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中共的第五次反圍剿失靈:國軍知己知彼 步步為營

作者:
為了組織第五次的圍剿,蔣介石將軍在廬山舉行了一連串的剿匪軍事檢討會議、決策會議,以及舉辦軍事幹部訓練班,以研究剿匪的山林戰、碉堡戰等戰術和技術。費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才完成準備工作。

1935年,追擊紅軍的國軍穿過湖南一城鎮,引來大批民眾圍觀。

國軍對蘇區的圍剿,經過四次挫沂後,國民黨當局已認識到:不能再以嘯聚山林的土匪,烏合之眾,來比擬紅軍了;同時也認識了過去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略是失敗了。為了組織第五次的圍剿,蔣介石將軍在廬山舉行了一連串的剿匪軍事檢討會議、決策會議,以及舉辦軍事幹部訓練班,以研究剿匪的山林戰、碉堡戰等戰術和技術。費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才完成準備工作。

當時中共對國民黨廬山會議及訓練班的情形,因為國軍內有中共潛伏的黨員參加訓練班,及事前布置了廬山諜報工作;國民黨的一切活動、中共情報工作者,很快的便送到蘇區。故蘇區對廬山會議的情形,亦了加指掌。

關於剿匪檢討會議,對紅軍的優點和缺點,大略有以下各點:

(一)紅軍的優點:

1、紅軍作戰的突擊力極強,而且行動迅速,動作靈活。其機動作戰的性能,常出國軍意表。

2、紅軍的情報工作極好,國軍的一切行動,均能事前偵察;因此,應戰應退,均取得主動。

3、在蘇區作戰,紅軍地形熟悉,且有民眾掩護和幫助,其行動秘密飄忽,國軍無法捉摸其作戰主力。

4、紅軍通訊敏捷而靈活,故於各地區作戰均能互相策應和互相配合,使國軍作戰處處受到牽制。

5、紅軍在其占領區內,對於人民生殺自由,不受法律束縛,致蘇區人民不敢反抗紅軍,而蘇區的壯丁,隨時可補充紅軍,甚至老幼男女均納入其各種民眾組織之內,以支援紅軍作戰,故紅軍作戰傷亡後,很快就可補充,而恢復其戰鬥力。

(二)紅軍的缺點:

1、紅軍的裝備太差,戰鬥的火力弱,不能攻堅。

2、紅軍計程車兵及初級軍官,多未經過較好的訓練,戰鬥技術極差,他們作戰全憑一鼓勇氣。故他們講求速戰速決;戰鬥時間不能太持久。

3、蘇區除了人力外,別無戰爭資源,物力和財力均極度貧乏;他們的械彈補充,專靠向國軍搶掠而來。因此,戰爭的時間亦不能持久。

4、蘇區人民生活極端困苦,他們幫助紅軍,不是感其德,而是畏其威;只要國軍能夠保護人民,人民必反對共黨及紅軍。

國民黨根據上述紅軍作戰的優缺點,策定圍剿蘇區的作戰方略,大致如下:

(一)軍事方面:

1、戰略:采外線作戰,對以瑞金為中心的蘇區大包圍,構築碉堡包圍圈;逐步推進,逐步緊縮調堡的包圍線;以持久戰消耗紅軍的有生力量及物質,縮小蘇區,將紅軍壓集於蘇區中心地區之內,而徹底將之殲滅。

2、戰術:步步為營,在碉堡火力掩護之下方逐步踏進,每次躍進應在十里距離之內,使紅軍無法獲得乘國軍運動中而突擊之機會。也就是避免與紅軍作運動戰,而迫使他們和國軍作陣地戰、攻堅戰。

(二)政治方面:

1、組織政治工作隊,在國軍控制地區內,恢復一切行政組織,辦理保甲,切實保護人民,嚴禁屠殺人民之行為。

2、對蘇區政府,共黨及紅軍的投誠人員,妥為保護和優待。

(三)經濟方面:

實行經濟封鎖:包圍蘇區的碉堡線,嚴禁人民及物資流通,使蘇區經濟物資陷於絕境,以困斃之。

上述國軍第五次圍剿蘇區紅軍的作戰方略,是針對了紅軍的弱點,和避開了紅軍的優點而訂定的,從一般的軍事觀點來說是正確的,其勝利只是要能在持久的時間上,緩緩的不變來取得。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龔楚將軍回憶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03/136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