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修心(深度好文)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古人說,心若不動,萬事從容。

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凡事都在人的心裡。

一個人內心足夠強大,無論外界發生什麼,都能從容應對。

而強大的內心,需要一點點去修行,《格言聯璧》有言:

「鬧時煉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做到這六點,人生才能內心強大,無往不利。

01

鬧時煉心

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面對的環境越是糟糕,越要守住內心,境轉心不轉,這是煉心之道。

殊不知,「不是幡動,是爾心動」。

不要總是責怪外界沒有安靜的環境。

在嘈雜中磨鍊自己,向內尋求定力,一個人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02

靜時養心

古人云:「養心貴以靜,淡泊宜於性。」

一個人只有保持安靜,才能放鬆自己,淡泊從容。

蘇軾被貶黃州,為自己建了一座草堂,他請人將草堂四壁繪滿雪花,稱之為雪堂。

外界複雜紛擾,雪堂卻獨守一份簡單。

閒來無事,蘇軾便靜坐其中,獨自面對四面雪白,內心平靜而豐盈。

現代人忙忙碌碌,沒有一刻安閒,疲憊的心靈時刻緊繃,遲早會有崩斷的一天。

安靜下來,一個人才有時間去沉澱,去反思,去升華。

古人說:靜能生慧。

只有安靜下來,才能擁有一份應對複雜的智慧。

只有心靈安靜下來,才有了觀照萬物的可能。

03

坐時守心

古人認為獨處可以「神不濁」、默坐可以「心不濁」。

一個人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要守住自己內心的清明。

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守住內心的準則,守住人生的底線。

人只有守住自己的良心,上不負天,下不愧地,才能坦坦蕩蕩面對天地鬼神。

守住利益的誘惑,守住自己的內心,才能守住人格與尊嚴。

04

行時驗心

古人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蘇軾小時候立志成為范滂那樣真誠正直的人。

長大之後,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在鄉野,他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

哪怕被貶千里,流浪一生,他依然不站隊,不結黨,始終保持一份真誠與善良。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

時刻檢省自己,提點自己,想想當初為何啟程。

不要忘記初心,不要偏離航向。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無法重來,務必要活出自己的模樣。

05

言時省心

老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一個人話越多,招致禍患的機率也就越大。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一個人說話之前,一定要注意在腦子裡先過一遍。

能說不是本事,懂得慎言,適時沉默,才是保身善身之法。

06

動時制心

孔子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從道不從己,不憑空揣測,不自以為是。

凡事客觀理性,恪守規律。

曹操寵愛曹植,但他卻選擇了曹丕作為繼承人。

曹植浪漫多情,文采斐然,是個不可多得的詩人。

曹丕勤懇務實,政務嫻熟,是個出色的政治家。

所以縱然強悍如曹操,最終也選擇放棄心愛的曹植,把江山事業交給了曹丕。

古人說:惡不去善。

就是說,不能以個人好惡論是非、定行止。

喜歡的人或者事,不一定是最適合的,千萬不要被情緒迷失理智。

克制自己肆意妄為的心,按規律辦事,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貴在修心。

一個人唯有內心豐盈堅定,安靜澄澈,才能抵抗世間所有的不安與躁動。

修好這顆心,安好這條命,才能活好這一生。

與朋友們共勉。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628/147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