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世界格局正轉變!印度要將千家外資撬出中國

中共病毒肆虐使全球製造業供需持續失衡,疫後供應鏈勢必重新洗牌,據報就在這時候,印度與逾1,000家美國企業聯繫,並提出可為計劃遷出中國的製造企業提供激勵。

報導引述印度官員稱,在所討論的550多種產品中,他們優先考慮醫療設備供應商、食品加工、紡織品、皮革,以及汽車零件製造商等企業。目前印度有望贏得醫療產品和設備行業的美國公司,其中包括美敦力和Abbott Laboratories。

據悉,印度官員遊說公司時表示,當地在提供土地和熟練勞工方面,比返回美國或日本要更經濟得多。他們還保證,印度將考慮修改勞動法,並表示政府正考慮電子商務公司的要求,推遲實施數碼稅。

事實上,這場世紀疫情使到很多公司及政府意識到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性,目前日本已撥出22億美元,幫助製造商將生產基地遷出中國,而歐盟成員國則計劃減少對中國供應商的依賴。

暫時還是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印度,在搶奪外流企業顯得更為迫切,因為印度仍在全國封鎖狀態下,目前有1.22億人失業,而政府定下2022年將製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提升至25%的目標期限也迫在眉睫。

芝加哥大學副教授Paul Staniland表示,印度有機會嘗試在全球供應鏈中占一席之地,但這需要在基礎設施和治理方面進行大量改進,與此同時,印度仍會面臨來自南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激烈競爭。

【供應鏈面臨巨變】

事實上,疫情暴露出全球生產格局過分依賴中國,中國一旦出事,全球生產供應鏈面臨斷裂。早前外媒報導,數年來與中國經濟聯繫日益緊張的美國,最近更牽頭髮起「去中國化」浪潮,鼓勵美國企業將資金及生產線撤出中國。除美國之外,亞洲其他地區也看出問題所在,積極將其供應鏈移離中國。

報導指出,在2019年的首10個月,美國只是中國的第6大直接投資來源;而台灣、日本或南韓企業和政府所做的事情,對於全球投資和供應鏈的發展也同樣重要。

【台灣:去年撤出中國資金73億美元】

台灣一直在尋求通過政策刺激至少讓一些企業從中國回歸,而類似計劃的成功是去年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南韓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原因之一。2019年,在一項鼓勵本地投資計劃的刺激下,台灣企業從中國套現了2,170億新台幣(73億美元)的投資資金。

根據一份報告,截至今年4月底,在中國投資超過兩年並遭受貿易戰打擊的台灣企業已承諾在台灣投資7,520億新台幣。這些措施和貿易戰可能導致了去年流入中國的投資資金進一步縮減。

【日本:23億美元助企業轉移生產線】

日本也正尋求鼓勵其企業從中國遷出。日本在新冠防疫刺激計劃中撥出了23億美元(約179億港元),以幫助企業將供應鏈移回日本或轉往其他地方。

首相安倍晉三在3月5日表示,「考慮到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地方的商品供應減少對日本供應鏈影響的擔憂,對於僅依賴一個國家產出的高附加值商品,我們計劃將其生產帶回日本...對於其他商品,我們不應該僅依賴一個國家,而應將生產多樣化到東協國家和其他地區。」

雖然企業仍需時觀望經濟情況,但已經開始有企業決定回流日本增產。一家生產家居用品的非上市企業Iris Ohyama Inc.在3月下旬宣布,公司將開始在國內生產口罩。儘管該公司已經在中國擁有兩間製造口罩的工廠,但該公司表示,由於需求增長和海外生產風險趨增,公司決定開始日本進行生產。

【越南等地正積極吸引投資】

除了試圖將企業從中國吸引回去或至少從中國多元化之外,其他國家也在試圖吸引其中的一部分資金。

受此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越南已經是外資將製造工廠遷出中國後的一個受到青睞替代地點。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08/144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