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軍事無禁區:沒有天下無敵的武器

楊承軍認為,東風-17不會攜帶核彈頭,因為它的射程才2,000多公里,沒有運載核彈頭的戰略需要。對於可以在1個小時內打擊全球的說法,楊承軍指出太過誇張,一個射程2,000多公里的飛彈,如何打遍世界?從以上說法,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東風-17是專門應對周邊事態而設計的壓制性精準武器。它的射程2,000多公里,或許也是它的技術極限。

2019年10月1日閱兵式中展出的東風-17彈道飛彈(美聯社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中國國慶閱兵已經過了兩周。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的首次亮相,至今還被各界廣為討論。有的分析指出,它將徹底顛覆目前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說的神乎其神,天下無敵。實情真是這樣嗎?

助推-滑翔彈頭

中共官方並沒有這樣玄乎的介紹。國慶閱兵當天,官方對東風-17隻是做簡要說明:「東風-17常規飛彈,具備全天候、無依託、強突防等特點,可對中近程目標實施精確打擊」。此後,對於它的性能諸元、彈道原理、戰役使用、戰略設想並未進一步介紹。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來做說明,並且對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今後發展高超音速武器領域會呈現哪些態勢?做一個初步估計。

2014年,媒體開始報導,中國首次進行高超音速武器試驗,名為東風-ZF(以前稱WU-14)高超音競速滑冰翔飛行器,飛行速度可達5-10馬赫(5-10倍音速),即每小時6,100多公里-12,300多公里。5馬赫,是高超音速武器的基本門檻。

外界對於東風-17開始有了初步認識,是在2017年12月28日由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網絡雜誌率先披露。報導稱,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結束不久,解放軍就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對高超音速武器進行兩次試驗。美國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這是一種新型帶有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HGV)的彈道飛彈飛行試驗,是中國火箭軍所屬的東風-17彈道飛彈。

第一次飛行試驗,是從內蒙古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飛彈飛行約1,400公里,它攜帶的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HGV)在飛彈結束彈道飛行,重返大氣層之後,進入60公里高度的「臨近空間(海平面上空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間)」,繼續展開高超音競速滑冰翔飛行,最後成功命中新疆境內且末縣的靶場,落點與預定目標「在幾公尺內」。飛行時間持續將近11分鐘。美國情報界人士估計,東風-17是一款中程飛彈,射程約在1,800-2,500公里之間。

美國情報界還評估,東風-17是從東風-16B彈道飛彈的基礎上研製而來,專門為實際作戰中使用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而設計的,不是一種試驗平台。因此,東風-17飛彈將是「世界上第一款為了投入戰場實際作戰而研製的高超音速武器」。從2014-2016年,類似的飛行試驗已經進行7次。

錢學森彈道

東風-17飛彈以助推-滑翔的錢學森彈道理論橫空出世。圖為錢學森。(維基百科)

根據以上報導,東風-17的性能諸元基本都已呈現:它是中程彈道飛彈、採用」助推-滑翔」技術,彈道原理來自中國科學家錢學森在1940年代提出的理論,又稱「錢學森彈道」。根據這次試驗的飛行距離和時間來算,東風-17每秒飛行約2.12公里,將近6.4倍音速。美方估計,東風-17約在2020年服役,這和東風-17列裝部隊並在今年國慶閱兵首次亮相的時間相差不遠。

《外交家》雜誌引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NASIC)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利用彈道飛彈助推並攜帶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的打擊方式是一種新的威脅,將對目前的飛彈防禦系統帶來新的挑戰。不過,報導也提出另一個觀點,認為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在飛行末段接近目標時,它的速度要比遠程彈道飛彈的彈頭,重返大氣層後的速度慢得多,這可能使它們容易受到先進末端防禦系統的攔截。

《外交家》雜誌2018年1月8日,再次報導中國發展高超音速武器目前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對太平洋的軍事平衡可能造成不穩定的後果。但是,報導仍然堅持之前的觀點,認為高超音速武器帶來的挑戰並非無法克服,因為它在末段的飛行速度和遠程彈道飛彈的彈頭相比,相對較慢,意味未來發展的飛彈點防禦系統有可能提供一定的防禦能力。

有矛就有盾

美國研發獵鷹HTV-2高超音速武器以20倍音速為目標,採用乘波體設計,彈頭扁平成楔形狀。仍在試驗中。(WIRED)

當然,新的飛彈防禦系統需要克服滑翔彈頭所帶來不規則的飛行彈道,而非傳統彈道飛彈可預測的拋物線彈道。反之,一些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也可以在飛行末段增加操控能力,避開先進飛彈的攔截。

有矛就有盾。這是軍事科技發展的規律。沒有誰永遠保持領先,勝敗之間往往取決於誰的創新能力更高,誰的更新頻率更快。

也許是《外交家》雜誌連番多次介紹東風-17飛彈。中國媒體也不再遮掩,2018年1月15日《科技日報》刊登一篇名為〈東風-17:高超音速讓反導系統形同虛設〉的文章,採訪中國飛彈技術專家楊承軍。經由他的講解,外界更加了解東風-17的彈道技術和原理、它是否攜帶核彈頭?以及能否在1個小時內打擊全球?

