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醫院為什麼喜歡做化驗檢查 聽資深醫生實話實說

多次看到「悟空問答」中關於醫院看病要做很多檢查的抱怨和質疑,也有很多言辭激烈的評論,認為醫院做檢查就是為了賺病人的錢,醫生都是黑心等等。事實真相是什麼呢?聽楊醫生給大家講講這裡面真正的門道。

看病花錢的問題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內容,醫生自己看病同樣也得花錢

醫生開那麼多化驗檢查,到底是不是為了賺錢呢?

咱們國家很大,每個地區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差別,除了國家的醫院以外,還有越來越多的私立醫院,可能有醫院是通過化驗檢查這個環節來賺錢的,這一點楊醫生不能完全否認。但是以上海地區的三級醫院為例說,我敢確保沒有醫生以賺錢為目的來給病人做化驗檢查。原因如下

1)醫生開具檢查,收費是進入醫院的財務,這一部分收費與看病的醫生沒有直接關係。

2)同樣一個疾病,總體花費越少越好,花費多的醫生要受到管理部門的特別關照。

醫保部門每年每季度都會檢查醫院的數據,同樣,醫院每年甚至有些醫院每個月都會考核醫生的數據。這裡並不單純是醫保的患者,自費的患者同樣在考核的範圍內。記住,是費用越低越好哦。

現在的醫保部門不僅管醫保病人的收費情況,自費病人的收費情況同樣也在統計數據內

醫生為什麼要做那麼多的化驗檢查呢?

不論是門診看病也好,還是住院手術的病人也好,做檢查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發現身體上的隱疾,一方面幫助更準確的診斷和評估,另一方面排除一些潛在的風險。需要說明的是,西醫的醫生離開了化驗檢查,憑藉症狀和物理體檢,也可以診斷大部分的疾病,但是多數情況下做不到非常精準;現在有辦法搞得清楚一些,就沒有理由不搞清楚。

從風險的角度來說,則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醫學的風險。

這裡所說的「醫學風險」主要是指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併發症、後遺症等問題。化驗檢查越細緻,醫生掌握的信息越全面,自然風險就越低,這個道理不難理解。生命和健康是最可貴的,醫生比誰都理解這一點。通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幫病人治好病痛,這種成就感是不做醫生的人無法體會的;反過來說,治不好病遇到糾紛,這種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醫學風險與醫療糾紛簡直就是一對孿生姊妹,你說醫生怕不怕

2)法律意義上的風險。

目前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一旦出現了醫學問題,需要醫生提供證據,證明治療過程沒有過錯,我們通常叫做「舉證倒置」。如果拿不出證據,那就會被認為是有過錯。據我所知,全世界對醫生這麼苛責的國家並不多。這樣一種情形之下,醫生就必須儘可能的把化驗檢查做得詳細一點,一方面儘可能降低出問題的概率;另一方面,萬一不幸出現了問題,一些化驗檢查也可能作為證明治療方案無過錯的證據。

個體沒有改變法律的能力,只能根據法律的條款改變自己的行為,這是一種天然的趨利避害行為

通常在做手術之前需要做一些什麼檢查呢?(楊醫生是外科醫生,只能以自己最熟悉的部分給大家做解釋)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並稱三大常規);肝臟腎臟功能、血清電解質。

這是人體最基本的幾個指標,也是我們平時做體檢的時候最常做的。其中血常規可以發現白細胞、紅血球、血小板的數量和比例異常,可以診斷貧血、感染、以及血液病的基礎篩查;尿常規最常用來判斷有無尿路感染;糞常規最常用於篩查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寄生蟲等問題。

肝腎功能是對肝臟、腎臟功能的基本評估,此外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人體營養狀況;電解質水平則是反映人體內環境穩定的基本指標。

以上這些指標在人體內的變化是很快的,通常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能會出現非常大的改變,同時如果有異常也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調整。

化驗室是醫院不可缺少的一個部門,雖然不在一線,但是同樣任務繁重

2)凝血指標。

這是反映人體凝血速度的指標。如果凝血時間有明顯延長,通常不能做椎管麻醉,容易出現椎管內血腫;除非救命的手術,一般也不做手術,否則術中出血比正常要多得多。但是如果凝血指標顯示凝血速度過快,則出現血栓的風險增大,同樣需要調整,並做好相應的預案。

