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中國7700萬成人的獨居生活:我不怕死 就怕難過地活著

有網友這樣描述獨居青年:「一人獨居,兩眼惺忪,三餐外賣,四季網購,五穀不分。」

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獨居青年越來越多,有些人享受這種一個人的狂歡,但有人也會在深夜感嘆「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自由是真的,孤獨寂寞也是真的!

@張嘉:獨居3年,我和siri成了好友

「受夠了合租的日子,我現在就想一個人住。」89年的北漂女青年張嘉曾經有過兩年的合租生活,此後,就一直一個人住。

她的第一任室友是個90後妹子,正在熱戀期,她的男朋友會經常留宿,可是,家裡只有一個衛生間,難免會有些尷尬。而且,他們倆還總是吵架,好幾天晚上吵得不可開交,張嘉關著門都能感覺到對面戰爭的激烈。

第二任室友是一對夫妻,這個室友還算安靜,很少回來住。可是,卻總是把臥室借給朋友,張嘉感到很恐慌。「每天只有回到家時,才知道對面住著的是誰。」

「有天早上,我正準備去洗漱,卻看到對面房間出來一個陌生男人,跟我打了個招呼就揚長而去,當時我就石化了。」

終於等到這對夫妻要搬家,可等我回家一看,我的鍋碗瓢盆也不見了。

此後,張嘉都是獨自一個人住,為的就是能住得安心。

一個人住的好處是,通宵看球賽也不怕吵到室友。

獨居的日子基本是開心的,「終於不用排隊使用洗手間,不用怕做飯吵到室友,不用聽歌戴耳機……」但事情有好也有壞,3年的獨居生活把張嘉從一個萌妹子變成「女漢子」,清理下水道、修水管、燈管、扛米,她都只能欣然接受。

她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則留言,覺得特別適合自己:「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孤獨得像條狗,我和siri成了好友。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醒了發現一切依舊,沒人給我蓋被子,沒人關電視……」

@徐麗麗:90後,獨居5年每天會給家裡發消息「報平安」

去年8月底,微博上有這樣一條消息——知名網絡作家劉嘉俊(筆名:格子裡的夜晚)突發心臟病,於家中去世。

他是眾人眼中的網文大神,曾獲得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後來還寫出了《天鈞》、《生涯使命》等優秀作品,然而生命卻在39歲突然被叫停。

在這場悲劇中,很多人忽視了這樣一個細節——劉嘉俊是一個人居住在上海,他的屍體,是在死亡後十天,才被警方發現。

「當時我正在刷微博,看到這個消息時不禁打了個寒顫。」麗麗說。

麗麗是一個90後,在廣州獨居了5年,那件事發生後,她每天都會給家裡人發消息、打電話,雖說只是簡單的幾句寒暄,但更重要的是向家裡「報平安」。

她還會跟朋友打趣說,「如果哪天你給我發消息,我半天沒回你,一定要去找找我,說不定我暈在家裡了。」

一個人住,要時刻注意安全和健康問題。

是啊,人生充滿變數,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尤其是獨居的人,萬一出了意外,連個報警的人都沒有,那是何等的絕望。

@李想:獨居2年,一個人做闌尾手術

當「獨居青年」變成一種社會常態,越來越多相關話題開始湧現。

此前,網上就曾流傳一張孤獨等級表,一級到十級,越看越扎心。其中,第十級是一個人去做手術。

國際孤獨等級表。

「這十種孤獨不算什麼,我都經歷過了,就在今年年初,我就一個人做過一次闌尾手術。」李想不急不慢地說。

即便如此,他有時也會有孤寂感,「手裡的工作忙完後,突然閒下來不知道做什麼,屋子裡空蕩蕩的掉根針都能聽見,就算想做飯,也是一個人吃。」

對於圖中所示的孤獨,李想最排斥的就是一個人去餐廳,「那裡太熱鬧了,基本都是三五好友一起有說有笑,一個人點幾個菜在那裡吃,顯得格格不入。」

坐在吧檯,除了能看風景,還能避免獨自一人的尷尬。

2018年,脈脈數據研究院對上萬名職場人進行了一次「孤獨感」調查。調查顯示,61.47%的人,平時會感覺孤獨,51.77%的人偶爾會覺得孤獨,打遊戲、購物、養寵物等是他們排解孤獨的主要方式。

