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日本醫生一流技術和服務原來是這樣磨鍊的

—我在日本做胃鏡

日本醫生的標準大致相同,6年醫科大學畢業,10年專科實習,16年結束了才有資格門診看病人,那都是40多歲以後的事情了。

自從被診斷為慢性胃炎以及胃竇糜爛2年以來,我已經很久很久沒吃過冰的、辣的、各種咖啡、芒果...號稱對腸胃有刺激性的東西了,因為腦海里一直迴蕩著醫生跟我說的,不需要特別治療,只能靠自己養起來,體重也一直保持在46公斤上不去。

自己也是一直擔心這個胃會不會不好,為什麼老會痛!

這次趁著赴日旅遊的機會,終於約好了日本消化內科的醫生,下定決心治好這個讓我老是忐忑不安的難題。

第一次進消化科醫院,是一家專科診所,非常安靜,裡面只有一個病人在等待,同樣沒有藥房,換了鞋子走進去,護士小姐很溫柔,我們坐在等候區等待醫生。

牆上貼了很多健康常識,有一些關於老年人預防針的疫苗,才了解到原來60歲以上的老人打疫苗比小孩子還要重要。

同樣如此乾淨明亮的走廊

診所也有CT,常用的檢查機器都有日本的分診制度很好,一般都有家庭醫生,或者有小病都會去診所,這樣就不會全部去大醫院就診了。

日本醫生資歷都是很豐富的,而且你從小到大的病歷和用過的藥物都記錄在你的國民保險卡上,所以醫生對你的過往史過敏史都很清楚。

輪到我就診了,進去,醫生一家三代都是北海道大學醫學部畢業的消化內科博士。

我在牆上看到的是院長的爸爸,因為長得太像,一度以為就是院長,可是我看年齡怎麼都不像。

進去後是接下去的時間就都是我的了,在確定要做胃鏡後,醫生對我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就像教授給學生上課一樣。

站起來,給我說明從鼻子到腸道的結構,胃鏡會從鼻子經過,然後進去胃,到哪個部位會明顯感覺,大概講了20分鐘。

醫生提出非常詳細的問題進行詢問,是否吃過抗生素,是否藥物過敏,是否麻醉過敏,胃鏡的管子有多粗,進去後大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有沒有家族史……

然後進行按壓檢查,坐下來又給我解釋了大約半個小時具體情況,然後跟我預定好了時間明天上午過來做胃鏡,叮囑晚上6點後千萬不吃東西。

真切體會到日本醫療的嚴肅性和高科技!

他介紹日本做內視鏡的詳細內容,經過嘴巴還是鼻子,一般情況都會建議從鼻子進入,因為管子比較小,會產生的反應很小,而經過嘴巴的會比較難受;

告知會用輕微麻醉,各種按壓檢查,喉部鼻部腹部;

去了一趟衛生間,同樣震驚,麻雀雖小,一應俱全,衛生就不用說了,哪裡都有sos按鈕,細節!細節!各種方便病人的扶欄。

非常整潔的休息區,給有些胃鏡腸鏡檢查後反應大的病人休息

走進檢查室,護士到位的準備工作,喝進去的甜甜的藥水,麻藥都是甜的;

醫生大概70多歲,很和藹的一位爺爺,拍了幾十張甚至上百張照片,每個部位360度都讓我自己看,而且胃鏡過程中注入4罐不茶水一樣的液體,解釋的非常詳細,檢查過程中就可以直接判斷沒有幽門螺桿菌。

護士小姐姐一直在旁邊輕輕的安撫我的手臂,雖然我聽不懂她在說什麼,但是我知道她們其實一直在輕輕安慰,辛苦了,受累了,事實上真的不難受。

‌‌「歐娃麗。‌‌」醫生說,同時輕柔地拍著我的肩膀,一塊厚厚的棉紗捂在我的嘴巴上,我乾嘔了一下,他再遞給我一塊棉紗,又輕柔拍了拍我,然後走到一邊去忙活了。

邊忙活邊嘰哩哇啦:‌‌「~!@#¥%……大丈夫です。‌‌」

大概意思是我的胃相當好,沒問題,和國內的結果一樣。

檢查結束,醫生又花了大概半小時給我解釋詳細情況,就是普通的淺表性胃炎,連慢性都不是,還準確的說不是其他問題造成的,是壓力造成的胃炎。

日本醫院藥醫分離,全部實行預約制,醫院診所全部沒有藥房,病人根據醫生處方去指定藥局拿藥,藥物流向控制相當嚴格,一般最多只開3天的量,而且醫生完全不了解藥物的價格,只知道哪個藥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

日本醫生的標準大致相同,6年醫科大學畢業,10年專科實習,16年結束了才有資格門診看病人,那都是40多歲以後的事情了。

結束後,醫生又列印出了幾十張高清晰的照片,開了一些藥,回來後胃基本沒有再痛過,體重也上升了3公斤,算是徹底放下心來,不用擔負著我自己胃不好這個心理壓力!

僅把此次自己的親身體會分享給大家。

據說日本的消化內鏡設備和技術都是世界上一流的,所以也真心希望我們國內的內鏡中心在環境和服務態度上更上一層樓。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美篇MaggieW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29/134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