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韋三水: 別以為「脫鉤」和你沒關係 很多人會走向「赤貧」(圖)

作者:

啥是脫鉤?直白來說,就是脫離了聯繫,沒有誰和你「玩」了,這個世界彷佛只剩下了自己。按正能量的高度說,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別以為「脫鉤」這兩個字是專門針對國際的政經關係的,不管是中國離不開世界,還是世界離不開世界,註定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脫鉤的大軍。為什麼?經濟不斷下行,日子愈發艱難,不斷脫鉤在所難免。

兜里沒有了錢,沒有企業再聘用你,你也感受到沒有「出路」,甚至不知道還能做什麼,誰還能「要你」,惶惶不可終日。你被邊緣了。你身處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似乎和你再沒關係。活下去成了最大的問題。如果你還擔負著各種形式的貸款,那意味著更大的災難。

隨便在網上搜索「裁員」兩個字,不一而足的信息會讓你呼吸急促。經濟好不好,數據會說話。截至4月底,中國註銷的公司超過15萬家。消失的企業對應著一組冰冷的數據,一季度,深圳辦公大樓空置高達24.6%,上海空置率有21%,北京稍低也有13.8%……至於國外,媒體們報導這個跨國公司不僅裁員而且關停了,報導那個跨國公司的業務更加困難了,支撐不了幾天了。或許,有些國人為此還幸災樂禍,殊不知全球化之下,「蝴蝶的翅膀」就會帶來「海嘯」,雪崩之下,無人倖免。

整個世界除了超發貨幣和財政赤字刺激之外,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而超發貨幣,同時也意味著你手裡的錢不僅難賺了,而且更加不值錢了。你會發現,原本熱鬧的世界,已經變得愈發的冷清,儘管你的手機里有諸多的所謂朋友,但似乎沒有幾人和你是真正的朋友關係。從前的你壓根不會想到有一天會失業,有一天沒有任何人約你,但今天都可能成了現實。你在夜深人靜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你才感受到自己的無力。沒有希望,是最令人痛苦的。沒有聯繫,就意味著你從此與世界無關。

但這個世界又是「兩重天」,並且急劇的「兩極分化」之中。贏家通吃是必然的,而且越來越厲害,小微型企業會受到碾壓,創富的機會越來越少,試錯成本越來越高,一不小心就會返貧。未來唯一有可能創造大量就業的活動就是仆傭服務——經濟「三產化」和以「服務社會」取代「工業社會」。但「非生產性的」「仆傭就業」,本質上是沒有創造生產和財富增長,只是進行了有限財富的重新轉移分配。這意味著勞動倫理走向了末日——大量的個體將不得不僱傭自己,可以美其名曰是自由業者,也可以說是「未充分的就業者」或「半失業者」。大量的工薪關係會消亡。對於個體的考驗,不是減少了,而是變多了。要麼是寄生於平台的職場價值,要麼是拜託於自己的技能價值,除此之外,不一而足的人將會被無情地淘汰——準確地說,大量的人將重新拾起「體力勞動力」的崗位,混口飯吃。否則,你徹底與世界脫鉤。

在水哥看來,社會階層會重新變化:「超級勞動者」(包括資源與財富的擁有者),服務提供者(技能輸出派)以及大量的低技術服務者。你會成為哪一種?企鵝工廠一季度賺的盆滿缽滿,人均月工資近8萬,但這畢竟是少數派,即「超級勞動者」。而隨著全球化的震盪以及經濟的持續下行,所謂的服務提供者以及低技術服務者的勞動機會,與從前相比,也不會再容易。

今後,不一而足的失業者可能包括了傳統的精英、中產以及技能派。而當失業「脫鉤」成為常態化會怎樣?從終身制全職工作時代到個體化生產勞動時代,個體怎麼辦?

有人說,「去中間化」與「去公司化」的平台給了諸多的個體以充分展現自己能力的舞台,並以此來實現價值變現。沒錯,的確是這樣的。但這就意味著個體的解放和淘金的大機會嗎?如果這樣認為的話,未免就太幼稚和天真了。為什麼?水哥近日寫了一篇有關「新的商業與個體生存困境」的文章,表達了自己的一家之見。

