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武漢染疫亡者家屬排隊辦理安葬 壓抑下的哀悼期開始?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封城逾兩個月後,當地政府於近日首度開放家屬領取親友骨灰,而幾處墓園也於本周陸續恢復辦公,協助疫情期間家有喪事的家庭、包括家人因染疫過世的家庭籌辦喪事。

2020年1月30日身穿防護服的武漢殯葬工作人員為同事消毒。

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封城逾兩個月後,當地政府於近日首度開放家屬領取親友骨灰,而幾處墓園也於本周陸續恢復辦公,協助疫情期間家有喪事的家庭、包括家人因染疫過世的家庭籌辦喪事。

全中國因新冠肺炎死亡者,九成以上、三千多個破碎家庭多集中在重災區湖北省。

近日來,像是漢口殯儀館和武漢扁擔山公墓都出現了長長的私家車潮和排隊人龍,等著領取親人的骨灰盒或是幫逝者挑選墓地。

默默抱著骨灰盒

雖然武漢疫情放緩,但威脅仍在,據部分視頻網友指出,排隊的家屬隊伍中多哀戚無語、靜默等待叫號,有人排了3個多小時才排上號,「沒有哭聲、也沒有哀樂,他們就這樣默默地抱著骨灰盒離開。」

該名年輕網友還說,只有聽到一位阿姨後來放聲大哭,哭聲引來眾人回頭,但大伙兒也只是「呆呆地看著她,甚至有一絲尷尬。」他還說,漢口殯儀館處處是便衣、安保很嚴,「基本一抬手機就有人過來制止」

另一位死難者家屬網友則在網上表示,他拒絕了漢口殯儀館方提供的全程陪同,「說穿了就是監控…人不可能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死難者家屬不會答應…」

美國之音致電武漢扁擔山公墓,辦公室里人聲吵雜,接電話的服務人員顯然忙得不可開交,急忙表示,本周一(23日)才恢復辦公,「現場人很多,要自己來公墓挑選墓地,你來了就知道。」說完,也急忙掛電話。而公墓的網上預約電話遲遲無人應答、許久未能接通,另一頭漢口殯儀館的24小時服務諮詢電話也沒有人接,就連通過其官方微信帳號,也無法得到任何相關辦理的資訊或協助。

當天就可下葬?

根據武漢市政府民政局周姓人員表示,疫情期間的死亡名單已發放到街道社區,由社區承辦人員統一安排,家屬可找住所附近的社區街道人員提供協助,若名單上找得到逝者的名字,就可上報,之後通過網上預約渠道、進行預約,分批依約到殯儀館領取骨灰,領到了骨灰盒後,可以自行和墓園聯繫,安排現場或網上選取墓地,「你如果不是很挑惕,當天去選好(墓地)、直接下葬,直接安葬,不就完了嘛!一趟把它辦完。」

周姓人員說,因為武漢疫情還未結束,前往殯儀館和公墓也都有每戶僅限一到兩人的人數限制,因此,不可能讓眾親友和家屬齊聚出殯送喪,「但墓園可以提供簡單的喪禮儀式…政府也不鼓勵大操大辦…。」疫情期間,墓地等殯喪服務收費都有折扣,各地優惠不等,但「上級要求原價打七折。」他說。

他還表示,政府另有"文明倡議",呼籲民眾可以利用網上製作網頁的方式來追思祭拜,各墓園應該都會無償或小額收費提供網上追思祭拜的服務。

根據專門登載被刪微信言論的反防火牆網站「自由微信」刊登的署名《荷戟周刊》的內容,某位染疫倖存者的口述表示,她住在武漢礄口、未滿71歲的母親於2月中染疫過世,因為當時她還住在方艙醫院隔離,所以,是姐姐去醫院給母親辦死亡證明,「但沒看到遺體,直接運到了殯儀館(火化),直系家屬也不讓送。遺物就是一個蘋果手機、一張醫保卡,還有一個身分證。」

