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撤修例疑雲重重:被迫讓步、緩兵之計還是最後通牒?

有人說,從林鄭表態的口氣和態度,尤其是媒體披露她的內部講話來看,港府是在向抗議民眾做出讓步,希望實現對話和社會和解。鄭宇碩認為,不能期望港府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他認為警察暴力的問題令香港民眾很憤怒,只有設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才有可能打開民眾的心結。他認為香港民眾可能會進行「長期的不合作運動」。

林鄭月娥撤回修例幾天過後,圍繞其動機和意圖的猜測仍不絕於耳。表面看來,港府撤回修例的確與國台辦前一天「暴力奪權」,「容不得猶豫、徘徊和動搖」的定調不合拍,因此林鄭月娥第二天的舉動以及之前她「內部講話」的泄漏引發了輿論界的種種猜疑,讓步論、陰謀論等說法不一而足。

撤回修例究竟是港府的猶豫和動搖,還是北京以退為進的精心布局?誰都知道目前單讓一步根本於事無補,港府為何還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撤回修例疑雲重重,到底是當局被迫讓步、緩兵之計還是最後通牒?香港城市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與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就這些問題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林鄭月娥9月4號宣布撤回修例的確有些出人意料,因為就在前一天,中央主管部門港澳辦的定調是,「圍繞修改《逃犯條例》所出現的事態已經完全變質」,「在止暴制亂這個大是大非、關乎香港前途命運的問題上,沒有中間地帶,容不得猶豫、徘徊和動搖」,「所有掌握公權力的機構都應當快速、果斷地行動起來」。

而且就在同一天,習近平發表了發揚鬥爭精神的講話。

有分析認為,林鄭月娥第二天就未能遵循中央精神,立刻向示威者妥協讓步了。

鄭宇碩教授認為,參加抗議運動的香港示威者們都沒有感受到林鄭月娥政府有任何讓步的意思。他認為林鄭月娥提出的「讓步」無法起到任何作用,而且不僅是抗議人士,一般的香港民眾也不接受這些所謂的「讓步」。

他認為,讓步必須包括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才可能讓社會公眾接受。他還表示,這場運動已經和「反送中」沒有多大關係了,民主化和「雙普選」等問題可能才是當前這場運動的重點。

具有北京背景的海外親中媒體多維發表的一篇社評也認為,林鄭月娥的表態與前一天中央精神不符,有「喧賓奪主」的味道。社評說,這次席捲全港的反修例運動之所以能夠持續近三月之久,除了各種深層次矛盾的長期積累使得運動得到了香港民意的普遍支持和同情,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要管治部門能力不足,以及商界與建制派等的騎牆與投機,而特首林鄭月娥在中央與香港社會壓力之間的反覆搖擺更是尤其明顯,無論其公開流露的感情還是私下講話,都反映出她在一些關鍵決策上的猶豫與反覆,軟硬失當。有分析認為,這就明確點明了中央與港府意見和立場的不同,而林鄭宣布撤回修例之後,北京的低調反映似乎更印證了這一點,確實是這樣嗎?

胡平認為,林鄭月娥的表態雖然和前一天中央的表態不同調,但得到了中央的理解和支持也應該是實情。他推測,北京不表態是由於它對這麼做會有什麼結果沒有把握,也可能反映了北京對於林鄭月娥撤回修例的做法存在猶豫和考慮。此外胡平認為,林鄭月娥自己對這麼做會有什麼效果可能也不確定。

討論了港府被迫讓步論之後,下一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陰謀論了。有觀察人士指出,林鄭撤回修例是秉承北京的旨意,與「和理非」抗議者實現大和解,目的是讓「和理非」退場,讓中間派與勇武派割席,至少對示威群體來說是一個內部分化之策。

鄭宇碩認為,分化的作用微乎其微,主要就是因為抗議民眾看不到任何有意義的讓步。他表示,抗議民眾對於「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立場是很堅定的。

