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盜洞數萬 秦始皇陵早就被搬空?

春秋時期,社會風雲變幻,社會風俗在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下迅速發展,特別是墓葬文化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禮樂制度的影響下,人們有了建墓的觀念,常常選擇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春秋時期,社會風雲變幻,社會風俗在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下迅速發展,特別是墓葬文化與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禮樂制度的影響下,人們有了建墓的觀念,常常選擇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

一些皇帝在登基後就開始鑄造陵墓,比如在王政元年,修建的秦始皇陵。歷時39年,動用了數十萬民夫。最後,它被建成了一座世界罕見的宏偉建築。據說項羽入侵咸陽後曾派人挖秦始皇陵,並盜走了裡面的埋藏物。有無數的寶藏。後來,他命令人們隨宮殿一起縱火,大火持續了數月,大量建築被燒毀。

楚漢之爭後,劉邦上台,下令修繕陵墓,世代守護。後來,多個朝代對陵墓採取了保護措施,但仍然沒有阻止盜墓者的造訪。對於盜墓者來說,陵墓無疑是一塊「聖地」,有著眾多的寶藏,引人注目。然而,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完全進入地下宮殿。

秦陵建在驪山與渭水河之間,綿延數千米。驪山海拔約1000米。山巒疊嶂,形成溝壑,形成多條河流。可以說,山川相間,自然環境十分優美。這樣的地形被譽為風水寶地,是陵園建設的最佳寶地。

項羽對陵墓的發掘,給秦始皇陵墓造成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危機。幾乎所有的地面建築都被摧毀。此後,多個朝代下令保護。後來,據《漢書》記載,一個孩子在附近放羊時,羊不慎掉進了地下宮殿,打著火把去尋找,但卻引起了一場火災,大火持續了90天。

從那以後,赤眉軍就偷了地下宮殿裡的銅棺材,並將其熔化以得到銅。黃巢在晚唐又破壞了陵墓。秦始皇陵幾經輾轉,幾經危難。今天陵墓怎麼樣了?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對秦始皇陵進行保護性發掘。大批青銅馬車被抬出陵墓。經科學分析,這些隨葬品沒有被火侵蝕。是不是能證明歷史記錄是錯的呢?

多年來,專家們從未放棄過皇陵的修復工作,一直在四處探索。為了探索皇陵的地下結構,已經鑽了數萬個鑽孔。結果表明,整個帝陵大致可分為四層,仿照咸陽城的結構。主次分明,內外結合。壁厚可達6米以上。地下宮殿的通道很複雜,所以人們不確定它是否容易迷失方向。外城有好幾個盜洞。然而,這些盜洞距離真正的地宮內室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由此可見,盜墓賊並沒有順利進入主墓室。

秦始皇生前傲視天下,死後也想把山河一併帶走。然而,這個想法顯然很難實現。擴大陵墓規模是必要的。此外,專家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帝王陵大多朝南,而秦始皇陵則選擇東西走向。因此,有人認為,秦人習慣於面向西方,彰顯自己的來路。

這一趨勢無疑增加了盜墓者尋找墓穴的難度。此外,墓中汞濃度嚴重超標。很可能有一條充滿水銀的「河」。如果挖出來,會造成滲漏。屆時,盜墓賊將無法逃脫。更不用說深入地下宮殿內部了,它是方形的,是整個墓穴的核心,深度可達50米。

地下宮殿的選址,有其淵源。據史料記載,當工匠挖掘到一定深度時,再無法深入。據說這裡有一道大鴻溝。每天晚上,鴻溝里都會有陣陣的叫喊聲,就像陰兵過境一樣。

自上世紀70年代當地人發現陵墓遺址後,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發現情況,隨後成立專家組進行勘探。千年之後,秦始皇陵重現,經歷兩千多年的風雨,從外面看,只有一個小土墩,這就是陵墓的入口。

隨著發掘的深入,一大批墓葬出現在我們面前。圍牆下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墓穴群。專家們從保護的概念出發,開發了一些墓穴。在陵墓的東側,是部分兵馬俑坑,這一發現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這些兵馬俑造型各異,穿著盔甲,對研究秦軍史料具有重要意義。

秦始皇曾經征戰四方,為了展示自己的人生成就,他把秦朝計程車兵們一起帶進地下,形成了一個存在於地下宮殿的體系。根據2016年的最新發現,秦始皇陵的規模超出想像。大約有數千平方米,500多個墓穴。除了青銅製品外,還有大量的石制武器。

這些發現可以說明地下宮殿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或許有一天,時機成熟時,一座完整的陵墓結構將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520/145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