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齙牙趙:「何不食肉糜」的三重境界

作者:
如你所想,網上出現了很多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的聲音,一邊不相信,一邊不承認。直到我看見一條評論之後,我才發現,這種「何不食肉糜」的思維方式已經進化到了第三重境界。這條評論是這麼說的:「多數應該是農村人,我是農村人,在農村一個月的基本生活花不了1000元。」我已經懶得去詳細評價這句話了,因為這種思維方式是在要求別人只需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扼殺別人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權利,是實實在在的壞人。

何不食肉糜是一個流傳很廣的典故,它的主人公是晉惠帝司馬衷,一個據說有點痴呆的人。

司馬衷雖然是司馬炎次子,但是因為司馬炎的長子早夭,所以司​​馬衷憑藉運氣當上了太子。繼位之後的司馬衷本來智商就達不到平均值,再加上受的教育也不怎麼紮實,所以經常鬧出笑話。

有一年天下饑荒百姓餓死,得到消息的司馬衷在悲傷之餘,非常不解地說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百姓為什麼寧願餓死也不吃肉羹呢?」

司馬衷是嘲笑百姓嗎?不是的,他的生活環境決定了,在他的認知里,肉羹就是最常見、最低賤並且唾手可得的東西。一個人飢餓的時候,肉羹是最低的保障。

所以,他無法理解為什麼百姓寧願餓死,也不吃肉羹。

這是第一重境界——不相信。

北宋熙寧八年,不管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初衷如何的好,前期國庫收入是如何的充盈,但是這時候變法已經快要走進了一個死胡同。

這年十月,天上出現了一顆彗星,按照當時的規矩,這是不祥之兆,於是就下詔求直言,讓群臣提意見。

不少人就直說了新法的弊端導致的民間疾苦,舉了不少活生生的例子。

神宗對繼續變法有些猶豫,就找來王安石,又不好直接說,只能旁敲側擊地聊了一句:「聞民間殊苦新法。」意思是:「聽說民間被新法搞得有點慘,似乎怨聲載道了。」

騎虎難下的王安石是這麼回答的:「祁寒暑雨,民猶怨咨,此無庸卹。」意思是:「這些刁民,冬天下雪夏天下雨他們都要抱怨,完全不關新法的事,根本不用管他們。」

這是第二重境界——不承認。

昨天,有個特別權威的聲音說了,全國有六億人月收入也就1000元。

這是個很令人驚訝的消息,當然,我說的驚訝,不是因為這個事實,而是因為你懂的。

如你所想,網上出現了很多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的聲音,一邊不相信,一邊不承認。直到我看見一條評論之後,我才發現,這種「何不食肉糜」的思維方式已經進化到了第三重境界。

這條評論是這麼說的:「多數應該是農村人,我是農村人,在農村一個月的基本生活花不了1000元。」

我已經懶得去詳細評價這句話了,因為這種思維方式是在要求別人只需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扼殺別人追求更高生活水平的權利,是實實在在的壞人。

他們相信這種事情的存在,他們也承認這種事情的存在,但是他們勸別人接受。

這就是第三重境界——該這樣。

不知道說什麼好,也不知道怎麼給這篇作文結尾。

祝這個網友,餘生每個月都掙不了1000元吧。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01/145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