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亞洲曾經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如今1/4人口每天靠7塊錢生活

人們常說,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已開發國家退步到開發中國家的大國。 其實,類似的發展悲劇並不少見。中國的鄰國——緬甸就是其中一個。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一共有26萬遊客到緬甸遊玩。對於中國人來說,緬甸的第一印象就是貧困。 但在80多年前,緬甸在亞洲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

人們常說,阿根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已開發國家退步到開發中國家的大國。

其實,類似的發展悲劇並不少見。中國的鄰國——緬甸就是其中一個。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一共有26萬遊客到緬甸遊玩。對於中國人來說,緬甸的第一印象就是貧困。

但在80多年前,緬甸在亞洲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富裕國家。

最大的悲劇不是緬甸從富裕倒退到貧困,而是這一切幾乎是緬甸人自己一手造成的。

01

從天堂跌落泥潭

緬甸的生活水平到底怎麼樣?

2018年,緬甸人均GDP剛剛突破1300美元,是全世界最貧困的國度之一。

根據緬甸官方數據,目前有將近1/4的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也就是說,在5300多萬總人口中,有超過1300萬是貧困人口。這個貧窮線是指每天生活支出少於1500緬元,約合7塊錢人民幣。像貧困率最高的欽邦,貧困率高達58%。

(緬甸從1987年起被列入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

緬甸基礎設施建設非常不完善,當地有很多家庭沒有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現代化電器。因為全國1000多萬戶家庭中,只有400萬左右家庭能用得上電,其餘人口大多靠著蠟燭、煤油燈來照明。

貧困在緬甸隨處可見,即便是第一大城市仰光,很多人也住在茅草屋中,這種屋子用簡單的木板搭建,僅僅能夠遮風避雨而已。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在2019年,55%的緬甸兒童生活在貧困中。他們飽受著營養不良、寄生蟲肆虐的折磨,政府卻無法為他們提供健康保護和教育服務。5歲以下的孩子中,每3個就會出現1個營養不良。

(緬甸兒童挑水回家)

但誰又能想到,如今破落的緬甸也曾有輝煌無比的時刻。

有一個說法是,1936年,緬甸GDP超過120億美元,人均GDP大約776美元。

如果這個說法準確,按照學者們的研究,1936年的GDP,中國是136億美元,日本是123億美元,人均GDP中國是26.8美元,日本也只有175美元。

按照上面的標準,可以說,當時緬甸的經濟是十分發達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緬甸享有「亞洲糧倉」之美名,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它還以生產石油聞名。二戰後,又在這裡發現了天然氣。

二戰中,緬甸炮火肆虐,但戰後先向日本索賠了2億美元,1960年代日本又向緬甸提供了1.5億美元無償援助和3000萬美元借款。

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這都是一大筆錢。

然而好景不長,在其他亞洲國家蓬勃發展起來以後,緬甸的經濟卻不斷衰退,開始從天堂到地獄的轉變。

02

玩過了火

其實,緬甸可以說拿了手好牌。

緬甸位於中南半島的西部,是連接南亞與東南亞的交匯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緬甸有長達2655公里的海岸線,南臨安達曼海,西南臨孟加拉灣。內陸有很多湖泊,漁業資源非常豐富。

國土既有高山峽谷,也有平原、海岸,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很適宜種植。

同時,緬甸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中,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32億桶,天然氣儲量達2.54萬億立方米,水電開發潛力超過1億萬千瓦。緬甸的寶石也舉世聞名。

(緬甸油氣區塊示意圖)

19世紀20年代,英國先後三次發動戰爭,占領緬甸。隨後,英國就開始大規模開發緬甸自然資源,比如1871年專門成立緬甸石油公司。

1948年,緬甸獨立後,開始打算收回國家資源。

但隨後緬甸政策卻走向了極端。

1954年,緬甸政府認購緬甸石油公司1/3股權,但由於所持股份總數不到50%,公司的經營權仍由原英國公司掌握。

在這個過程中,民族主義愈演愈烈,甚至開始拒絕外資。

1962年,奈溫上台。他對本國的國際石油公司進行了徹底的國有化。最終,國有化後成立的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壟斷了在緬甸陸上和海上勘探、開發和生產石油的專有權。

(奈溫)

不僅是石油、油氣、電力、煤礦等主要資源,緬甸官方甚至通過控制企業所有權,壟斷了其他資源。

(奈溫執政二三十年GDP增長率下降)

然而,資源收歸國有化並沒有讓人激動多久。緬甸人很快發現,因為缺乏現代化生產方式,國有企業開工率不斷下降,甚至不到50%。私人企業發展也受到壓制。

國家還把全部土地國有化,然後分給農民,但強制規定了農作物的種植品種、價格,壟斷了農作物出口。農產品種植品種的不合理,以及強制農民把農作物低價賣給國家的政策,導致農民積極性受到很大挫傷,稻米產量急速下降。

原本有「世界米倉」美名的緬甸,農業出口受到很大打擊。

(緬甸大米出口逐漸被泰國、越南反超)

與此同時,奈溫對外實行閉關自守政策。1962—1972年,緬甸對外貿易額從484億美元劇降到217億美元。封閉的對外政策讓緬甸錯失這一時期的國際工業化浪潮。

由於對外封閉,外匯減少,工業原料缺乏引起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1988年,國內生產下降了11.4%,通貨膨脹率達到三位數,普通人生活水平持續下降。

1987年,緬甸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貧窮的10個國家之一,年人均收入200美元,人均壽命59歲,緬甸經濟墜入泥潭。

終於,1988年,在憤怒和不滿中,奈溫下台。

03

沒有哪個國家能成為孤島

在資源領域,一味地拒絕外資也許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奈溫掌權期間,雖然實現資源國有化,但完全排斥外資,導致技術和設備水平落後、人才和資金短缺、管理體制僵化。最終,連資源的正常開發都變得十分困難。

1988年,新軍人政權上台後,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民族主義政策,通過轉讓一部分生產資源相關的權利,來吸引平等互利的外國投資。

1994年緬甸的《礦業法》規定,政府在擁有資源主權的前提下,允許外國對礦產資源進行勘查、勘測和生產。緬甸還開放了邊境貿易。

很快,新加坡、日本、中國等很多國家都來到緬甸進行經濟開發。

(緬甸出口不斷增長)

同時,政府廢除了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市場經濟轉型。私人企業不再像奈溫時期那樣受到壓制。

幾經波折,到2010年後,緬甸人均GDP終於實現顯著增長,由一度的只有190.6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1251美元,擺脫了東協十國倒數第一的位子,2018年躍居到第七位,約1326美元。

手機在緬甸越來越常見,行動支付、網絡購物也經常被用到,社交軟體對於緬甸人民也不再是新鮮事物了。

(緬甸仰光夜景)

緬甸礦產等自然資源豐富,曾是亞洲最富有的國家,從富得流油到一窮二白,實在令人唏噓。

沒有哪個國家能成為孤島。

回顧緬甸發展的起起伏伏,宣揚和推行極端的民族主義政策,口號喊得爽,但割裂了自己和世界的經濟聯繫,也就失去了活力。

最終,國家停滯不前,遭殃的也是大多數普通人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08/135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