3)傳染病指標,包括肝炎、梅毒、HIV等指標的檢查。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化驗,很多七八十歲的老人會有意見,「怎麼還需要給我查「梅毒」呢,我人正派了一輩子,你們醫生歧視人嘛!」.......其實這幾個指標的檢查很有意義。一方面篩查傳染病;另一方面是對其他病人的保護。比如傳染病病人用過的手術工具和手術室都是需要特殊處理的,這樣才能保證在TA後面做手術的病人不被傳染。

「性傳播疾病」是令人生畏的,在工作中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其他的病人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4)心臟的檢查,包括心電圖、心臟超聲、甚至冠狀動脈CT等。

如果把心臟比喻成一個房子的話,我們習慣上把心電圖稱為檢查電路,心臟超聲稱為檢查房間結構、門窗結構;而管狀動脈CT稱為檢查水管。通常年輕人只需要查心電圖即可,對於大多數老年人則需要檢查心臟超聲;有冠心病的病人甚至需要查冠狀動脈的CT,以及心肌酶方面的化驗。

心臟超聲是快速無創的檢查,觀察心臟各腔室的大小、厚度、活動度、瓣膜的開合、射血分數等信息

5)下肢血管的B超檢查

這一項檢查是下肢骨折的病人特有的。如果出現了下肢骨折,因為下肢血流緩慢、人體應激造成的高凝狀態、以及可能存在的血管內皮損傷,都可能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這是一個風險很高的併發症,一旦出現下肢深靜脈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有非常高的概率導致死亡。

所以,在下肢骨折的病人,特別是老年人,通常需要做下肢血管的B超檢查,如果出現了血栓的問題,需要在手術前進行處理,手術後也不可以使用機械壓迫的方式進行防血栓治療。

血管B超檢查是發現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那麼,為什麼以前的醫生都不做這些檢查呢?

在很早之前,的確是不需要這麼多檢查的,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以前的檢查設備不普及,輔助檢查非常昂貴。

好比說以前核磁共振檢查不普及的時候,很多時候是使用CT檢查來代替的,不是完全不可以,而是對於軟組織來說,核磁共振看的更清楚,還沒有輻射。打個比方說,以前出差很少坐飛機,都是做火車。隨著飛機出行越來越普及,現在出遠門做火車的少了,坐飛機的多了,越來越方便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核磁共振在我國的絕大部分縣級醫院已經普及了,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

2)以前的很多認識還不到位。

現在骨科手術後,特別是下肢的大手術後,通常會使用一些抗凝血的藥物,防止血栓的形成;而在20年以前,大家對於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認識還不足,那時候手術後不但不適用抗凝藥物,反而會使用一些凝血藥物,防止病人出血過多;更談不上為了防止靜脈血栓,去做血管的B超檢查了。

醫學觀點總是通過大量的醫學研究不斷的被證實、否定和更新

那麼,為什麼在其他醫院做過的檢查,到另外醫院還要重新做呢?

並不是所有的檢查都需要重做的,有以下這幾種情況時需要重新做

1)通常來說,影像學檢查報告的準確性在不同級別的醫院是存在一些差異的。

同樣一張CT或者核磁共振片子,經常出現不同的醫生給出不一樣的診斷,同時報告中寥寥數語傳達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通常影像學的報告在不同的醫院之間交流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障礙,專科醫生也更喜歡自己看片子。所以如果病人帶來的原始片子的話,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重新做檢查的,除非片子的質量很差。

專科醫生都是喜歡自己看片子的,不管是門診還是手術室都是一樣

2)時間久的化驗,會發生改變。

驗血的報告,報告大多數是機器自動生成的。只要檢測的機器合格,就不存在認為差別的因素。但是,血液檢查的報告在短時間內會有變化,所以對於時間比較久的報告,醫生會建議重新化驗。

3)病史完整性的要求。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住院期間。有些地區的醫院,住院病史對於輔助檢查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說最常規的一些基本檢查不能缺。那麼如果病人帶了外院檢查的報告來,這種外院的報告是不能保存在病歷之中的,因此就需要重新做一些化驗。

醫療文書是年輕醫生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特別是在我們國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骨科醫生楊豐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10/147543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