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香港學者撰文指疫情「緣起武漢」後撤回 港學術自由堪憂

作者:

香港傳染病學權威袁國勇(圖右二)及其徒弟發文,直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緣起武漢」,又批評中國人食野味的陋習,並稱台灣為「中華民國」,引起爭議。(路透社資料圖片)

香港傳染病學權威袁國勇及其徒弟周三(18日)發文,直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緣起武漢」,又批評中國人食野味的陋習,並稱台灣為「中華民國」,引起爭議。二人當晚即宣布撤回文章並致歉,但官媒及中國網民繼續猛烈抨擊,更直斥袁國勇為「漢奸」、「黃屍曱甴」。事件引來各方討論,香港是否已經失去說真話的空間?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周三(18日)於《明報》撰文,題為《大流行緣起武漢十七年教訓盡忘》,狠批美國先播毒的說法是「自欺欺人」、「諉過於人」。文章強調疫情始於武漢,而新發傳染病大多源於野生動物,直斥病毒「乃中國人劣質文化之產物」,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不尊重生命,斥中國人「完全忘記沙士教訓」。

對於「武漢肺炎」或「武漢冠狀病毒」等被中國指帶有歧視成份的字眼,文章指此為市民日常溝通及媒體用語,直接簡單,亦無不可。而文章開端更以「中華民國」稱呼台灣。

文章發布後引來廣泛討論,二人突然在當晚宣布撤回該文章,並表示「文章表達不適當,用詞甚至有錯誤,並非原意,希望外界不要把我們捲入政治,留給我們一個空間研究。」,並對「手民之誤」引起的任何誤會表示歉意。

接受官媒採訪表忠愛國

袁國勇當日接受深圳衛視訪問時則表示,中國大陸要承認在應對疫情上,開頭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迴避現實,又說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家,最重要是先面對真相,這也會令國家興盛,做得更好,並表示國家要有謙卑的態度面對自己的「短板」。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圖左一)與學生撰文狠批美國先播毒的說法是「自欺欺人」,惹來「小粉紅」稱其「通敵賣國」。(路透社資料圖片)

他重提文章中所指的,中國人食野味的習慣,但措詞卻變得相當溫和,只表示「野生動物和菜市場的衞生、以及檢疫、甚至整個的制度仍然尚未完善」,同時又讚揚中國在短時間內找到病毒、進行臨床測試,反映出中國科研實力很強,所以對中國能成功防疫,以及能有效減低疫症引發的傷亡非常有信心。報導又引述袁國勇說,「或許沒有人比他更愛國」。

中國網民狠批漢奸黃屍曱甴

雖然袁國勇師徒已宣布撤回文章,袁國勇甚至「表忠」愛國,但香港的親共媒體並未停止對他們的窮追猛打。《大公報》發表評論,狠批文章「暴露了龍振邦這名為求出位而不擇手段的黃絲真面目,同時也讓人看到試圖左右逢源的所謂權威學者的真正水平」。

《大公報》的評論批評,二人的文章「竟以『中華民國』代稱台灣地區,鼓吹『兩個中國』;公然替外國將新冠肺炎稱『武漢肺炎』的歧視行為辯解;在沒有科學證據情況下,將此次肺炎病毒的起源地定性為中國」。

而親中媒體的定調也在中國大陸網絡得到和應,在新浪微博搜尋「袁國勇」三個字,幾乎是一面倒的批評,形容他是「漢奸」、「黃屍曱甴」、「通敵賣國」。比如說袁國勇「明目張胆地呼應川普,裡應外合,為美國進一步打擊中國提供口實和子彈」。

更有中國網民把事件上升至港獨層面,指「香港長期的殖民統治和去年幾個月的港獨暴恐活動沒有得到清算」,直指香港需要「廢除超國民待遇,實施一國一制」,「絕不能讓香港成為國中之國」。

港學者:憂研究撥款港學術界在中國議題上審慎避忌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袁國勇及龍振邦的文章是講真話,但用詞較為敏感,因此引起中國的不滿,作者必然會受到壓力。他又認為,近年學術界人士表現謹慎,儘量明哲保身,尤其是當涉及中國議題時,院校都會非常審慎,令學術界動輒得咎。

呂秉權說:「莫論是社會科學,如果有一些『禁區』,黨國的『紅線』越過,不符合主旋律,技巧不夠,過界太多,其實是相當高風險,有時就敏感的中國研究,都會有所收手、避忌,令院校有時會擔心與中國的合作關係、撥款,會因而卻步,所以他們在進行『平衡遊戲』」。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學生撰文狠批美國先播毒的說法是「自欺欺人」,惹來「小粉紅」稱其「通敵賣國」。(路透社資料圖片)

資助香港大學教授進行基礎研究的,主要是香港「研究資助局」(RGC)的「優配研究基金」(GRF),有關政府部門經常會邀請不同背景及領域的專家作項目評審。一直關注高教界發展的團體高教公民召集人黃偉國對本台表示,「優配研究基金」對大學教職員的升遷十分重要,當涉及中國或香港研究,親政府或北京人士或因政治立場而對申請者評分較低,令申請者的研究計畫不能獲得撥款。

黃偉國說:「一些親政府人士或者親北京人士手上,他給你研究計畫低分數或者零分,其實就算所有評審員對你的研究有很高的評價,有可能因為其中一個或者兩個有政治立場的評審給一個很差劣的分數,讓你的研究不能夠得到撥款。」

反送中後港府屢撤高校撥款

港府亦被質疑以政策或撥款向各大專院校施壓,在反送中運動中,大專學生是前線抗爭者的主力,當中香港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校園更一度成為警民衝突的「戰場」。而港府11月先後撤回理大擴建工程撥款、中大和港大興建教學樓和提升醫學設施的撥款申請,被民主派議員質疑是企圖報復大學和大專生。

翻查過去紀錄,不少大學教師曾因敢於發聲或參與社運而遭秋後算帳,包括黃偉國。他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但不獲校方續約,於去年8月31日離職。黃偉國積極參與社會運動,曾因在課堂討論「佔領運動」和邀請民主派人士梁國雄演講而遭學生投訴;另外在「佔中案」被判罪成的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邵家臻,今年1月遭通知解除講師職務;港大亦已對佔中發起人之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展開革職討論。

黃偉國指出,院校內來自親政府的壓力,會影響教師升職或續約,學者發表文章後受到抨擊,學校會否捍衛,則要視乎立場。而他並不認為,香港現時仍享有學術自由。

黃偉國說:「我不認為香港有所謂學術自由,當然可以自由發表,如果你說了某些言論而被報復,失去一份工作,(被要求)不要說話的話,但原來之後會遭受報復、處分,或者甚至遭受攻擊的話,那很肯定學術自由或言論自由已經不存在。」

根據高教公民發表的2019香港學術自由報告,教授、教學及研究人員普遍對2019年香港的學術自由狀況評價負面。67.9%受訪者表示,相比一年前,香港的學術自由「大幅倒退」和「輕微倒退」,其中撥款機構、大學管理層及港府官員,被視為最影響學術自由程度的三個因素。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20/1424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