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的區別 值得收藏!

腦梗塞

1.腦梗塞(腦梗、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是腦動脈阻塞後出現相應部位腦組織的破壞,可伴發出血。發病機制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狀表現因病變累及的血管不同而異。腦梗占全部腦卒中的70%~80%。

2.病因:腦梗是由於腦組織局部供血動脈血流的突然減少或停止,造成該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軟化,並伴有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失的症候。

3.主要因素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體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許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見於45~70歲中老年人。

4.臨床症狀:腦梗的臨床症狀很複雜,它與腦損害的部位、腦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嚴重程度、發病前有無其他疾病,有無合併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等有關,輕者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即無症狀性腦梗。也可以表現為反覆發作的肢體癱瘓或眩暈,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重者不僅可以有肢體癱瘓,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變影響大腦皮質,在腦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現出癲癇症狀。

5.治療

(1)急性期

以儘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腦水腫梗塞區較大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溶栓:鏈激酶、尿激酶。

4)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肝素、雙香豆素)。

5)擴張血管:血管擴張劑效果不肯定,對有顱內壓增高的嚴重患者,有時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張使用。

(2)恢復期

繼續加強癱瘓肢體功能鍛鍊和言語功能訓練,除藥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療、體療和針灸等。

腦血栓

1.腦血栓(腦血栓形成):在腦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的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壓偏低的條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著在動脈的內膜形成血栓,稱之為腦血栓。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

2.發病原因:腦血栓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於中老年人,無明顯性別差異,它是由於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腦血栓一般起病較緩慢,從發病到病情發展到高峰,多需數十小時至數天。這種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症狀,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但也有一些在白天發病的病人,常有頭昏、肢體麻木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症狀。

3.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是腦血栓常見的病因,由於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4.臨床表現:腦血栓可發生在任何一段腦血管內,臨床上以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大腦中動脈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較常見。

患者表現為中樞性偏癱、面癱及對側肢體感覺減退。大多數病人神志清楚,頭痛、嘔吐者較少見,但若大腦前動脈或大腦中動脈主幹阻塞形成大面積腦梗塞時,病情較重,常伴有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的症狀。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形成,常見眩暈、噁心、嘔吐、復視、交叉性運動及感覺障礙、構音障礙、吞咽困難、飲水發嗆等症狀。

5.治療:腦血栓形成應根據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變化,按不同時間分期來確定治療方針、分期治療。要維持氣道通暢,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隨後進行溶栓治療、抗凝治療、抗血小板聚集治療、擴血管治療等其他治療。進行早期康復功能鍛鍊。

腦出血

1.腦出血(腦溢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一種嚴重的腦部併發症。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

2.臨床表現: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很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3.高血壓病:腦出血的最常見病因是高血壓病,此類腦出血屬於高血壓病的一種最嚴重也是最高級別的併發症之一,可在短時間內出現極為嚴重的症狀,影響到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動,造成患者死亡。高血壓必須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有效避免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生。

4.治療:腦出血的治療可分為內科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近年來研究表明,早期手術清除血腫可以使死亡率顯著降低。

(1)內科保守治療

適合出血量不多,神經功能損害較輕的患者,或者身體情況較差,不能手術治療的患者。內科治療的原則在於:脫水降顱壓、減輕腦水腫,調整血壓,防止再出血,減輕血腫造成的繼發性損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防止併發症。

(2)外科治療

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最終目的是清除血腫,減輕腦組織受壓,盡最大努力保證神經功能,減少或防止腦出血後一系列繼發性病理變化。選擇手術方式時,需要綜合患者的一般情況、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常用手術方式有開顱清除血腫、穿刺抽吸血腫、腦室穿刺引流血腫等。

腦血栓與腦栓塞相鑑別

腦血栓和腦栓塞這兩種疾病很容易混淆,它們雖然都屬缺血中風,其實又不是一回事。從發病機理上講,腦血栓主要是由腦血管病變造成腦血管阻塞所致。腦栓塞則為身體其它部位血栓堵塞腦血管引起。從臨床表現上看,它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1、發病年齡:腦血栓發病年齡大多在55歲以上,而腦栓塞則多發生20~40歲中青年身上。

2、病史:腦血栓多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短暫腦缺血發作及糖尿病病史。而腦栓塞患者多有心臟病,特別是風濕心臟病、心房纖顫等病史。腦血栓形成前常有短暫腦缺血發作表現,而腦栓塞則很少有短暫腦缺血發作病史。

3、起病形式:腦血栓多為緩慢發病,常安靜狀態下,如睡眠中發病。腦栓塞往往是活動中,特別是用力或情緒激動情況下突然發病。

4、症狀表現:腦血栓多無頭痛、嘔吐等高顱壓症狀其偏癱、失語等症狀逐漸加重。腦栓塞可有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等偏癱、失語等症狀,往往突然發生。

腦血栓與腦出血相鑑別

腦血栓(缺血性中風)與腦出血(出血性中風)都是腦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現有許多相似之處,如大多見於50歲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癱瘓一側的鼻唇溝較淺,口角下垂,癱瘓一側的半身感覺減退或消失,可能出現話語不清或失語等。但二者在治療上有許多不同之處,在發病早期如能進行初步鑑別,對病人治療十分有益。

腦血栓常繼發於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應的腦組織缺血、壞死。腦出血通常是在長期高血壓和血管病變基礎上,由於血壓驟然升高引起腦血管破裂而發病。

鑑別要點:腦血栓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常在睡醒時出現症狀,病情進展緩慢,偏癱症狀在數小時到數天內越來越明顯,意識常保持清晰。腦出血多因情緒激動、腦力緊張、用力排便、用力舉重物而發病,發病過程很突然,病人一般是突然感到頭痛,並伴有噁心、嘔吐症狀,病情往往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內發展到高潮,隨即發生偏癱和意識模糊或昏迷,昏迷時病人呼吸深沉,帶有鼾聲。有的病人僅靠臨床表現難以鑑別,此時則需要做椎部穿刺檢查,必要時還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X光斷層掃描(CT)檢查。

此外,發生腦血栓時,病人需要應用腦血管擴張劑、血栓溶解劑和抗凝劑治療。腦出血病人需要安靜,應儘量減少搬動,最好就地救治以防止出血加重,可用止血劑,酌用降壓藥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5/144669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