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戴手套防疫存3風險 其實無法隔絕病毒接觸身體

全球有民眾搶購手套。美國傳媒CNBC報導,美國疫情最嚴重的紐約,當地藥局裡防疫物資嚴重不足,不只口罩,手套及溫度計都將持續缺貨到5月。不過報導引述維珍尼亞聯邦大學傳染病專家施密特(Mary E. Schmidt)指出,戴醫用塑膠手套其實無法隔絕病毒接觸身體,主要有3大誤解。施密特建議,民眾應該設想出外接觸到的位置,都有油漆未乾(paint imagery)這樣就會更加形象化,提防觸摸到病毒以及病毒會逗留多久。

使用塑膠手套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安全感,甚至可能讓人鬆懈。儘管民眾出門時會戴上手套,行事格外小心,但是一段時間後,仍有可能忘記防範,並且直接帶住手套觸摸自己的臉。當手套表面受到污染,就已經相當於平常直接用手觸碰皮膚。

而一次性手套使用的是透氣性材質,只能短時間內保護肌膚不和細菌、病毒接觸,一旦穿戴時間長了,病原體就愈容易穿過防護層,和皮膚接觸。儘管醫護人員仍會戴手套,不過他們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接觸到血液及其他體液,使用完畢後,仍會仔細洗手和消毒。而且民眾戴著手套仍需要取出錢包,或是伸進口袋、拿手機,這些動作其實仍然會將病毒擴散開去。

施密特提醒,穿戴手套跟戴口罩一樣要先清潔雙手,檢查確保手套完好無缺,脫手套時也要從內翻到外,才不會接觸到表面。脫下手套後要儘快洗手,而且不要再重用手套。長時間戴手套還會衍生衛生問題,皮膚很容易出汗,這種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細菌滋生、生存的溫床。

不同公共衞生學者都有類似的意見。德國北部布雷默弗德(Bremervoerde)的醫生哈內菲爾德(Marc Hanefeld)就在個人facenook及推特公開呼籲民眾,不要在公共場合戴醫用手套,指出這是一個很大的衛生問題,尤其脫下手套後若不消毒,手上都是細菌。

奧地利醫院衛生協會(ÖGKH)主席阿薩蒂安(Ojan Assadian)甚至直言,不建議未經醫療訓練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戴一次性手套,他說脫下這種手套需要一定專業知識及練習,才能讓微生物留在手套上,而不會沾黏到手上、手腕上或是衣服袖口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星島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19/143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