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行馬駿:央行舉債救經濟恐造成惡果

全國兩會舉行在即,市場近日再提及「財政赤字貨幣化」,即提指央行購買國債的做法。但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認為,如果開了財政赤字貨幣化這個印錢彌補赤字的舉措,就從根本上放棄了對政府財政行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約束機制。

他指出,在包括中國多數國家的現行法律框架下,是不允許政府直接向央行借款或直接向央行發債。這是因為歷史上許多曾經允許財政向央行借款和發債度日的國家都發生過惡性通脹。原因是一旦政府認為它可以無限量、無成本地從央行獲得融資,其財政支出行為就會嚴重喪失紀律。

政府一旦喪失「紀律」,中長期可能導致多種惡果。如果央行被迫為赤字提供大規模融資,會導致貨幣長期超發,就可能導致通脹;貨幣超發即使沒有導致嚴重的消費物價上漲,也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尤其是房地產,而房地產泡沫或會引發金融風險。

如果赤字貨幣化引起貨幣超發,且程度比他國更甚,就會導致該國的貨幣貶值。此外,「赤字貨幣化」機制一旦建立,會變相鼓勵財政過度負債,就可能引發國際市場對政府債務可持續性的信心危機,國家主權債的信用評級可能因此下降,融資成本上升。最後,「赤字貨幣化」意味著政府部門、且只有政府部門的債務不需要償還。這種機制下的財政過度負債會使得政府占用大量資源,導致整個經濟的生產率和增長潛力下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18/145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