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經濟失速警示:北京可以撒嬌 深圳不可任性

作者:

深圳激流,頓失滔滔。

近期,中國三季度數據出籠,各有陰晴。其中,深圳的經濟數據,引起了極大關注。深圳前三季度增速為6.6%,略高於全國水平,但是低於眾多珠三角城市。同時,其第三季度的增速,測算更是在粵港澳大陸九城市中靠後。

雖然中美貿易戰影響出口,但是,深圳的遠憂,更在別處。

去年,華為進行了大規模的搬遷,一次性2700名員工從深圳搬到東莞松山湖。雖然華為宣稱總部永遠留在深圳,數千人一次性搬離深圳的舉動,還是引起巨大震撼,也為深圳的未來,提供了預警。

房價上天,實業落地。

房地產對於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近年來越來越明顯,華為從深圳搬遷至東莞,也正好暗合這一邏輯。

四大城市中,以前一直是京滬領先。2015年一年,深圳房價漲幅,竟然超過50%以上,位居國內第一,而經過此輪狂漲,深圳的房價,已經從北上廣深中的小弟,躍升為大哥。深圳一個小區的市場價,已經可以抵上排名全國第五的深圳機場。

南有深圳,北有北京,房價雙雄兀立。

在北方,北京則成為房價上漲的永恆之城,近十年來,房價近似神話。

中國是一個半吊子市場經濟國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權力的巨手,卻比市場更為強勢。

深圳的起家,得益於市場經濟。在中國大陸,深圳一度是市場力量釋放最為強勁的地方,亦是市場之花盛開最鮮艷的寶安之地。

在市場體系中,深圳冠絕全國,在權力體系中,深圳卻泯然眾人。而房市,恰恰是受到權力干預很大的一個領域。

過高的房價,對於深圳未來,是一種戕害。

(1)北京為何可以撒嬌?

中央集權,千年傳統。在中國,權力對於資源的強大控制力,慣性巨大。

自古以來,中國的財富與資源,就集中於都城。自秦始皇遷天下富商集中於咸陽為始,中國的都城,不僅是權力的中樞,也是財富的中樞。

時至今日,這個格局還沒徹底改變。在中國建設銀行聯合波士頓諮詢公司推出的中國富人地圖中,中國頂級富人最多的地方是北京、而不是經濟總量最大的廣東或者江蘇。而是權力最集中的地方。

可以設想,美國的富翁可能都產生於華盛頓嗎?北京不僅是中國的權力中心,也是中國的財富產生中心,同時,北京還是中國的資源中心。

在經濟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等幾個核心指標領域,北京獨步全國。北京是中國重點大學最多的城市。最著名的兩所中國大學清華和北大,均坐鎮北京。在經濟領域,100多家央企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總部駐蹕北京,超過其它所有城市總和。北京還是擁有三甲醫院最多的城市,中國最好的醫院,都集中在北京。而北京作為一個北方城市本來是一個缺水的城市,但是可以利用政治地位的優勢,先是用河北的水,再通過南水北調,徵用南方的水。

在權力體系中的絕對優勢,使北京集中了中國最多的公共資源。縱使限車限房,人們還是對其趨之若鶩。

四大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是直轄市,廣深是副省級城市,它們不僅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在權力體系中也處於優勢。

挾兩大優勢,所以,人口源源不斷流向這些城市。從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中,北京常住人口增長45%,上海增長37%,廣州增長38%,深圳增長30%。

北京在全國的地位,猶如省會在各個省的地位。其機制類似。

房價上漲的城市中,幾乎所有的省會都位列其中。省會城市對於全省資源的吸附能力,正如北京相對於全國。縱使是中國經濟落後地方的省會,其房價也可以堅挺,無它,本省內最好的公共資源,都在它的手裡,而這種資源的擁有,並非由市場競爭得來,而是一種基於權力等級安排。省會城市在省內的權力體系中處於頂端,是全省人無法繞過去的坎。連河北這種北京燈下黑的地方,省會石家莊仍然可以憑藉強大的資源,吸附人口。

所以,中國大部分的省會,不僅是政治上最強勢的城市,亦是經濟上強勢的城市。

只有極少數城市,能夠抗衡省會。如遼寧的大連與瀋陽,山東的青島與濟南,江蘇的蘇州南京,浙江的寧波與杭州,福建的廈門與福州。而考究這些能夠與省會分庭抗禮的城市,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底氣不僅在於經濟實力,也在於政治實力。大連、青島、廈門、寧波等城市均為計劃單列市,其人權和事權多由中央直管,而蘇州市委書記,則多由省委常委兼任,比肩省會南京的市委書記。深圳在經濟上與廣州分庭抗禮,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深圳是計劃單列市,其人權和事權可以相對超脫。

