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為何日本人常年喝「冰水」 壽命卻居世界第一 而我們卻做不到?

水是生命的組成部分,大概占到體重的70%左右,所以人不能離開水!

我們家裡來了客人,倒上一杯熱水體現家庭待客禮儀,如果能端上一杯熱茶,這是對尊貴客人的禮遇!所以,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中已經形成了「溫水熱茶」的飲水文化!

我們也常常用「多喝點熱乎水」去安慰來月經期的小姐妹,感冒中的朋友,腸胃不舒服的至親,或是其他各種身體問題,我們都希望他們多喝點「熱水」,這也成為關心親朋最真誠的表達!

然而我們這個公認的關心方式,在與我們一衣帶水鄰國日本卻不能理解,他們用加了冰塊的冷水對待自己和客人,就連服務最好的日本便利店,裡面的售賣各種水、飲料沒有常溫的,幾乎都是冰的,就連孩子攜帶的也是保溫或保冷的水,這種常年喝「冰水」的方式,你有沒有擔心他們腸胃受不了?是不是擔心他們脾胃著涼?女孩子來「大姨媽」也可以喝冰水嗎?這些問題的回答:當然是!

中國女孩別說姨媽期不能喝涼水,更不要提喝冰水,就連用涼水刷碗、洗衣服都會暫時停工呢!日本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常年喝加了冰塊的水,但從世界人口壽命的統計數據可知,日本人的壽命位居第一位,看來他們喝冰水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

為何日本人常年喝「冰水」,壽命卻居世界第一,而我們卻做不到?

日本人喝冰水是有原因的,我們了解一下:

文化差異,或許在日語裡水本身指涼水,而熱水叫お湯,對於「冰水」叫做お冷。所以喝水直接指的就是冰水,而お湯是用來泡茶或沖泡咖啡或洗碗、泡澡等用途,在他們的潛意識裡,無法想像任何東西都不加的熱水如何來直接喝,是多麼的無味?這種文化一旦積累下來,讓他們感覺還是喝冰水口感更好!

基礎設施差異。日本入戶的水為過濾好的直飲水,可直接飲用,而我們入戶的是自來水,沒有經過嚴苛的過濾,還達不到直飲的標準,這也促使我們習慣喝燒開的熱水。

而日本就算是直飲水,但直接喝,難免有些處理水的「異味感」,所以加了冰可以消除異味感,口感更好!

另外,因為是直飲水,所以家裡來了客人,他們直接接水待客,顯得過於隨便應付和失禮,加了冰,體現了主人的用心,而且在若干年前製冰技術不發達的時候,拿冰水去招呼客人以示尊敬,所以也慢慢流傳了下來。

飲食習慣差異。日本人本來習慣於冰品,一日三餐,安排大概為冰品--熱食--冰品(家庭簡餐),晚餐如果是正式的晚宴的話可能是熱食,即使是熱食裡面也有很多冰品,如水果、蔬菜沙拉或甜點等,其他冰品如直接食用的蔬菜、生魚片、冰牛奶、冰飲料等等,所以喝點冰水也很正常了!

以上大概就是日本人一直把喝「冰水」當成理所當然的原因,就像我們接受了喝熱水很正常是一樣的,這個就不用太多懷疑了。

那日本人壽命為何那麼長久,老胡簡單和大家剖析一下:

有些人擔心日本人生冰品物進食太多,會不會導致體內寒濕太重,這一點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日本的溫泉設施特別發達,人們不但可以到專門的會所泡溫泉,有些家庭中也建有溫泉設施,泡溫泉的頻率很高,所以寒濕可以更好地消除,而且泡溫泉疏通全身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延年益壽!

此外,上面提到了,日本人喜歡吃冰品,因此最大程度保持了食物原有的營養,很多對身體有益的成分沒有被破壞,相比我們國人高溫、高油、高熱量飲食習慣更有益身體健康,飲食清淡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人每頓飯的進食量能夠更好地控制,他們每樣菜的量都很少,每餐飯量大多吃五成飽或七成飽,不會吃得太飽、太撐,因此也不會增加各器官的負擔,有相關實驗表明,進食量減少20%-30%,壽命可延長約20年左右,這或許也是促進日本人長壽的重要原因。

日本人的餐食講究葷素搭配,營養均衡,還有個不為人注意的地方,就是他們吃飯特別慢,細嚼慢咽對食物營養的吸收更好,而且也不會導致吃得太多,這無疑也有助於長壽!

日本人均消費魚肉量是最多的,魚肉相比於其他紅肉所含的營養物質更為豐富,魚肉所含更多對身體有益的優質蛋白、有益脂肪酸,有相關實驗表明,常吃魚的人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左右。

以上大致就是日本人人均壽命長的主要原因吧,當然壽命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與日本經濟水平發達,醫療條件優越也不無相關!

寫此文,不是崇洋媚外,算個科普吧,隨著文化的開放,我們應以包容的心態去接受不同國家的文化,文化沒有好與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習慣了喝溫熱水,但也理解日本人大冬天喝冰水,其實不僅僅日本人如此,很多歐美人也都有常年喝冰水的習慣!

就像我們不用擔心牛整天吃草不會營養不良,狼整日吃肉不用擔心脂肪肝一樣,因此對於喝什麼樣的水還是有地區、文化、習慣差異,不能接受冰水,那還是拿著保溫杯,好好的喝我們的溫熱水養生吧,但提醒,熱水記得水溫不要太高,不超過60度,否則對消化道黏膜真的是傷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老胡說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116/139690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