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為啥功夫巨星都特別愛國

因為你侮辱了我的國家,所以我要好好教訓你一頓。這種情感邏輯在電影裡和電影外是水乳交融彼此交匯的。《葉問4》裡的美國軍官莫名其妙地就對中國功夫充滿了情緒,非要挑事,非要決鬥,非要和中國功夫拼一個高下。天大地大,民族仇恨最大,我們與美帝國主義的仇恨不共戴天。

在第三集的巨大醜聞之後,《葉問4》依舊翩然而來。依舊賺得盆滿缽滿。這說明痛毆鬼佬的橋段果然是屢試不爽的良方。

1

幸好《葉問》系列終結了,不然,打完日本人打完美國人的葉問,接下真的只能去打外星人了。

沒準還會碰上復聯。

小康社會都要全面建成了,功夫片主角還要去打洋人。

2

功夫片想輸出民族情感,有一個百試不爽的招式,那就是把個人恩怨升華成國格之爭。

本來是一場單挑,但不知不覺神出鬼沒地就會變成,‌‌「我就看不起你們中國人‌‌」,‌‌「我就鄙視你們中國功夫‌‌」,於是,主角就會發出怒吼:‌‌「你侮辱我可以,你不能侮辱我們中國,你不能侮辱我們中國功夫!‌‌」

於是,一場個人決鬥迅速上升到了‌‌「辱華‌‌」的層面。

現實中,這樣的場面是不是也挺常見。某主持人又辱華了,某品牌又在羞辱我們,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出動吧,帝吧!

因為你侮辱了我的國家,所以我要好好教訓你一頓。這種情感邏輯在電影裡和電影外是水乳交融彼此交匯的。

《葉問4》裡的美國軍官莫名其妙地就對中國功夫充滿了情緒,非要挑事,非要決鬥,非要和中國功夫拼一個高下。

天大地大,民族仇恨最大,我們與美帝國主義的仇恨不共戴天。

很難理解吧。可是電影裡就是需要一個反派來辱華,那麼,他不辱華誰辱華,他不侮辱中國功夫誰侮辱中國功夫。

於是,出動吧,葉問。

3

中國的功夫片差不多經歷了一個,從點燃民族情感,到淡化民族情感,又回到點燃民族情感到歷程。

早期的,如李小龍主演的電影、如梁小龍的《陳真》,都能點燃起心中那一團火焰。尤其考慮到這些影視作品的時代,它們所能帶來的情感就更為充沛了。

到了徐克時代,功夫片終於上升到了‌‌「大人,一塊牌子真的能夠改變國運嗎?‌‌」的高級階段。在這個階段,功夫片不再點燃民族情感,相反,還能進行一些清醒的思考。

李安的《臥虎藏龍》,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和侯孝賢的《聶隱娘》,這三位大師,為功夫片帶來的堪稱是三花聚頂的高峰體驗。(如果《英雄》和《無極》拍得好,就可以用上‌‌「五氣朝元‌‌」這個詞了,可惜可惜。)

‌‌「依小民之見,我們不只要練武強身,以抗外敵,最重要還是廣開民智,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之道。區區一個牌子,能否改變國運?還請李大人三思。這金牌,留給您做紀念吧!‌‌」

《臥虎藏龍》在談欲望和空寂,《一代宗師》談的是‌‌「拳不分南北‌‌」和‌‌「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而《聶隱娘》談的則是立於天地之間的空空蕩蕩,這三部電影非但不去點燃民族情感,就連反思民族情感這種事都不屑於去做。它們做的,是更高級的思考。

那麼,在三位大師的合力下,功夫片從此就高級起來了嗎?

所謂形勢比人強。

有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電影。說到底,還是時代在召喚電影。

近些年,大環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人心發生較大的變化。而功夫片與之呼應,自然也發生了變化。

《葉問》系列便回到了點燃民族情感的老路上去。

據說《葉問1》劇本創作階段,導演葉偉信把電影裡的日本人寫成了葉問的朋友,經常一起喝茶喝酒聊天,老闆黃百鳴一看,這怎麼行,必須要痛打日本人。劇本要改。結果,票房大賣。

