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教在學校、育在家庭 孩子的一生取決三大方向

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又反過來影響孩子的遭遇。可以說,孩子的一生,都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住豪華的房子,不是給孩子買高檔的玩具,而是給孩子這三樣東西。

一、充足的陪伴

一說起陪伴,不少父母肯定會反駁:

「抱歉,我做不到。我要養家、要加班、要經常出差、要外出打工、要為生計忙得團團轉,我實在抽不出空陪孩子。」

能不能陪伴,是現實問題,願不願意陪伴,是父母的問題。有效的陪伴,不是要父母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注重心與心的溝通。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給爸爸寫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整個朋友圈。男孩的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可以陪伴兒子。兒子總是見不到父親,卻又有太多的心裡話要跟父親講,而作為老師的父親,也深知自己在兒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於是,父子二人默契地開始寫起了紙條。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二人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兒子的成長曆程。

你看,這位父親同樣很忙,甚至忙到一天可能只能睡前看孩子一眼,在時間上的陪伴,他給的很少很少。但是在思想和心靈的上的陪伴和安全感,他給的非常充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養分。沒有哪份工作需要你一天24小時盯著,只要你願意,你總能抽出時間來分給孩子一點。

二、平等的尊重

之前看《爸爸去哪兒》對黃磊教育孩子的一幕印像很深。

有人送給女兒多多一隻小狗,多多很喜歡,愛不釋手。有個藝人的女兒貝兒也很喜歡這隻小狗,於是問黃磊叔叔,能不能給她玩一會。黃磊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對貝兒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應該去問多多。」

多多答應了,但是,當貝兒玩狗狗玩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把狗還回來,她跑去找爸爸幫忙。

黃磊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樣,而是說:「多多,你是姐姐,你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這樣的黃磊,把尊重帶給了孩子,也把選擇權還給了孩子。

他曾說過:「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孩子再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擁有自己的情緒,也會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這些都是應該被父母接納、重視、嘗試去理解的。父母要做的是:

■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批判孩子的表現。

■不要用成年人的價值觀去否定孩子的選擇和決定。

■不要用成年人的傲慢去輕視孩子珍惜的東西。

尊重孩子的感受,認同孩子的情緒,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這是尊重孩子最起碼的三個要點。

三、正確的示範

有一個很美的成語,叫「芝蘭玉樹」(比喻有出息的子弟),這個成語講的是東晉名相謝安家的子弟。

東晉的達官貴人都無比羨慕謝家:「謝安家的子女兒孫們,個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就像芝蘭玉樹生長於階庭中一樣,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絕。」

有人便問謝安:「也沒見你教導子女啊,他們一個個怎麼就成了芝蘭玉樹?」

謝安說了一句經典的話:「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狀態,往往是大人狀態的借鏡。孩子天生具備模仿能力,會讓他下意識地去模仿身邊人的舉動。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的模仿對方。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會用嘴巴教育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希望孩子閱讀,他們自己先拿起書,希望孩子養成好習慣,他們先嚴格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善良,他們先樂於助人。

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更優秀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你希望孩子怎樣成長,希望孩子未來有著怎樣的人生,那就怎樣去教育孩子,去培養孩子。

好的父母,都善於從家庭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發掘孩子的天賦,並適時引導,這才是成就孩子的教育之道。教在學校,育在家庭,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媽媽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03/147277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