「去中間化」與「去公司化」,會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可逆的趨勢和潮流。不一而足的個體通過自己的十八般武藝予以個體力量的綻放。一人即公司,一個直播即贏天下的時代成為現實。但現實的殘酷也恰恰在於此:一個是並非是天生平等的,尤其是個體,無論是你原來的身份標籤還是你的資源人脈,其實都決定了你從一開始的起跳高度,比如,「錘子」儘管是「錘子」,但他的名氣和起伏跌宕的人生本就是直播帶貨的「戲碼」——網紅直播帶貨無論怎麼玩,都跳脫不開「人設」,而「人設」其實還是離不開傳統的標籤、形象與劇本故事設計等。另一個則是個體的流量的大聚合其實成就了「去中間化」的平台,如快手、抖音等,就如同此前的網際網路的平台一樣,然後平台還是拿著聚合起來的流量池予以流量的分發與支持——無論個體怎麼厲害,哪怕是會「七十二變」的孫猴子,終究逃離不了「如來佛」的手掌心,更不用說「爭相邀寵」了。

誠然,商業的確發生了大演變:原來是公司,如今是個人IP。過去是一級或N級的經銷渠道,如今則是在「去中間化」平台上一站式解決。再進一步說,無論是個人還是產品商家以及更多的公司,如今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視台」、「廣播台」、「報刊雜誌」等,其中就包括直播秀場——本質上依舊是一檔真人秀節目。比如,最近的兩場有關格力電器董明珠的直播秀,就挺值得玩味的。今後,對個體與商家負責人的考驗,不僅僅是傳統認知的「能力」和「才學」了,而是可能還涵蓋了是否有做「演員」的本領。人生就是個舞台,只不過這個「舞台」已經被碎片化成了諸多「舞台」,你不僅要「人前風光」,還要在人前「盡情賣弄」。所以,在水哥看來,現在的競爭挑戰,不是減少了,反而更是加大了——所謂個體力量的崛起,同樣是「雙刃劍」,並不意味著草根們有了更多的機會,相反,機會可能愈發減少了很多,「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的殘酷可能更加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要知道,第一次傳統網際網路電商浪潮,已經「打掉」了產業鏈的相當部分環節,尤其是線下門店。而第二次移動網際網路電商浪潮,尤其是社交電商與所謂的新零售等,更是對實體經濟造成了重要影響。如今,人人電商、人人品牌的「去中間化」直播電商與個體力量的崛起,意味著不一而足的傳統公司、傳統商家、傳統渠道以及其間的產業鏈的利益相關者,都會被消亡。這意味著更多的個體會失去傳統定義的工作崗位和職業,面臨轉型或職業再造的挑戰和風險。或者準確地說,未充分就業的時代正在逼近,個體隨時都可以被失業,公司隨時都可以被關門。

一個更加「極端化」的商業世界,來了——只有「你爭我奪」的秀場模式——資源是有限的,原來物理性的空間其實是沒有溝壑的,網際網路的空間是信息與數據孤島的,是有溝壑的,這就註定是「你死我活」以及「優勝劣汰」的;更多的弱勢個體註定被淘汰和邊緣化。耳熟能詳的「個體英雄」和「品牌勢力」,其實都是滄海一粟,以及被渲染與包裝出來的。它們並不是普惠模式。

換句話說,每個個體以及商家,利用直播與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嘗試,甚至抱著玩玩的角度,是沒有「毛病」的。但如果把這些當成「吃飯的傢伙」和「吃飯的本領」,其實就沒那麼容易了。「去中間」儘管意味著到達終端的消費成本是相對低廉的,但同時更意味著優勢資源的相對集中化、壟斷化和機會分配的少數化。未來社會的產業就業機會與希望,並不增多,反而會減少許多。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普惠的。當一個新的「英雄」誕生時,它的腳下註定是「殘酷」的。將「去中間化」以及直播生態付以解放個體和商家的名義,無疑是不自量力甚至是愚蠢至極的。天下就沒有好吃的一碗飯,自古以來就有「恃強凌弱」的——這話雖然聽起來很不是滋味,但的確是現實。所謂一人即公司、一個直播即贏天下的時代之下,「解放自己」與「解放眾生」或許都是妄像。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已在「脫鉤」的路上,沒有誰再與你聯繫,你已成了「孤家寡人」。很多人因此而走向「赤貧」,成為失意的新窮人。

那麼,中國在世界的搖晃之中會如何呢?全球化並不是終結了,而是美國一門心思的想重起爐灶「玩了」——現在,遊戲結束了。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全球化既是「終結」,也是「開端」。中國可以對美國說不嗎?中美之間的「共生關係」存在嗎?

或許,更大的一個命題則是:工業文明正在消亡了嗎?它所帶來的後果又將是什麼?現代化的遊戲是否也有可能因此而Game Over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16/145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