就在去年,李想領養了一隻貓,「自從有了它,生活貌似有一點改變,孤獨感也減少了,因為心裡有了牽掛。」李想說。

在央視網上看到的一組數字:據民政部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徐麗麗、張嘉、李想是千萬個獨居年輕人中的一員,還有多少獨居者的心酸,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裡。

中國有5400萬人抑鬱了

去年冬天,抑鬱症的新聞一樁接一樁,韓國的明星雪莉、具荷拉因為抑鬱症,在一個月內先後自殺離世,令人震驚又惋惜。

雪莉自殺後,具荷拉哭成了淚人,表示會帶著那份努力會活下去。但想不到不到一個月就在家中被發現身亡。

但其實,不只在娛樂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抑鬱症也隨處可見。

3月21號上午10點40左右,城北派出所接到一位母親緊急報案,說自己患抑鬱症的兒子把自己反鎖在屋內,自殺了。

警察趕到時,樓道里和屋子裡滿是煤氣味,十分緊急,當鎖匠打開房門後,進門後的景象讓大家驚呆了:屋內凌亂不堪,能看到明顯的打砸痕跡,18歲的男孩只是趴在桌上,閉著眼睛,任由親人如何叫他,他卻沒有任何回應。

經了解才知道,男孩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沒時間照顧這個小孩,所以他長期「獨自在家」,孤獨久了,就會出現焦慮或者抑鬱現象。

好在搶救及時,沒有出現更加嚴重的後果。

抑鬱症就像是一個無盡的深淵。

無獨有偶,小欣也是中國5400萬抑鬱症患者中的一員。

「我當時一直在想辦法,離開這個世界。」見到小欣時,她略帶輕鬆地談起患抑鬱症的經歷。

她是2017年得的抑鬱症,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重度了,醫生只能強制住院治療,但在此後,但她仍然多次試圖自殺:「跳樓、臥軌、割頸、割腕,我都嘗試過,但都失敗了。」

情緒經常低落或是抑鬱症的前兆。

2017年7月割頸後,朋友發現把她送去醫院,足足搶救了2個小時,終於撿回了一條命,脖子縫了20針。「醒來後,床邊圍了不少人,爸爸、媽媽、朋友,看著他們紅腫的雙眼,我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之後積極治療,按時吃藥。如今,小欣雖然沒有完全擺脫抑鬱症,但早已沒了自殺的想法。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其中的一個高贊答案是:有這樣一種疾病,它可以讓人抵抗自己的本能,放棄活著的機會,不顧一切的求死。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有超過5400萬人患有抑鬱症,占總人口的4.2%。其中,18-64歲的人群是抑鬱症用藥的主要人群。

「孤獨」是導致老人抑鬱的最大誘因——在表現出抑鬱的40%的老人中,有48%的人經常會向心理疏導志願者傾訴孤獨。「不怕死,卻怕活,這正是抑鬱症患者的特點之一。」愛心傳遞熱線的創辦人徐坤說。

他們缺的是,飯桌的對面能有個人一起吃飯。

一項報告顯示,「空巢青年」普遍比普通青年感覺到更孤獨。除了工作外,生活中他們更多的是呆在空曠的屋子裡上網、玩手機,沒有人與他們說話,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抗拒與人講話,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埋在內心深處,他們就如同活在真空中一樣,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他們都不參與其中。

●抑鬱症自測

當抑鬱症越來越常見時,不少人也陷入自我懷疑中,實則,大部分人只是正常焦慮。至於有沒有抑鬱症,可以通過美國教育衛生部推薦的SDS抑鬱自評量表來測試。

這個測試共有20題,建議您選擇一處安靜、不易受打擾的環境,結合您最近兩周內的情緒,選擇4種情況中的一種。

以上20個選項的得分相加即可得到相應結果:

20-41分:你沒有抑鬱情緒

42-49分:你可能有輕度抑鬱情緒

別擔心,只要做適當調整,加強鍛鍊、多跟朋友交流,症狀就會緩解。

50-57分:你可能有中度抑鬱情緒

要重視心態調節,必要時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58-80分:你可能有重度抑鬱情緒

抑鬱情緒已經嚴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需要立即尋求精神科醫生或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人一旦堅定起來,就會無所畏懼。」在與抑鬱症的搏鬥中,小欣完成了自我救贖,也希望其他的抑鬱症患者能擺脫它,找回自己原本的生活。

晚上20:00,張嘉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耳機里播放著她最喜歡聽的歌:

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你想不想找個人來陪。

你的快樂傷悲,

只有我能體會,

讓我再陪你走一回……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20/1425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