倖存者的口述

她說,她是24日一早和姐姐到扁擔山公墓幫母親選墓地,公墓告知骨灰可以存放至多3個月,讓家屬可以等到武漢4月8日解封後、才來下葬,她們在排隊隊伍中,看到一對老夫妻幫兒子辦後事、一個老婦幫老伴買墓地,「兩家人說沒兩句話,老人就哭起來。這種家庭太多了。」

她也回想起就醫時的醫院景象,她說:「地獄也無法描述那些景象。」

另一位死者家屬也說,2月底的一個凌晨接到醫院通知,染疫父親過逝,他人到醫院時,「遺體已經在殯儀館火化…無法見到最後一面。」

諸如這樣染疫死者家庭的悲劇,在武漢幾乎如出一轍,不過是農曆春節期間,家人們都還在一起吃飯喝酒、說笑過節,但如今再次見面,卻已是一隻骨灰盒,讓人無限哀戚。

清明節將至,籠罩在新冠肺炎陰影下的家庭,如此斷魂般的哀思恐怕只會更濃更稠。尤其,因為疫情,今年中國包括武漢等地清明節的掃墓祭祀活動似乎已全面或部分禁止。

清明節簡化掃墓追思?

根據北京公墓的服務人員表示,清明節掃墓的規劃,基本上采事先預約的方式來分批辦理,而且各墓園每戶掃墓的人數限制各異,但至多不能超過三人。

李姓服務人員說,近期在北京只能赴墓園選墓、還不能辦理下葬,至於什麼時候解禁,還在等通知,雖然不能下葬,但骨灰盒可以先寄存,前一個月免費,存放一年,也只要幾十塊錢。她建議,可以等疫情過後,再來操辦喪禮,有些墓園禮儀公司提供的特色喪禮服務,可以讓家屬好好地陪死者走完最後一程。

李姓服務人員也對武漢地方官員「當天就下葬」的倉促建議頗感意外,她說,「墓碑上刻字就得要花上5-7天,如果,當天就下葬,代表墓碑上只能先草草寫上名字!」

對此,南華大學生命禮儀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死學副教授楊國柱表示,一向崇向慎終追遠和儒家喪禮禮儀的中國人,對於喪禮曾經非常重視,雖然,文革後有所改革,使得城市地區大多采簡化方式、辦理喪禮,且也能接受三天就完成火化下葬的模式,但鄉下地區還是保留較隆重的儀式,可以較無法接受簡化的喪禮。

此次疫情情況特殊,楊副教授說,對於死者家屬,若普遍在「壓縮的時間、壓縮的空間下(辦理喪事),可能無法透過喪禮儀式,療愈創傷。」

壓縮追悼創傷難愈

雖然他也觀察到,部分死者家屬因為還活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懼下,可能因此暫時壓抑下對往生者的悲傷情緒。

他呼籲,中共當局應該持續關切這群肺炎倖存者家庭後續的心理狀況,因為,受創傷者,輕者,可能無法回復日常作息、或出現恍神,而重者,因為走不出悲傷,則可能有自殺或情緒陰鬱的傾向,值得社會大眾多一份同情和關注。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疫情給中國整體社會造成恐慌,而中共當局一方面烘托人民戰爭的勝利,把喪事當成喜事辦,另一方面又加緊審查和監控手段,這使得大批民眾敢怒不敢言,造成情緒沒有宣洩的出口,倘若在中國復工復產的路上出現疫情復發等任何波折,或者個人經濟壓力雪上加霜,新冠病毒肺炎倖存者或家屬的情緒將更容易崩潰或留下精神方面的後遺症。

美國之音試圖聯絡多位倖存者家屬,但至少三位都不願意受訪,就連喪葬民俗研究專家和上海福壽園主管都表示不方便發言受訪,這似乎顯露出,肺炎疫情後,中國人民心中對疫情仍殘存的恐懼和集體噤聲的社會現象。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27/142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