中國城市的公共資源安排,是按照政治地位排隊。在這種體系中,直轄市處於第一個梯隊、省會處於第二個梯隊,計劃單列市處於第三梯隊,其它常委兼任書記的地級市屬於第四梯隊,一般城市處於第五梯隊。

北京之強勢,源自兩大體系均占優。在市場體系中,北京相對尚可,在權力體系中,北京獨步天下,在公共資源方面有絕對優勢。所以,北京的房價一直漲,均價突破十萬指日可待。

只要中央政府一直為北京背書,只要按照權力等級分配公共資源的模式不改變,只要最強勢的央企、最好的學校和醫院都集中在北京,北京的房價就不會跌。

雖然雄安新區將分流部分北京的公共資源,但是,北京仍將是中國公共資源最充裕的城市。

北京房價上漲,本質是權力的撒嬌。

(2)深圳為什麼沒有資格任性?

深圳的房價飆升,不像北京,隱約令人感覺到某種憂慮。

今日,這種憂慮已經明朗。

北京可以撒嬌,深圳卻不可任性,因為在權力體系中,深圳沒有任性的資格。

深圳雖是特區,但也不過是數十個副省級城市其中的一個。在公共資源擁有上,根本無法與幾個直轄市比較。四大直轄市中,縱使除去北京,其它三個直轄市,也有數十家央企投資,其獲得的中央政策性資源傾斜的優勢,非深圳可比。在權力體系中,還有數十個省會城市,以及其它計劃單列市與深圳並駕齊驅。深圳在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中,政治地位排名末尾。

縱使在廣東省內,深圳所擁有的公共資源,也比不過省會廣州。

廣東最好的大學,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都在廣州。深圳本土最好的大學,也就深圳大學勉強拿得出手。而且在廣東並不強勢。而在全國三甲醫院系統,三甲醫院幾乎被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瓜分,深圳根本排不上號。在交通領域,廣州擁有更強勢的地位,航空方面,廣州機場排名全國第三,深圳只排名第五,在火車交通領域,廣州更是華南的樞紐,而且高鐵直通東南亞。

尤其在高等教育領域,深圳短板明顯。在羅天昊國與城研發的《中國最缺大學的十大城市》排名中,深圳是中國經濟大市中,大學生密度最低的城市。大學生密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超過千萬的特大城市,僅有十幾萬在校大學生,用人基本靠搶。而與深圳人口略多的廣州,大學生在校生人數超過110萬,幾乎是深圳的十倍。其它國內大城市,如武漢、北京也都在100萬左右。

在公共資源方面,深圳相對省會廣州處於劣勢,而北京和上海,在其所在區域,處於王者地位,沒有競爭對手,更無可替代。

而在市場體系中,深圳雖然有一定優勢,但是並非不可替代。深圳的平均月薪比廣州高10%左右,但是房價卻遠遠高出廣州深圳縱有騰訊、華為等本土巨頭,但是高房價的壓力,已使其產生遷徙之意。在服務業、文化產業領域,廣州亦領先深圳。廣州的潛力巨大,對於深圳未來造成了強大的壓力,深圳並非不可替代。不僅是廣州,深圳的一些產業,在高成本壓力下,也已經轉移到了東莞。

在權力體系,深圳泯然眾人,在市場體系,深圳並非無可替代。

若放縱房價飆升,作為移民大城的深圳,很可能逼走部分人口,他們本人就無戶口的羈絆,逐水草而居,既然深圳的水草已經不再豐美,也就無可留戀,而且這些人口的主體是青年人,國家最寶貴的財富。連上海都出現了人口回流,深圳必須警惕。

若繼續任性,深圳的青年之城,活力之城的靈魂,將徹底丟失。

(3)超高房價耗盡經濟發展潛力

高房價對於城市的戕害,連直轄市都已不安。上海市委書記憂心忡忡,認為高房價會削弱上海競爭力,重慶決策層亦認為,一根筋價高,長遠就使得工商業成本過高,造成經濟蕭條。最後大家都不務正業,毀壞了整個城市發展方向。