楊承軍說,東風-17是中程常規彈道飛彈,採用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垂直發射,大部分飛行軌跡是按照拋物線彈道飛行,最後根據作戰需要,高超音競速滑冰翔彈頭可以在重返大氣層的前後進行滑翔變軌飛行。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助推-滑翔」技術。

應對周邊事態

他還說,由於東風-17能夠在末段變軌飛行,世界上現役的飛彈防禦系統難以對它進行定位偵察、跟蹤捕捉和火力攔截,因此包括在韓國部署的薩德系統(THAAD),以及日本即將部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Aegis Ashore),它們的反導能力都將被極大的削弱。

楊承軍認為,東風-17不會攜帶核彈頭,因為它的射程才2,000多公里,沒有運載核彈頭的戰略需要。對於可以在1個小時內打擊全球的說法,楊承軍指出太過誇張,一個射程2,000多公里的飛彈,如何打遍世界?

從以上說法,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東風-17是專門應對周邊事態而設計的壓制性精準武器。它的射程2,000多公里,或許也是它的技術極限。因為它採用火箭發動機作為助推器,而能夠滿足在10倍音速下火箭發動機的比沖(單位推進劑的量所產生的衝量)較低,飛行很難超過600秒(10分鐘),在此情況下,難以提供遠距離滑翔飛行所需要的持續動力。

因此,東風-17以高超音速飛行10分鐘左右,射程達2,000多公里,已經接近它技術的極限,而這正是中國研發東風-17當初的設想:在戰役使用上以應對周邊事態為主;進而在戰略上能夠對美國起到反介入和區域拒止(A2/AD)的懾戰能力。

廬山真面目

東風17飛彈(美聯社)

我們再來看今年中國國慶閱兵所展示的東風-17常規飛彈。透過直播,我們可以近距離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

首先,東風-17的彈頭採用升力體結構布局,成三稜錐形,而非傳統的圓錐形。這種設計可以提高彈頭飛行的升阻比,不但飛的快,也助於機動,增加突防能力。而且,它的彈頭比其他中近程的東風飛彈還要長,說明它的內部可能加裝新的制導設備,以提高精準打擊能力。

在彈頭上它還有4個翅膀,就是空氣舵面,作用是彈頭重返大氣層後,能夠調整飛行姿態,有助於機動變軌。彈頭的後段是單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器。飛彈尾部有尾翼,用來穩定並控制飛行姿態。

整體而言,東風-17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款列裝部隊並可用於實戰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武器。美國和俄羅斯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預算報告》(Jane's IHS Markit)今年8月15日的一篇報導指出,迄今為止,美國已經花費超過33億美元研發高超音速武器,2020年又編列26億美元預算。相較於中國和俄羅斯的積極投入,美國在氣勢上似乎顯得有些落後。然而,美國已經決定將要優先發展高超音速武器,使得這種不利的情況有可能在短期內改變。

夜郎古訓

俄羅斯研發的匕首(Kh-47M2 Kinzhal)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已經服役,由米格-31戰機掛載。(The Aviationist)

根據《簡氏防務預算報告》估計,俄羅斯研發高超音速武器至今超過11億美元,包括先鋒(Avangard)、鋯石(3M22 Tsirkon)和匕首(Kh-47M2 Kinzhal)等3款高超音速武器。由於匕首高超音速巡航飛彈已經服役,而另外2款也即將服役,因此今後的投入不會大幅增加。

再來看中國。迄今發展兩款高超音速武器,花費超過15億美元,高過俄羅斯。第1款東風-ZF可在2020年服役。事實上,東風-17已經提前在今年國慶閱兵中亮相;第2款是星空2號(Starry Sky-2,據稱是高超音速巡航飛彈)預計2025年服役。隨著計劃的完成,中國還將維持對高超音速武器技術的投入。

這樣看來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愈拉越近,甚至有後來居上的趨勢。楊承軍卻有不同看法。他說:「美國的高超音速技術總體上是世界最先進的,只是還沒有用於飛彈戰鬥部這個領域。」當她一旦投入,很快就可以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所以「不可盲目夜郎自大。」

(本節目主持人為長期關注兩岸和印太軍事安全事務的軍事評論員,文章代表評論員個人觀點及立場)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18/135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