鄭宇碩認為,林鄭月娥此舉一方面可能是向國際社會中一些沒有充分了解香港情況的各方展現出一種緩和的姿態,另一方面可能是「先禮後兵」,為實施《緊急法》作鋪墊。

有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分化瓦解政策也是港澳辦的意思,中共官方的說法是:只要是依法以和平方式參與遊行集會,只要是符合「一國兩制」原則,都是法律允許的。而那些肆無忌憚挑戰「一國兩制」底線、衝擊中央駐港機構、污損和侮辱國旗國徽、暴力襲擊警察和無辜市民……的犯罪行為必須且只能依法嚴厲打擊,沒有寬容的餘地。按照這個思路,林鄭撤回修例是在執行北京「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邏輯,而按照這個邏輯,這似乎是在向激進抗爭者發出了最後通牒:「勇武派」危矣。

胡平認為,對於「勇武派」,港府想要打「消耗戰」而非「殲滅戰」。他認為港府採取強力鎮壓手段的可能性不大,而是可能會延續其打「消耗戰」的策略,指望通過時間讓暴力抗爭逐漸稀少。他認為中國方面雖然重申了「止暴制亂」的立場,但並未表現出會採取格外強烈的打擊的意味。

有人說,從林鄭表態的口氣和態度,尤其是媒體披露她的內部講話來看,港府是在向抗議民眾做出讓步,希望實現對話和社會和解。

鄭宇碩認為,不能期望港府做出任何有意義的讓步。他認為警察暴力的問題令香港民眾很憤怒,只有設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才有可能打開民眾的心結。他認為香港民眾可能會進行「長期的不合作運動」。

有分析認為,即便港府有讓步的意思,北京是否會認可仍然是個疑問。中共政法委微信公眾號「長安劍」的評論說:對於建設性的對話,中央歡迎;但對於「政治要挾」乃至「顏色革命」,中央必定追究到底、絕不手軟。「留給激進分子的時間不多了。請他們掂量掂量,與14億人為敵,自己夠格嗎?」

胡平認為,官方強調的信息是「止暴制亂」,力圖給人一種感覺,林鄭月娥給出的讓步並不是向暴力屈服。另外也在發出一種警告,如果抗議者繼續採取暴力手段,將會面臨強硬措施。

胡平認為,北京和港府都希望通過這樣的讓步緩和事態,特別是促使那些「勇武」的抗爭得到緩和,此後通過「消耗戰」平息抗爭。但胡平也表示,這種看似有效的辦法並不能真正解決社會撕裂、民眾與政府隔閡等問題。

還有分析認為,在被迫讓步和最後通牒之間,林鄭月娥撤回修例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緩兵之計,希望儘快緩和大陸與香港之間的激烈對立情緒,確保國慶70周年的祥和氣氛。

鄭宇碩認為,所謂的「緩兵之計」是不實際的,再拖下去對香港的政府和工商業都是不利的。他認為70周年慶典應該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對當局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修復政府的威信。港府在未來一兩年內如何保持對香港的有效管制將是當局亟需解決的問題。

有報導認為,經歷過這次風波後,北京對香港社會的多元性及香港抗爭的長期性會有更為深刻的認知,對一國兩制下的矛盾處理也將做出更全面的考慮。請教胡先生,中共原本肯定沒有想到香港抗爭會影響到70年國慶,現在它有意降溫,避免後修例階段繼續撕裂,亦為70周年大慶消弭噪音。

胡平認為,經過這次事件之後,北京對香港問題的複雜性有了更多的認識。胡平表示,無論這場運動最後如何收場,香港「再也回不去了」。

他認為,港人和「非民選」的港府之間的矛盾以及香港和北京的矛盾和以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胡平形容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

無論哪一種可能性,北京處理香港問題明顯表現出前後不一致。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中共出現了明顯的章法紊亂。北京和港府在處理香港抗爭的立場協調的如何?林鄭月娥、建制派以及香港工商界與北京真的是在一條船上嗎?

鄭宇碩認為,中央政府與林鄭月娥最大的矛盾就是責任承擔的問題,他認為儘管修例是由林鄭月娥提出,但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的責任也是無法免掉的。

有分析認為,不僅港府和建制派與北京不完全同心同德,而且中共統治集團內部在處理香港的問題上恐怕也有各種利益集團的考量,因此而出現不同聲音。

胡平認為,不僅是香港問題,美中摩擦加劇、台灣問題升溫等都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個人有「很大關係」。此外,胡平還認為由於香港問題的複雜性,當局在處理香港問題上所顯現出的「紊亂」可能是一個長期的問題。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10/134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