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一篇文章「爆火」 招來對任正非如山似海的口誅筆伐

—華為的律師逼我閉嘴

作者:
我不知道任總和我,是不是生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認識的是不是同一個華為。 我理解《南華早報》作為一個香港媒體,可能不清楚國內是什麼環境,但我萬萬不能理解的是華為官方自己居然能把這種文稿翻回到國內,招來如山似海的口誅筆伐。

華為自己把任正非先生接受《南華早報》的採訪放在了員工社區上,題目是《任正非接受<南華早報>採訪紀要》

知道的是任正非先生接受採訪的紀要,不知道的還以為對於新冠肺炎形式做出了重大指示

作為996加班最嚴重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任正非先生對《南華早報》公然宣稱「華為沒有996」「基層員工想多加班都不行」隨後引起整個網際網路軒然大波。

我還專門聯繫了南華的記者

報導被南華自己的記者評為丟人

這可不是我說的

任總說:少數科學家、特別高端的人員,才偶爾加班,他們經常去櫻花的國家在樹下開會,在法國熏衣草從中開學術會,半休息、半開會、半聊天。

我不知道任總和我,是不是生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認識的是不是同一個華為。

我理解《南華早報》作為一個香港媒體,可能不清楚國內是什麼環境,但我萬萬不能理解的是華為官方自己居然能把這種文稿翻回到國內,招來如山似海的口誅筆伐。

當然,口誅筆伐的隊伍里少不了我

星期二發的原文

回頭給大家重新復刻一下

全文無非說了這樣幾件事,

其一,是華為下班的客觀現狀,確實存在大量加班,甚至凌晨還有人陸續下班,華為自己宣傳片裡晚上8:30,大量員工還在加班的石錘

其二,華為的《奮鬥者協議》和辭職門如何傷害勞動者權益。

其三,寫清華為區別在歐洲,對待中國和歐洲員工,中國員工加班,歐洲員工準時下班。

華為義大利公司公共關係負責人恩麗卡

沒想到第二天我在被窩裡邊還沒睜眼睛,華為的法務天團就找上我了。

浙江億維律師事務所的億維律師,向微信官方發起了投訴,稱我所寫的文章裡面侵犯了華為的商譽,煩請微信官方處理。

投訴傲慢到連說明都只有以上幾句,證明資料更別提,直接隨便寫了個其他。

說實在話,這樣一份投訴案放在我的面前,我除了想笑,沒有別的想法。

【他侵犯華為的商譽!】

他怎麼侵犯商譽的?」

【他居然敢把華為做的事情重複了一遍!】

華為的法務天團,只要是混網際網路,這一畝三分地的,沒有不聽說過的。

華為新員工的一項重要功課,就是集體組織去龍崗區的看守所裡面,看被關起來的前員工們,網際網路上有過被關在龍崗區看守所的體驗,裡面談過老員工參觀的事情。

華為真的把自己的員工關過251天,更何況是我一個沒有舊情的局外人。

網傳華為參觀看守所照片看那工牌像是這麼回事

所以我在當天選擇了刪除這篇被投訴的圖文,萬一華為勢力大,咱被認定侵權,多多少少還可以開脫一二,但我並沒有主動承認侵權。

大夥可以笑我,曾經那個深挖武漢瞞報,中心醫院院內感染的我,面對華為這個龐然大物,真的有幾分發憷了

第二天,騰訊告訴我,判定投訴不成立。

我是真的沒想到,當利維坦指向我的時候,是另一個利維坦替我扛了這一刀。

我單方面宣布

騰訊是我大哥

【24小時之內有效】

從結果來說,儘管投訴不成立,我還是被迫刪除了圖文,華為的面子保住了。

然而華為能做到讓自己的員工和歐洲員工一樣正常下班了嗎?

然而任正非先生面對媒體能說真話說人話嗎?

然而華為還在用奮鬥者協議剝奪員工的權益嗎?

然而,然而……

在知乎的這個問題里有3000多個回答

其中不乏華為員工自述

我很納悶,華為法務團隊也發函嗎?

08年,華為為了規避勞動法規定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約,要求員工集體辭職重新上崗,廣東勞動部門隨後宣稱類似做法無效,華為當時也給廣東勞動部門,以損害商譽為由寄律師函了嗎?

大型企業最要命的地方不光在於他在行業內部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整個社會環境的發展和變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可以以「商譽」為由,舉報一個說實話的個人作者,讓他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明天又要對準誰呢?

我不知道,別問我

跨國公司是資本主義企業

高度發展的形式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華為什麼時候開始容不下批評了?

面對大眾指責996,指責任總撒謊,第一反應不是改善勞動者的勞動環境,不是澄清老闆的謊言,而是用法務團隊壓人,認為批評者「有損商譽」。

企業和社會的關係正在顛倒,企業應該服務社會,有什麼資格鉗制輿論,統治社會?

只有一個聲音的時候

往往是小丑的謊言

某些公司長期沉溺在宣傳通稿的溢美之詞和社會大眾的頂禮膜拜之中,隨即膨脹,打壓對自己不利的聲音,哪怕是真話。

說真的,貴司老闆面對媒體公然撒謊,這是天底下最有損商譽的事情。

法務團隊既然那麼看重貴司的商譽

何不給任正非先生也發律師函呢?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16/145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