前幾年深圳房價飆升,固然有購房條件寬鬆的因素,但是,這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來自權力體系,關於深圳直轄的傳言,一直不絕於耳。某種意義上說,不僅是對於市場的期待,更是對於權力的期待,才是深圳房價2015年不正常飆升的心理預期。

現在,深圳也開始逐步遭遇挑戰。

在消費端,深圳形勢非常嚴峻,抬高的物價,對於市民消費能力的擠壓,惡果已現。至2018年,深圳的消費進一步被擠壓。在羅天昊國與城研發的《中國十大城市消費能力排名》中,深圳居末位。2018年,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168.87億,與GDP的比值僅為0.283,而武漢、成都、杭州、廣州、重慶等城市的比值均超過深圳的兩倍。

在生產端,深圳一度出現了大面積的實業震盪。

深圳市內的工業大區南山區,正是深圳高新產業所在之地。華為、中興、騰訊等巨頭均崛起於此。據相關統計,2015年,南山區很多企業出現了盈利能力下滑的現象,

深圳雖然已經廢關,但是作為傳統"關外重鎮"的龍崗,曾是深圳市區工業轉移之後的新工業基地。2015年前三季度,剔除華為之後,龍崗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出現負成長。

經過兩三年的調整,雖然深圳實業有所回升,但仍需警惕。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已多次批評深圳的高房價。告誡當地,高房價將摧毀實體經濟的競爭力,2017財年,華為總收入高達6036億,但是,利潤卻只有475億,利潤率僅7.87%,超高的成本,吞噬了其贏利能力。華為從南山搬遷到龍崗,從龍崗搬遷到東莞,一步一步遠離高房價策源地,也是逼不得已。

高房價的壓迫下,高昂的商業成本,惡化的創業環境,成為橫亘的高山,實體產業萎縮的跡象已經日益明顯。華為搬遷東莞,只是開始。

(4)深圳是中國最鮮艷的市場之花,開放包容是深圳的"元根"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一面大旗,亦是中國市場經濟盛開的最鮮艷的花朵。

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領先全國的管理體系,便利的商業環境,使深圳成為市場的熱土,崛起了華為、騰訊等一大批本土企業。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的投資,深圳是除北京、上海之外,全球知名企業入駐最多的城市。

最近幾年,深圳也是中國城市產業轉型比較成功的典型。在創新領域,表現突出,深圳的高科技企業占廣東半壁江山,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近一半,中國專利金獎獲獎數占全國五分之一,有效發明專利約占全國十分之一。成為中國的創新之城。同時,2008年,深圳即成為中國設計之都,領先於上海和北京。

一直以來,深圳以活力之都聞名,其開放性獨步全國。在羅天昊國與城研發的《中國城市包容能力排名》中,深圳的淨流入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最近幾年一直在70%左右。年輕的人口,使深圳充滿了活力,而移民之城利益固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對於推動改革,亦非常有利。

改革,銳氣,活力,是深圳的生命所在。袁庚去世,舉國哀悼。世人哀嘆"深圳已無元根",某種程度上乃是對於深圳改革的憂慮。

特區不特,是人們對深圳最大的擔心。近年來深圳社會活力有所喪失,值得警惕。

1995年前,深圳平均年齡為25歲,至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了32歲。反映了深圳對青年人口吸附能力逐步下降。形成了比較固定的利益格局。對於新興力量和新興階層形成了排擠效應。開拓進取精神萎縮,改革銳氣漸失。

無論是房價狂飆,還是深圳逐步實施的限制外地車牌,都體現了深圳包容性和活力的下降。深圳絕不可蛻變為傲慢的權力之城。市場之城,青年之城,活力之城,包容之城,開放之城,才是深圳永恆魅力所在,是深圳的"元根"。

深圳曾有一個名叫"原上草"的民間樂隊,一時風靡南國,深受市民歡迎,這個名字實是深圳的寫照。在改革荒原時代,原上草,肆意生長,最終成燎原之勢,而無數曾生存和奮鬥在深圳的人們,誰又不是堅毅狂野又富有活力的原上草?如今,原上草樂隊業已解散,令人扼腕。

原上之草,何時再生?

遙望南天,不禁神馳。

南國多包容,江海可縱橫。

深圳其勉。

原創:羅天昊羅天昊國與城公眾號 ID:Luotianhao99

羅天昊著有《大國諸城》致力於國家與城市研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羅天昊國與城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10/136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