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1650家上市公司一季度超四成虧損

作者:

中國上市公司業績下滑。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企業業績造成衝擊。2020年第一季度,約1650家上市公司中有四成利潤減少,虧損企業715家,所占比例超過四成,數量為2003年有記錄以來最多。

市場需求低迷上市公司業績下滑

《日本經濟新聞》4月23日報導,截至4月22日,滬深兩市已經有1650家上市企業披露了一季度業績預估,利潤減少企業占比四成,虧損的企業占比超過四成,為2003年以來最高。鋼鐵、有色金屬、汽車等行業的大企業尚未披露相關數據,最終統計數據很可能更差。

報導稱,疫情對家電、零售、房地產等內需相關企業衝擊尤其顯著,因需求復甦遲緩,估計4~6月的需求恢復也將緩慢。

3月中旬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一個演講中表示,疫情期間,住宅小區處於封閉狀態,無法上門安裝空調。格力電器1~3月的淨利潤同比減少七成。

封閉措施導致家電需求大幅下滑,品牌實力遜色一籌的長虹美菱的銷售額幾乎減半,與康佳集團一樣轉為虧損。

老字號北京烤鴨店全聚德1~3月最多虧損1億元。2月有超過八成的門店停業,重新開業後,停止聚會或宴席的情況仍在持續。

以高收益著稱的白酒製造商貴州茅台酒公司同樣無法置身事外。雖然2019財年(截至2019年12月)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7%,但未來的風險因素是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短期內白酒需求有可能下降。

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內需低迷帶來的降價壓力成了業績的沉重包袱。中國大型地產企業恆大集團以壓縮土地下室存為目標,中國新年後開始降價兩成銷售。

影院營運商「萬達電影」、電影製作公司「華誼兄弟」、以國內航線為主的「山東航空」和「華夏航空」也出現虧損。利潤增加的只有養豬企業「牧原食品」、遊戲公司「完美世界」、醫療器械企業「邁瑞生物醫療電子」等。

需求減少的趨勢也擴大到了耐用消費品和房地產行業。已發展為全球最大車載電池企業的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CATL)1~3月利潤減少2~3成。其競爭對手比亞迪預計利潤減少8~9成。

海信集團2020年1~3月淨利潤同比至少下滑70%,蘇寧易購一季度虧損6億元。

PPP項目環保類上市企業業績惡化

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對中共地方財力造成衝擊,這影響到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PPP)項目,使企業困境加劇。

彭博梳理49家參與PPP項目的環保類上市公司發現,目前已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的23家公司,以預告淨利潤區間中值計算,有16家業績出現同比惡化,其中6家盈利下滑,4家虧損擴大,6家盈轉虧,預計盈利惡化的公司占比七成。彭博匯總數據並顯示,以民企為主的創業板同期預告盈利惡化的公司占比約63%。

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項目的債務風險不可小覷,由於先期追求快速做大規模,繼而在去槓桿壓力下資金鍊緊繃乃至斷裂,令不少民企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彭博計算顯示,2018年初以來,這些公司股價走勢中位數約為-39%,同期上證綜指跌幅不足15%。

太平洋證券信用分析師李雲霏表示,「環保PPP類公司整體資金鍊十分緊張、日子已經很難過了,疫情對經濟和地方財政的負面衝擊使得這類公司的境遇雪上加霜。」

他表示,這類公司接下來的面臨的形勢只會更差,「相關公司存續債券的違約概率仍在上升。」

這類公司中大部分屬於民企,有些已經掙紮上生死線上:神霧環保、盛運環保預虧同時預計淨資產將出現負值,提示退市風險;債券市場上桑德環境工程兌付逾期;有些在債務壓力下,投靠國企獲得信用支持,3月份,污水處理企業碧水源將控制權轉讓給央企中交集團,成為繼東方園林後另一家被國企招安的PPP龍頭。

多年從事PPP行業諮詢的濟邦諮詢公司董事長張燎表示,「在這一波環保企業大洗牌中,很多環保企業家辛辛苦苦攢了20年的家底和事業都沒有了,或者倒下,或者拱手送人。」

太平洋證券的李雲霏表示,在疫情衝擊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嚴重萎縮、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政府對工程款支付的進度可能會進一步放緩,這類與政府有協議關係的工程類公司肯定會被進一步拖累。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24/144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