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韓信忍「胯下之辱」 世人可知讓他受辱的屠戶少年最後怎麼樣了?

韓信受「胯下之辱」(圖片:維基)

楚漢爭霸真正的主角不是項羽劉邦,而是兵法與謀略都無人能及的一位大將軍。

韓信(公元前230年-前196年),西漢開國名將,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他身兼「王侯將相」之才,被楚漢人評價為「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也被稱為「兵仙」、「戰神」。

中華歷史浩瀚悠久,風流人物數不勝數,也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而成語則是這些人物和故事最凝練的寫真。在眾多歷史人物中,與漢朝開國名將韓信相關的成語典故最多。胯下之辱、獨當一面、多多益善等數十個成語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這些成語呈現部份韓信的傳奇一生。

胯下之辱

關於「胯下之辱」這個故事,司馬遷在《史記·淮陰侯列傳》有詳細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韓信(圖片:維基)

韓信少年時雖是沒落王孫子弟,但自小勤學兵法韜略,胸懷大志,少年時有一次走在街上,有個屠戶少年見他落魄,卻身形魁偉,腰挎寶劍,便攔街挑釁道:「你果有膽量,就來殺我啊;沒膽子殺我的話,就從我的胯下鑽過去吧。」韓信端詳了他片刻,就真的從他的胯下鑽過去了。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韓信由受胯下之辱到被拜為大將軍、率領漢軍暗渡陳倉、收復關中、拿下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最後滅楚興漢。如果說他怯懦其實是說不過去的。

蘇東坡在《留侯論》中寫到:「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有長遠目標和志向的韓信,不會為眼前的小事魯莽行事,其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可見韓信是一個有著大忍之心的人、能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人。

屠戶少年被封中尉

西漢建立後,韓信被封為「楚王」,定都下邳,老家淮陰也在自己的轄地。昔日走街串巷的窮小子,今日成統轄一方的大王侯。韓信榮歸故里,自然是要對有恩之人感謝一番。

韓信到封地後,對於時常周濟他的漂母,直接賞賜千金。

頤和園長廊彩繪,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維基/Shizhao)

而對於昔日羞辱他的屠戶少年,《資治通鑑》這樣記載:

召辱己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此。

韓信非但沒有責打屠夫,反而將其召入王宮,做了護軍衛。之所以這樣做,韓信說,「這是位壯士。當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死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受了一時的侮辱,而成就了今天的功業。」

對於韓信的做法,世人多是稱讚譽滿之詞。

功高震主鳥盡弓藏

韓信有近乎神明的才學,有得天下的實力和聲望,卻沒有追名逐利的野心。楚漢僵持的時候,有人勸韓信:你功勞太大了,將來皇帝難免猜忌你,不如就此自立為王,三分天下。韓信卻念劉邦知遇之恩,不肯背叛。

劉邦當皇帝,後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封為「楚王」,然後又趁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再將韓信貶為「淮陰侯」,不出幾個月,皇后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韓信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韓信死時只有33歲。

韓信的志向是平定天下,為天下蒼生的福祉而戰,並不在意天下的主人是誰。他的選擇,讓他的名字「信」,有著超越個人得失的宏遠境界,生死為輕,信義為重。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12/146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