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明代大儒王陽明:我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王陽明作為明代大儒,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層面都取得輝煌成就的人,他能帶兵打仗,懂教化民風,能管理社會,他對人的心理有透徹了解、十分重視道德教育。王陽明繼承了儒家以施行教化為核心的理念,建立了以「致良知」為核心、推行道德教育(人倫之學)為目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本文旨在通過對王陽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進行一定的闡述和發揮,以為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供一定參考。

在王陽明的時代,人們往往為了科舉等功利性的目的而進行教育,將歌詩習禮視為不切時務,但陽明認為大眾的這種觀念是「末俗庸鄙之見」。今天的學校普遍將日常教育與道德教育割裂為兩部分,使得學生在接受日常實用教育的同時所受的道德教育不到位。而陽明的致良知之說及其教育方法,不論是對教育機構還是對於家庭教育都具備極高的參考價值,我們應該將道德教育與日常教育、日常生活進行融匯,以達到「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教育效果。

據《王陽明年譜》,王陽明在十有三年戊寅(1518年)平定南贛(今江西、廣東、湖廣、福建相鄰處)亂民反叛之後,設立十家牌法,使民眾相互監督,極大程度上杜絕了民匪不分的現象,同時他認為當地「民風不善,由於教化未明」,於是按照「古人立教之意」在南贛設立社學,聘請教師入駐,對南贛所屬各縣青少年、兒童、盜賊、平民百姓開展歌詩、習禮等教育。

於是南贛民風逐漸改變,民眾開始穿漢族衣冠,民眾的歌詩之聲從早到晚歌聲不絕,民風為之一變,形成了相互禮讓的風俗,南贛於是安定,猖獗幾十年的匪患由此絕跡。由此可見,陽明的教育觀和他的教育方法,在當時確實起到了移風易俗的作用。

在即將班師回返之際,王陽明留下了《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與《教約》兩文,對新設立社學的教師們叮嚀以告,要求他們一定要按照自己制定的教育理念來進行教育,以下我們對這兩篇文章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解釋和發揮。

在《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一文中,王陽明認為「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王陽明認為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道德(人倫)之學,而不是記誦詞章之學,在今天,國內教育偏向於實用之學,也就是技術、職業培訓、藝術等可以明顯獲得經濟利益的學問,看重外部的功利教育,而對道德教育的重視不夠,且沒有將道德教育融匯於日常教育之中,將日常教育與道德教育割裂為兩部分,使得學生在接受實用教育的同時所受的道德教育不到位,以至於培養出大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使得個體的內心沒有精神家園可以安放,人們偏向於追求世俗享樂而對道德不屑一顧,人們普遍不遵守道德價值觀,從而社會呈現誠信缺失現象,整個社會產生道德失范危機。

(頑童鬧學堂,局部,作於清代)

因此,陽明提出「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的觀點,他認為,介於上述所說的不良現象,就必須把道德教育當作重中之重,而這種道德教育涉及孝敬親長、友愛兄弟同伴、盡忠職守、守時守信、遵紀守法、行事合宜、不取不義之財、不做違背良心的事,可以說涉及一個人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規則,而且這些規則又都是符合人性的美好一面的,從而具備被人們信服的前提條件。

對青少年來說,陽明的這種教育趨向是十分正確的,如果青少年沒有養成好的道德觀,要麼是不能實現認真學習,要麼是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無論是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陽明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只有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濃烈學習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生實現自主學習。

(頑童鬧學堂,局部,作於清代)

陽明總結了當時社會上施行教育的錯誤方法,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的強迫式教育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說當時很多學校和很多教育學生的人,每天只是督導學生背書、查看學生的功課,責備學生,要求學生自我約束,卻不知道用禮來教育學生,希望學生聰明,卻不知道用善心來感化和養護學生,而是打罵和控制學生,就像對待囚犯一樣。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看待學校如同牢獄,不肯進去接受教育,看待老師和長輩如同惡人和仇人,不願意見到他們,從而採取逃跑、撒謊等方式逃避學習從而得以去玩耍,於是使得自己的品德和學識越來越差。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王陽明

陽明認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戲而憚拘檢」,他發現並肯定了了學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點,他認為學生的天性是喜歡輕鬆而不喜歡約束的,這就像植物一樣,植物如果能夠舒暢地生長就能夠枝葉繁茂,如果被束縛和攀折就會生長不良而衰敗,因此開展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發揚自己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求知慾,對學生多加鼓勵,通過音樂、遊戲來引導學生,讓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來進行學習。在今天我們也應該借鑑陽明的這種觀念,不對青少年開展強迫式學習,而是通過循循善誘,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樂於自主學習。

(童子鬧學圖,青花瓷盤,作於明代,15世紀)

