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為何假聖旨很容易一眼識破?原來它是這樣防偽的

聖旨,是指古代中國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也是皇權至上的最集中體現。它的作用,是代替帝王傳達旨意。從明朝等朝代聖旨開頭的四字「奉天承運」便可看出:它隱含天命不可違抗的意思。

古代,沒人敢違抗聖旨,也就因此,假造聖旨將可以達成任何目的。可即便如此,也少有人敢假造聖旨,為何?

首先,聖旨的第一個字有特殊的防偽措施。很多電視劇在宣讀聖旨時都習慣性地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可實際上,很多朝代,比如唐代聖旨的開頭並不會用這八字,但這些聖旨和所有聖旨一樣,開頭第一個字的位置都非常有講究。

聖旨上通常都繡有祥雲,第一個字的位置通常依照聖旨內容和接受聖旨臣子以及祥雲位置而有相應的規定。這就是說,聖旨開頭第一個字寫在哪裡,第幾行,第幾列,第幾個雲彩上,都有不同的規定。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任何情況下,聖旨的第一個字一定是皇帝親手書寫,皇帝的筆跡大臣不可能不認識,這就相當於皇帝和臣子之間的暗號。這樣一來,一旦出現假聖旨,只第一個字臣子便可輕易分辨。

其次,聖旨的顏色並非都是黃色或者單色,他的顏色非常多,其顏色越多往往代表接收聖旨的那個人官級越大。根據歷史記載,一般的聖旨可分為六個等級,也就是六個顏色,尤其讓人驚訝的是,這些顏色並不是用染料塗上去的,而是工藝精湛的匠人用線一點點縫出來的。所以,其造假難度極大。

第三,聖旨既能繡顏色,自然其材質就不是「紙」,實際上,聖旨的材料非常講究,它雖是布料,卻絕非普通布料,而是一種官員和老百姓幾乎見不到的布料製成,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這些聖旨早在頒布前就已經繡好備用,且都有相應的編號。這些自然也無形中加大了聖旨造假的難度。

第四,聖旨有時雖然很短但其長度卻多長達兩米,所以,它的宣讀也遠不像電視劇中那般簡單,有時需要幾個人協助展開才能宣讀。

第五,聖旨從下達命令到加蓋玉璽到傳達到接收聖旨官員手中,需要經過層層負責人之手。每過一道手,負責人都必須在聖旨上簽字。這個流程之複雜,可以想見。這樣一來,要造個假聖旨,就非得打通無數個關卡或者偽造無數個官員簽名。而若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造假聖旨者,往往一經查出便會被株連九族,這造假成本之高,著實駭人。

在這以上五個防偽手段之外,還有一個無懈可擊的防偽措施,而這個防偽措施,幾乎是萬無一失的,那就是:帝王和臣子約定在聖旨上留記號。而這記號,通常只有帝王和該臣子兩人知曉。這就意味著,即使有人有通天本領做到以上所有,他也依舊瞞不過接收聖職者。這其中的最典型例子,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戚繼光識破假聖旨」一案。

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有一年,倭寇聯合北蠻在天津一帶引發騷亂,於是張居正便把戚繼江召到京城,準備讓他去對抗北蠻。當戚繼光到了薊州半個月之後,果然接到了一道聖旨,聖旨上命他:用棉布換北蠻的戰馬,以解決戰馬緊缺的問題。當戚繼光看過聖旨之後,立馬下令,把傳旨的人殺掉。原來,當時馬上就要入冬了,而北蠻計程車兵們,急缺棉衣,所以他們就假傳聖旨,想趁此機會,換取明朝的棉布。而之所以一眼便識破費勁心機造出的假聖旨,只因為:這則聖旨里沒有他和皇帝還有張居正約定的記號。

原來,臨出發前,未恐時局有變,戚繼光、張居正和皇帝萬曆帝便秘密約定:「如果朝廷有聖旨的話,會在祥雲正中央滴上一滴墨汁,如果戚繼光有本上奏,會在照本的最後一筆寫得略粗一些。」之所以做如此約定,是因為心思縝密的張居正知道朝中有人居心叵測,同時他也知道:戚繼光誰都不怕,就怕聖旨,如果有人假傳聖旨,他必然會吃大虧,所以張居正才做這樣的「防偽標誌」,以絕後患。

這便也是聖旨無人隨意偽造的原因,這原因用一句話概括便是:偽造難度極大,偽造風險極高!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15/134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