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駱克仁:華人的感恩節餐桌也很「美式」

作者:
在美國,感恩節隔天就是眾人期待的「黑色星期五」購物日,標誌著聖誕採購季正式開始,民眾會到商場購買各種家電、服飾以及禮品。除了撿「便宜」,也是慰勞自己與家人一年來的辛勤,就像當年北美移民們慶祝豐收般,一同團聚、感謝造物主的賜予。

華人的感恩節餐桌(大紀元資料)

今年感恩節前夕南加飄起細雨。猶記初到美國第一年,友人見我獨在海外過節,擔心我覺得冷清,特別邀我到家裡一同慶祝。

朋友在外地念書的女兒回家、先生也特別從中國返美,頗有中國人闔家團圓過年的味道。雖然是華裔家庭,但朋友家的感恩節大餐很「美式」,節前幾天朋友就去超市買了一隻16磅的大火雞,然後辛苦的扛回家,解凍後用粗鹽、糖與香料「按摩」火雞,讓肉質鬆軟,同時去腥入味;之後是送進烤箱烘烤。據說這隻16磅的火雞,花了女主人4個多小時的耐心守候,期間要不斷地「澆淋肉汁」、「殷勤伺候」。

皮脆肉嫩的烤火雞。(大紀元資料)

做出來的火雞皮脆肉嫩,蘸上蔓越莓製成的果醬,真讓人不禁一口接一口,瞬間卡路里吸收超標。除了美味的火雞肉,塞在火雞內的「填料」也讓人吮指難忘,畢竟平時誰也不可能為了吃這些填料而烤上一隻火雞。

朋友告訴我她的填料很簡單,就是放了香草葉、米飯、還有一些碎火腿、香腸,但烤火雞的肉汁、油脂滲入了填料內,就形成一道特別可口的燉飯。另外,馬鈴薯泥、南瓜派都是感恩節餐桌上常見的食物。

第二年,我到了一位朝鮮族友人家過感恩節。他們家準備了豆腐餅、泡菜火鍋、涼拌生菜、還有烤牛排,雖然與美式的感恩節大餐截然不同,但仍然是非常豐盛。後來每年感恩節,我幾乎都是在不同的華人朋友們家過節,每一戶人家吃的都不大一樣:東北人的感恩節餐桌上有小雞燉蘑菇土豆燉肉;四川人的火雞是用滷的,嘗起來麻辣鮮香;台灣朋友家的感恩節吃火鍋……。

華人的感恩節餐桌。(大紀元資料)

總之,華裔移民們在自己的感恩節餐單上添加自己家鄉的美食,吃的是回憶,也是鄉愁。

1620年,「五月花號」輪船滿載著清教徒到達美洲,那年冬天,不少人饑寒交迫、染病身亡。在印第安人幫助下,歐陸新移民學會在北美洲大地上生活;次年,在歡慶豐收的日子,他們邀請印第安人一同感謝上天的賜予。

自1941年起,美國感恩節定於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並休假一天;加拿大的感恩節則起始於1879年,定於每年10月第二個星期一。

在美國,感恩節隔天就是眾人期待的「黑色星期五」購物日,標誌著聖誕採購季正式開始,民眾會到商場購買各種家電、服飾以及禮品。除了撿「便宜」,也是慰勞自己與家人一年來的辛勤,就像當年北美移民們慶祝豐收般,一同團聚、感謝造物主的賜予。◇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29/137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