢試不中 卻列四大才子

提到江南的「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和徐禎卿,大家普遍都會認為,他們詩文書畫樣樣精通,肯定從小就是「神童」吧!

不過你知道嗎?當文徵明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可從來沒人這麼說。

那時候,大家都叫他——「笨小孩」。

製圖:李雪瑤

只有我不是神童?

先來看一組「別人家的孩子」名單:

唐伯虎:天資聰慧,16歲參加秀才考試就中了第一名。

祝枝山:5歲寫大字,9歲能作詩,10歲博覽群書,人稱「神童」。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小時候「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

可這時候的小文在幹嘛呢?

史書記載,文徵明「生而外椎」、「幼不慧」,從小就發育遲緩,8、9歲仍然言語不清。

在很多小孩站在大人面前搖頭晃腦背詩的時候,小文還為說不清話而煩惱,直到11歲才學會好好說話。

孩子這樣的情況,放在哪個家長身上不得著急上火,可幸運的是,文徵明有一個好爸爸文林。他不但不焦慮,而且很淡定地對大家說:

「兒幸晚成,無害也。」

文徵明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文洪是舉人,父親文林和叔父文森都是進士。淡定的文爸爸相信:通過後天的努力學習,我兒將來一定會很有出息的!

他寬慰孩子說:「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文林口中的子畏,就是文徵明的好朋友唐伯虎,兩人同年出生,但唐伯虎聰明絕頂,16歲就考取了秀才第一名,轟動整個蘇州城。

文徵明沒有這麼幸運,他從26歲開始參加歲考,結果一考就考到53歲,整整27年裡交了10次答卷,可一次也沒「中獎」。

如何才能逆襲?

對一直沒「開竅」的文徵明,父親文林不只是簡單說說而已。

文林是進士出身、為官清廉正直,他的身邊也聚集了很多有才華有品德的好朋友,於是,他為兒子請來一個相當豪華的「老師團」:

文徵明的詩文老師,是狀元吳寬;

書法老師,是著名書法家李應楨;

繪畫老師,是吳門畫派的開山祖師沈周。

這些名師不僅在書畫上頗有才能,且都與人為善,謙和內斂,品德高尚。

小文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跟著前輩學習,時時處處尊稱「我家吳先生,我家李先生,我家沈先生」,跟他們建立了亦師亦友的感情。

從小跟在父親身邊,加上前輩的耳濡目染,還有唐伯虎、祝枝山這樣的天才同輩朋友,文徵明的學習世界慢慢被打開了。

製圖:李雪瑤

而小文同學自己,也從不甘於「笨小孩」的標籤,為了好好練字,他天天臨寫《千字文》,每次一寫就寫10大本。

就連平時回給別人的書信上,他也從不敢怠慢,一定要再三斟酌、打草稿都要寫好幾遍,就在這樣經年累月的練習中,文徵明直到80多歲仍能寫一手工工整整的蠅頭小楷。

製圖:李雪瑤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書法上,文徵明以兼善諸體而聞名,尤擅行書和小楷,和祝允明、王寵並稱書法史上的「吳中三子」;

在繪畫上,他能青綠、能水墨,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紛紛不在話下。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子」(又稱「吳門四家」),將吳門畫派從包郵區推廣到了全國。

在詩文上,他與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江南四大才子」。

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到晚年,文徵明已經聲譽卓著,「無論田畯婦孺裔夷」,只要一聽到文先生的名字,皆嘖嘖稱讚不離口。

成名之後,他也從不吝嗇自己的所學,就像當年老師們教導他一樣,文徵明竭盡所能地提攜後輩,他的弟子門生數量眾多,人才輩出,讓吳門書畫在後世依舊享譽四方。

製圖:李雪瑤

謙和而耿介

古代文人眼中,功名畢竟是一件大事。年年考,年年考不中,好脾氣的文徵明也只是淡淡地吐槽「虛占時名二十年」,並不為此過分著急。

他和唐伯虎早已名聲在外,但一個因為被判科場舞弊,一個因為一直沒考上,都無法為官。這時候,寧王朱宸濠花重金聘請他們出山。

唐伯虎一見朱宸濠禮賢下士,欣然前往;可文徵明寫了一首《病中遣懷》,不管別人怎麼說,他堅持稱病不往。

後來,唐伯虎才發現自己太大意了:這位寧王好像並不是要甘心做個王爺。沒辦法,他只能丟掉面子各種裝瘋賣傻,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方才得以脫身。

又過了許多年,可能看到文徵明一輩子都沒有考取功名,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文徵明進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待詔。

但僅僅三年以後,文徵明不滿於官場的黑暗,毅然辭了職回往蘇州,從此專心著書講學、遊山玩水、全身心致力於詩文書畫。

製圖:李雪瑤

因為他的字畫太過有名,當時的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的贗品偽作。可文徵明從不打假,有人拿著書畫上門求鑑定,他也會說是真跡。

人們問他,他說:我不想讓來的朋友們失望,再者,有些人的才藝本來不比我差,我不過是占了虛名而已。

和活潑風流的其他才子們不一樣,文徵明的個性溫和而自持,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則,儘管每天求畫的車馬盈門,他有「生平三不肯應」:不肯為藩王、中貴、外國使節作畫。

正德初年,御史王獻臣官場失意回鄉,尋了一塊地建園子修建成拙政園,邀請文徵明來玩。

他很喜歡這個園子,寫了《王氏拙政園記》,畫了《拙政園圖三十一景》,還在東面一角親手栽種了紫藤花,後人稱「文藤」。

四百多年過去,拙政園歷經風雨滄桑,但文徵明種下的那株紫藤花,現在依然枝繁葉茂。

製圖:李雪瑤

史書載,90歲那年,文徵明在替別人寫完一篇墓志銘後,把筆擱在一邊,端坐著、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他的一生,沒有遇到天才的開頭,長到十幾歲才趕上其他的孩子們,乍一聽上去,好像是不幸運的;

但靠著自己的勤奮、專注、謙遜,他一步一步逐漸得到長輩提攜、同輩欣賞、晚輩敬仰,雖然走得慢些,卻在平淡安寧中取得了更為深遠的成就。(完)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中國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08/134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