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武文建:方方日記封筆了 我來蓋棺定論 請別驚訝

作者:
一些極左人士攻擊方方日記也在客觀上是給她造勢,雖然主觀上他們沒有這麼想,況且又得到多人撰文表示支持方方。人一但成為熱點,大家都喜歡追捧,無論批評還是反對。極左人士對方方的批評完全是垃圾不值得一提,有了他們的誣陷與攻擊,也是日記火爆的條件之一,起到推波助瀾或火上澆油的作用。

作家方方的日記封筆了,持續2個月,每天一篇共計60篇,不容易。試著說說我的淺顯看法,仁者見仁。

方方日記為何的火爆,一直對此現象感興趣。首先,日記文筆一般,由於倉促,沒有發揮出她的精華。定位是「日記」,當然也不能過多要求。

日記的火爆在於大家都在關注疫情,又在陰影中籠罩,她人在武漢,試圖從她日記里獲得點與官方有別的消息。整體看,沒有特別消息,基本都是在官方能容忍的框架下行文。

前段時間大家都恐懼在家宅著,網上閱讀消息的人次比以往要多的多,我在微博能體會出來。許多人沒有微博只能看微信,通過閱讀方方日記了解些武漢的消息。實話實說,她的消息無論從力度與廣度看,不如微博更豐富。

之前許多人並不知道方方是誰,閱讀她的日記多了逐漸會產生感情,尤其是武漢人,文字不長又不費時間,看看也挺好。

發表她日記的公眾號取消了打賞功能,這也是大家喜歡轉手之勞的理由。如果當初有打賞功能,會收穫許多打賞,但會遭到指責,流量會減少。

一些極左人士攻擊方方日記也在客觀上是給她造勢,雖然主觀上他們沒有這麼想,況且又得到多人撰文表示支持方方。人一但成為熱點,大家都喜歡追捧,無論批評還是反對。

極左人士對方方的批評完全是垃圾不值得一提,有了他們的誣陷與攻擊,也是日記火爆的條件之一,起到推波助瀾或火上澆油的作用。

2。

中國的所謂一些公知許多是極左人士給托起來的,他們喜歡把具有自由傾向的人當成公知,知識分子們也樂意被這樣稱呼。

許多人出於對極左人士的反感,所以更加地推崇這些公知,甚至一廂情願地賦予他們各種想像。其實中國真正的公知許多人不知道,他們也很難在大陸活躍,上個微博都存活不長。久而久之,山中無老虎,人們只能拿猴子當霸王了。

我並沒有貶低自由知識分子的意思,也絲毫沒有抹殺他們的公共成績與付出,但比起更多的猛烈和深度者,至少從生活命運的角度對比,依靠體制生活的知識分子要小資許多----書齋里喝著咖啡,優雅地談談民.主和關注些社會畢竟也能贏得掌聲,歐美許多左派知識分子也都如此。

極左人士把方方當成犯罪分子,誣陷她攻擊政.府等大帽子,我當然反對!這是無稽之談,簡直是扯蛋,也是加冕太重。但一些人把方方捧成孤膽英雄,這同樣是扯蛋。評判事物要衡量對比才能得出較為客觀的事實,而不是局限在個體狹隘的空間中。

有些指責方方的硬傷也是值得思考,如方方日記寫,武漢連續清零,很好。有人說這是背書,有人說方方在武漢,真實情況是這樣麼?

大陸許多知識分子的批評基本停留在痛批極左思潮的層面,再往深度和廣度的思考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了,方方也沒免俗。

如果說方方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標杆與楷模,這種讚美跟方方沒關係,只能是中國和知識分子與民眾的悲哀。我並沒有否定和貶低方方的意思。

3。

從方方一生的閱歷看,30年來中國眾多社會事件或weiquan,除了這次武漢疫情,似乎她都沒在場,微博幫民間呼聲轉發微乎其微。

即使武漢在場也匱乏雨果那種「我抗yi」之氣概,而是策略地不失分寸地指責。把方方捧為社會良心,她也承受不了擔當之重,如同鍾南山先生。

再次聲明,我絕無貶低方方之意,我對方方一直是尊重的。我朋友現旅居德國的作家廖yi武,80年代在武漢上作家大專班就是方方推薦的,只不過老廖學了三個月被開除了。應該是這樣的,我一直是這樣的記憶,方方推薦老廖,如果記憶錯了,抱歉。

許多人把方方捧成一個很高的位置,那麼就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對吧?而不是一廂情願。一個公民社會,要有公正、理性和批評的素質。如果不容置疑,那麼與文革時期何異?

鬱悶的疫情期間,不得不承認,方方日記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說是網紅不過分,各種原因的綜合加上她本人審時度勢的聰明與分寸和辛苦,他人也無法複製。

編劇六六去武漢蹭個熱點,噁心了一片人,被網友一通臭罵,本人也很是痛批了她。我的朋友同是女性的教授艾曉明和郭於華老師就很難發出文章,許多人也一樣。

如果把方方日記說成是記錄苦難的歷史,這就如同歲月靜好眼裡的詩與遠方了,武漢的慘烈與悲情相信一些人多少了解一些。方方日記當然有價值,對歷史起到參考作用。

綜上所述,是本人一家之言,僅給大家提供參考和一道視野。我也清楚,方方粉不喜歡這篇文字,極左人士估計又得私信罵我了。

說話,就要內心的真實表白,不用藏著掖著,我就如此。

-2020.3.26.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30/1429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