比黃百鳴改劇本更值得感嘆的是,大賣。

《葉問》打日本人,《葉問2》打英國人,《葉問4》打美國人,全世界都與葉問為敵。

4

然而,在點燃民族情感上,依然是有高下之分的。

同樣是抗日,當年的《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和如今的抗日神劇就有著天壤之別。

《葉問》系列在‌‌「高下之分‌‌」中偏於下品。《葉問》系列中,總是要去打外國人,而這被打的外國人也總是主動要來‌‌「辱華‌‌」。可以說,《葉問》系列的成功,就是靠一次次主動製造‌‌「辱華危機‌‌」而走向成功的。

說它碰瓷,並不為過。

到了《葉問4》,情況變得更糟,它躺在以往的成功經驗上,完全不想做任何改變。製片方甚至懶得去為塑造人物,去製造動機,去建立合理性。

反正是最後一集了,反正打美國人就能大賣。

我猜他們大概是這麼想的。

然而時代變了。

以往,功夫片裡蘊藏著民族情感的油田。而現在,這片油田跑到戰爭片那去了。

《戰狼2》《紅海行動》的成功,為民族情感找到了更好的熱土,更好的出口。

一個有功夫的人,為了制止別人侮辱國家,挺身而出,在擂台上ko對方,這樣的爽感,當然不如《戰狼2》的‌‌「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當然不如《紅海行動》裡的坦克大戰,飛彈齊射。

《戰狼2》點爆了民族情緒,‌‌「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票房大賣。

因此,這沒準意味著,《葉問》系列將是功夫片最後一波收割民族情感的機會,過了這個窗口期,功夫片再也沒有機會大規模地製造民族情感了。以後大規模收割民族情感的機會是屬於戰爭片的。

如果你相信上面的胡扯,那麼,你或許會明白,吳京為何會如此成功。

拍功夫片的吳京,正好處於功夫片淡化民族情感的時期,因此,在這段時期,吳京很難成為像李小龍、成龍那樣的巨星,他很難出頭。

而當吳京找到民族情感的下一個油田,他開掘出了井噴,由此成了一代巨星。

用一個時髦詞語就是,在這一場戰鬥中,吳京離開了紅海市場,找到了藍海市場。

5

你也會發現,無論是紅海市場中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還是藍海市場中的吳京,他們都看上去特別‌‌「精忠報國‌‌」。

李小龍自不用說,一代巨人。

成龍老師,堪稱是愛國家。他善於替組織著想,常痛心疾首的說‌‌「原來我們中國人是需要管的‌‌」。每次想到他這句話,我總會想起《我不是潘金蓮》裡那句台詞:

‌‌「你就是為單純為組織分憂?‌‌」

‌‌「我也有追求進步的想法的。‌‌」

成龍在博鰲論壇上說‌‌「有自由好,還是沒有自由好?真的我現在已經混亂了。太自由了,就變成像香港現在這個樣子,很亂;而且變成台灣這個樣子,也很亂。所以我慢慢覺得,原來我們中國人是需要管的……‌‌」

甄子丹,多年前就把國籍從美國改回中國;李連杰,創立公益基金,用實際行動來愛國;吳京,毫無疑問已經成了愛國的ICON了,你說他是一面旗幟,一點問題也沒有。

有趣的是,這些功夫巨星們,為何都如此特意強調自己的民族情感呢?

愛國是本分,每一個人都應該愛國。然而,如果把功夫巨星和其他演員對比,你就會發現他們在愛國這件事上,似乎比其他人都要情緒飽滿一些。和其他行業的人來對比,功夫巨星們的表現,也堪稱是模範。

讓他們成為表率的原因是什麼呢?想來想去,大概是受角色的正面影響太深,‌‌「成全了我,也陶冶了你‌‌」。

6

自古,武人似乎比文人更強調‌‌「精忠報國‌‌」這一點。

原因大概是,對於統治者來說,武裝力量,如果不為我所用,那就是亂黨賊子。對於武人來說,他們只有‌‌「精忠報國‌‌」這一條路可以選,並沒有第二條路第三條路可選。

《水滸》裡,宋江之所以要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談不上對理想的背叛,相反,是為理想找到了軟著陸的出路。不是宋江想要如此,而是,不如此,真不行。

回到功夫巨星上來,他們和梁山好漢自然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或許是因為他們自身擁有較高的武力值,或許是因為他們飾演的角色擁有較高的愛國商,這讓他們有一種自己也是武裝力量的一分子的錯覺。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寶劍專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06/139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