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為中共黨魁毛澤東造水晶棺的驚人內幕

作者:
二級水晶還要『骨頭裡找肉』,帶交口的部分不能要,帶花紋的像工藝水晶的部分不能要,這樣再敲掉幾部分,只剩下指甲蓋大小的一級、特級水晶,其餘水晶全部棄用。300多噸水晶礦石只選出了35.2噸可用水晶,我們都把這叫『殺雞取卵』

1976年,毛澤東死後不僅沒有入土為安,屍體還被掏出內臟,陳列在天安門廣場示眾。(AFP)

1976年9月9日,中共黨魁毛澤東去世,持續十年的文革浩劫被畫上了句號。然而,因為文革造神運動形成的對毛盲目崇拜的後遺症,中共決定仿效蘇共,將毛的遺體永久保存。於是,「造水晶棺、修紀念堂、屍體防腐」這三駕馬車旋即啟程了。

本文講述的,是造水晶棺過程中的驚人內幕。

全縣出動,礦石去九留一「殺雞取卵」

東海縣,位於江蘇省東北部,盛產天然水晶,水晶質量全國第一,號稱「東海水晶甲天下」。主要成分二氧化矽含量高達99.99%,為世界罕見。

1976年9月11日——毛澤東去世第三天,東海縣突然來了一位「北京特使」,他帶來了中共中央迅速調運優質天然水晶為毛製作水晶棺的「一號任務」。

這「一號任務」不僅來頭絕大,而且要求極高:選礦必須無絲毫雜質,每立方米氣泡不超過2個。考慮到製作成棺會多次失敗,水晶礦石的總量需要30多噸。如此之多的晶塊,要從數不清的礦石中一塊一塊人工精選出來,任務超級艱巨。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曾任東海縣105礦選礦車間主任的朱萬珍,對那段壓力山大的日子還記憶猶新:當時105礦的水晶庫存不足,大量礦石需要現采,而東海水晶礦屬於流沙礦,當地老百姓稱之為「雞窩礦」,礦藏過於分散,一直是群眾自發採礦,然後按斤收購。照這樣,中央壓給東海縣30多噸礦石的任務根本無法完成,於是,縣委緊急決定發動全縣人民一齊上陣。

當時很多事情都讓路停擺了,全縣圍著礦石日夜連軸轉。礦藏集中的安峰、平明、房山、白塔、石樑河、青湖等十幾個公社,都被動員起來全民開採。青湖公社每天出動1000多人,石樑河公社14名社員來到田頭搭起窩篷不回家,房山鎮芝麻大隊幹部們帶領第四生產隊全體社員日夜苦戰,採到了大批水晶礦石,其中一塊重達400多公斤。

採礦不易,選礦更難。選礦是件技術性很強的細活,必須把粗選的毛料,用特製的小鐵錘剝掉外皮,然後用肉眼憑經驗去判斷晶體裡有無雜質,反覆挑選,層層把關,每塊水晶都要經過「選料人自查、礦里職工檢查、品檢人員抽查、入庫時再查」四道關。最後,還有國家有關方面專家一一檢驗,負責把總關。

105礦選礦車間的工人們晝夜奮戰,時任車間領導的袁興全回憶說,第一批任務是5噸優質水晶,要求6天完成,工人們必須一天干5天的活才行。連續6天6夜,選礦車間燈火通明,150多名選礦工埋頭於200瓦的選礦燈下,精挑細選,顧不上睡覺,顧不上回家。同時,選礦車間外還有200多名輔助工在進行初選,一條龍流水作業。

朱萬珍說,車間裡95%的選礦工人是女工,我們幾乎6天6夜沒睡覺,終於在6天之內選好了第一批5噸特級、一級天然水晶,從白塔埠機場用軍用飛機空運到北京。第二批任務是7天選出8噸優質水晶,也如期用火車運往北京。

從1976年9月到當年的11月15日,從東海用飛機和火車直接運到北京的特級和一級優質天然水晶共25.2噸。此外,又從東海調運5噸水晶到上海新滬玻璃廠,5噸水晶到錦州155廠。

朱萬珍說:「這是一次不計代價的政治任務,水晶礦石淘汰率相當高,達到75%以上,一塊拳頭大的二級水晶,要按往常,就是成品了,可是製造水晶棺的水晶要求太高,二級水晶還要『骨頭裡找肉』,帶交口的部分不能要,帶花紋的像工藝水晶的部分不能要,這樣再敲掉幾部分,只剩下指甲蓋大小的一級、特級水晶,其餘水晶全部棄用。300多噸水晶礦石只選出了35.2噸可用水晶,我們都把這叫『殺雞取卵』。」

製作成棺興師動眾,不計成本

1976年9月10日,也就是在「北京特使」到東海縣下達「一號任務」的前一天,北京玻璃總廠也接到了同一任務。中央對棺體的設計製造提出最為嚴格的要求:「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如地震、戰爭、破壞、損耗等要有可靠的保障措施」。

當日,玻璃總廠召開領導幹部會,傳達緊急任務。成立了「一號任務」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求全廠動員,夜以繼日,爭分奪秒,大力協作,只能搞好,不能搞壞。同時強調研製工作不止是生產仗、技術仗,更重要的是政治仗。

