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喝酒的人和不喝酒的人 誰的壽命更長?醫生給出4個實在的建議

老李,52歲,江西人,在當地做菸酒生意,一日三餐少不了酒,每天喝酒基本都是1斤起步,家裡人經常勸他少喝點,但他總說:「喝了這麼多年了,也沒事,想戒掉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這樣吧!」

然而一個周末的晚上,老李突然暈倒在店裡,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救治,搶救了將近4個小時終於從鬼門關回來了,可是老李出院後依舊嗜酒如命,過了幾個月,再次暈厥心臟驟停,最終還是不幸身亡了。

每天喝一點酒和滴酒不沾的人,誰更健康?

喝酒對健康有害這句話,就連老酒鬼都能耳熟能詳。「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舉觴觴先酒,為我驅憂煩」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曾在憂愁時小酌一杯,驅逐煩惱。只喝一點點酒,是不是對身體有益無害?

有不少傳聞稱,喝酒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女性每天喝一點紅酒,還能駐顏。但其實哪怕喝一點酒,它帶來的危害遠遠比優點多

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在2018年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喝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收益,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根本不存在!想要健康,酒精攝入就要0ml!

看這裡,有「老酒鬼」質疑:我都喝了這麼多年酒,身體一點反應都沒有,全都是瞎扯?!一點點酒,也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雖說中國現行的安全飲用標準是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5克,但這個值並不是鼓勵大家每天都可飲用一杯酒,而是給出一個身體健康警戒線(為了健康,不可超過15g)。

根據相關調查,相比完全不飲酒的人群,每日10g酒精(1罐啤酒)的人,發生疾病的概率提升0.5%

還有人堅信喝酒軟化血管,但美國心臟病學會經12年的研究,發現少量飲酒發生房顫風險增加8%,每天多喝一杯增加額外8%的風險

酒精由喉嚨進入食道,再流入肝臟代謝,在這一段胃腸道活動時,黏膜會吸收酒精,乙醛在人體內大量堆積,長時間攝入,酒精便成為人體肝臟的「定時炸彈」。

一旦爆炸,各種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等疾病就會找上門。

哪些人不適合喝酒

對於健康人來說,酒精的危害已然不小,還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對酒精更是要嚴格控制。

心絞痛的人:心絞痛藥物可影響酒精代謝,不僅容易使乙醛滯留,引發疾病。

糖尿病患者:酒精會阻礙肝臟對糖原的異生作用,與降糖藥疊加,會引起嚴重低血糖

高血壓患者:酒精會使血壓升高,很有可能導致血管破裂,引起中風危險

喝酒臉紅的人:喝酒臉紅的人,實際上是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基因有缺陷,是乙醛中毒的表現。

同樣是喝酒,為何中國人的肝更易被酒精摧殘?

Na姐發現,同一酒局,中國人更容易表現出臉紅的情況,而外國人好像怎么喝,都沒有任何醉酒徵兆。早前看到一篇報導,更是稱中國人的肝臟相對西方國家來說,更容易被酒精傷害。

當酒水進入體內,只能通過肝臟去代謝,這個過程中會經歷兩個分解步驟:第一步,乙醇脫氫酶(ADH)把乙醇(酒精)轉變為乙醛。

第二步,乙醛脫氫酶(ALDH)把乙醛轉變為乙酸。步驟中的兩種酶,可以稱之為「酒精代謝酶」。

但是,這種酶受遺傳因素影響,偏偏中國有一半以上人群都存在酒精代謝酶的缺陷,又或者是活性較差

乙醛脫氫酶活性差,意味著乙醛無法進一步代謝成其他產物而堆積在體內,就會表現出臉紅、心跳加速等現象。乙醛是一級致癌物,長期積累在體內,就會誘發整個消化道癌變的風險。

所以說,某些人天天喝酒,身體一點事兒都沒有,也是跟「運氣」有關。這類人先天基因完善,體內所含的乙醛脫氫酶和DNA損傷修復蛋白兩種物質足夠多,就會幫助轉化酒精。

酒精代謝能力好,自然也就不容易醉,且還能降低酒精對身體產生的危害。

如何喝酒不傷身?

臨近端午佳節了,餐桌上免不了觥籌交錯的場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拒絕敬酒,如何喝酒能把傷害降到最低呢?Na姐這就給大家整理出幾個小妙招:

喝酒前墊個底,喝酒前吃點澱粉類和高蛋白類的食物墊墊底,可以減輕酒精對腸胃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喝酒時這些食物碰不得,臘腸鹹肉、烤肉烤串這些煙燻燒烤食物,在酒精催化下致癌物質更容易被吸收涼粉涼皮中的明礬會讓血液流動變慢,也不適宜作為下酒菜。

小酒溫一溫,在加溫過程中,甲醇、醛、醚類等有機化合物,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揮發掉,可以降低酒的濃度。

多喝水,喝酒間隙,給自己灌多幾口白開水,可以幫助加速酒精從尿液中排出;喝酒後吃點西瓜西瓜是利尿水果,可以幫助酒精排出體外

飲酒傷身,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每日一小杯,有益健康」。如果身邊的朋友還在跟你勸說喝酒可以保健什麼的,請直接把這篇文章甩給TA。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NANA談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04/147301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