在陽明這裡,教育不再是枯燥的填鴨式輸出,而是一種激發個體主觀能動性、授人以漁的言傳身教。

陽明對「考德」十分重視,要求教師在每天早上的時候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考查,「每日清晨……遍詢諸生」,通過對學生事親、言行、心術的全面提問考查,詢問學生在家是否做到了孝敬父母,外出時是否有輕浮無禮的言行?一切的言行心術都要進行考查,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樣的考查之下,能夠培養學生反省的思考習慣,養成學生自律自強的性格特質,對於涵養學生的道德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這種考查方式既是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體現,也是儒門「反躬自省」這一標準的具體詮釋,這種對道德的考查對於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十分重要。陽明的「考德」教學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借鑑作用。現在的學校完全可以借鑑陽明的「考德」教學方式,設立每天對學生進行考查的教學制度,以加強道德教育作為學校的重要目標,將道德教育與知識技能的學習融為一體,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

(日本浪華罔島寶玉堂發行的《傳習錄》)

陽明將具體的教育實操方法總結為歌詩(以樂調唱詩)、習禮(學習起居、言談、社交、喪葬等各種禮儀)、讀書(學習傳統典籍)三個方面,陽明對此是這樣說的「……誘之歌詩以發其志意,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這裡涉及音樂對人心理狀態的調節,語言表達對人社會化前期準備的訓練,學習禮儀提高人際交往的融洽度且實現人的順利社會化,以及學習文學、人文、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從而使人在自我心理狀態的調整、自我綜合素質的提高、自我社會規範和禮儀的掌握、自我道德品質的涵養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培養,從而能夠順利融入社會並造福社會。

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以泄其跳號呼嘯於泳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王陽明

陽明對學生開展的歌詩教育,不僅能激勵學生的意志,還能夠宣發學生的心理能量,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人內心的能量如果得不到釋放,就會形成對自我的壓抑,而如果能量釋放的途徑不對,就可能會以破壞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攻擊他人、毀壞物品,而進行音樂活動有宣洩心理壓力和內心積壓情緒的效果。因此陽明教授學生歌詩,就是以一種升華的形式來讓人們表達內心的心理能量,從而達到「泄其跳號呼嘯於泳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的效果,於是讓野蠻狀態的人成為文明狀態的人。

這種運用音樂實行教育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和民眾歌詩,使道德教化潛移默化進入人心,對民眾的精神和心靈都有一種引導和安撫作用,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本質。今天的學校可以借鑑陽明的這種教育模式,以歌詩對青少年開展教育,借歌詩宣發青少年的心理壓力,從而使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實現平衡。

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盪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王陽明

陽明對學生開展「習禮」教育,不僅是莊嚴一個人的氣質,還能夠在「周旋揖讓」中「動盪其血脈」,在「拜起屈伸」中「固束其筋骸」,通過禮儀中的身體活動增加個體的運動量,使人的經絡骨骼得到鍛鍊。就此來看,即便放在今天,對我們也是有借鑑作用的,今天學生普遍長期坐著聽課,在工作之後普遍坐著辦公,身體長期保持一種姿勢,對人的脊椎、頸椎、血液循環都會產生負面作用,而在上課間隙進行禮儀操作,不僅能塑造莊嚴而和諧的氣氛,還能舒緩人的身體疲勞、調節人的身體狀況,這其實是有正面意義的。

對於今天的我們,可以從學校層面恢復一部分傳統禮儀,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使得師生見面時學生會主動地鞠躬行禮,老師上課時師生相互先後鞠躬行禮,形成一種日常的儀式化生活習慣,這樣不僅能使教學場景顯得更加莊嚴,也使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實現了更好的社會化。

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沈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王陽明

陽明對學生開展讀書教育,恰如他所說的「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沈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不僅能開發學生的見知,還讓學生在反覆閱讀和深入思考中強化自我的道德意識,並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宣發個體的心理能量,調節個體的情緒水平。這種讀書方法是值得今天的我們借鑑的,教師將這種讀書方法教給學生,就能使學生在讀書的時候以一種愉悅的方式調動自己的眼睛、耳朵、表達能力,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

陽明還提出分班教學、對比觀摩的教學方法,以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使教學效果更好,且要求學校組織規律性的教學活動,如對歌詩是這樣安排的:「每學量童生多寡,分為四班,每日輪一班歌《詩》,其餘皆就席,斂容肅聽。每五日則總四班遞歌於本學。每朔望,集各學會歌於書院。」這種教育方式能讓學生產生一種群體歸屬感,並養成有規律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和社會教育的嚴整有序都起到十分正面的作用。

對今天的學校教育來說,普遍存在師生比例過低的情況,這就使得青少年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不夠,教師也難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道德發展情況,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教師的待遇,從而吸引更多人加入教師隊伍,並嚴格對教師隊伍的考核,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時鼓勵教師提出新的教育理念,獎勵認真開展道德培育的教師,以使教師以更高的工作積極性投入教學中。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寸心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16/145185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