時間緊,任務急,玻璃總廠研究決定將任務分解,首先由608廠儘快提出棺體造型、棺內照明系統、遺體保護相配套的控制系統工作方案。603廠和605廠共同研製棺體的光學玻璃和水晶板材毛坯;608廠還要負責棺體的光學冷加工(研磨、拋光、成型)和瞻仰廳照明設備光學元件的加工、安裝和整體調試。

此前,世界上只有蘇聯列寧史達林和越南的胡志明用了水晶棺,都是蘇聯製造。當時中蘇交惡,不可能前去考察。僅僅靠駐外使館和曾經到過這兩個國家的人提供的印象作參考,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可供借鑑,等於從零起步,難度可想而知。

據當時參加水晶棺加工的竇錚、趙素萍等人回憶:加工設備是水晶棺能否製造出來的關鍵一環。608廠的光學冷加工設備當時只能加工直徑1米的光學元件。即便是從國外廠家訂貨,周期太長根本等不起。幾經周折,多方打探,終於在北京第一工具機廠找到一台德國進口大型龍門銑床,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在經歷了79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努力,在全國各參戰企業的共同協作下,1976年11月27日,第一個棺體造型為65度的K9光學玻璃樣棺告成。並通過了8級地震、密封、充氣、降溫等方面的試驗。連同升降裝置的模型,陳列在歷史博物館搭建的模擬瞻仰大廳里。同時被陳列的還有全國各地送來的二十幾個樣式各異的水晶棺模型。

那一天,中央高層來到現場,當時水晶棺里放的是一個毛的石膏像頭,下面是一個穿好衣服、褲子、鞋子的人體模型,照明的燈光亮起,結果發現棺壁映出了幾個人像的反射光。僅是因此,第一個水晶棺被宣布淘汰!為了徹底解決反射問題,中央當時請來全國該領域的近百位專家研討會戰。在後續水晶棺的製作過程中,先後遭遇了超大水晶材料焊接加工、屍體面部光學美容、水晶棺內外照明等等諸多難題。

為了最終能讓毛用上真正的水晶棺,考慮到大塊水晶板材的研製困難,中央領導小組專門為生產水晶板材的任務組織了全國眾多最優秀的光學玻璃生產廠進行攻關會戰。這些廠把他們製造的水晶板材毛坯陸續運到北京608廠進行光學加工。據史料記載,奉命參加毛水晶棺研製生產的單位主要有:中科院,北京玻璃研究所,北京玻璃總廠下屬的603廠、605廠、608廠,上海新滬玻璃廠,錦州155廠,重慶157廠,成都208廠等等。

1977年毛去世周年前夕,用東海天然水晶製作的4號水晶棺如期完成。在此之後,又加工了五號水晶棺,作為防意外備份替代品。

為死人,差點兒要了活人的命

前文說過,水晶棺板的冷加工是在北京第一工具機廠進行的。當時唐山地震的餘震時有發生。一天晚上突發餘震,加工車間的屋頂啪啪作響,從頂棚上唰唰掉東西。操作工人們生怕出現事故耽誤工期,他們顧不得個人安危,首先要保護正在工具機上加工的水晶棺板,工人們立刻退刀停機,然後,迅速爬上工具機,用自己的身體趴在玻璃上面。

一工具機廠一位參加聯合研製的車間主任,在研製過程中,由於工作壓力,再就是加班加點休息不好,先後兩次暈倒在崗位上,被送到醫務室躺上個把小時,就又回到車間繼續工作。

608廠參加聯合研製組的竇錚,肩負光學加工的工藝技術重任,設計出圖、生產工藝安排、加工元件檢測、加工過程中的很多具體工作一人承擔。為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他困了就靠在牆角打個盹兒。有一次,竇錚快一個禮拜沒回家了,大家擔心他頂不住,勸他回去好好睡個安穩覺。他把注意事項反覆交待清楚,才往家走。誰料,在回家途中,他騎在自行車上居然打起盹兒來,突然和一輛吉普車迎面相撞,鮮血從頭上流下來,染紅了工作服,被送到醫院後頭頂縫了17針,透視診斷為尾椎骨折。

結語

筆者在收集素材過程中,想百度一下圍繞毛屍保存的「造水晶棺、修紀念堂、屍體防腐」這三項工程的相關成本有多大。前兩項搜索沒有結果,從本文披露的史料來推測,前兩項費用可能會是驚人的天價。只有第三項「屍體防腐」勉強找到一個參考數據:「列寧遺體每年需100多萬美金的護理費;遺體的衣服也要定期更換,是從瑞士特別訂購的,價格昂貴達3萬美元。」

水晶棺永久保存遺體,始於前蘇聯,並被絕大多數共產國家競相效仿。這一做法不僅破壞全人類多數民族「入土為安」的風俗傳統,敗壞環境和風水,也給本國民眾帶來巨大而持久的經濟負擔。

好在,共產極權統治政權正在走向整體徹底終結,相信屆時共產黨特色的水晶棺保存屍體的異類文化,連同這一文化催生的所有產品,以及產品的「占有者」,都將被煙滅灰飛的。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430/1444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