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香港的夜色那麼美:英雄本色往事

1986年的一天,40歲的吳宇森在酒吧和35歲的徐克互訴衷腸。

吳:三年了,我在台灣過得太委屈了,你知道他們怎麼說我嗎?

徐:怎麼說。

吳:票房毒藥啊,讓我回家去看錄影帶,看看流行什麼再拍什麼。

徐:我拍完《蝶變》也有人說我是毒藥。

吳:我不想再拍喜劇了,拍夠了。

徐:那就回香港嘛,我手上有個劇本,你來導吧。

吳:什麼戲?

徐:《英雄本色》。

徐克說的《英雄本色》是1967年龍剛導演的作品,主演是謝霆鋒的父親、「四叔」謝賢,講了一個出獄的黑道大哥被同門迫害的故事。那天在樓頂酒吧,徐克向吳宇森建議把這個故事改成警匪片,「把你這幾年的感受也寫進去」。

吳宇森提起了興趣,他隱約覺得這個類型的電影沒人拍過,幾瓶啤酒下肚,他看著窗外香港的黃昏升起豪情,「我們一起來改變香港電影吧!」多年之後,回憶起這一幕的徐克拿吳宇森打趣,「你那時說的好像是改變世界電影。」

1986年,幾個失意的電影人聚在一起,拍了一部開啟香港英雄片時代的電影,雖然它的情節異想天開、脫離現實,卻意外獲得了最多的共鳴,因為它講了一群犯了錯的人如何拿回尊嚴的故事。

毒藥發

說起票房毒藥,就不能不提八十年代初期的周潤發。發哥是苦孩子出身,小學畢業就離家打工餬口,幹過酒店服務生、洋行信差和售貨員,稍有疏忽就會被老闆罵一通後捲鋪蓋走人,可謂嘗盡人間冷暖。

1973年,18歲的周潤發被朋友慫恿去考邵氏兄弟的邵氏電影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面試那天,毫無表演經歷的發哥一念台詞就把眾考官嚇著了,沒人認為他是演戲的料,只有一位叫鍾景輝的考官投了通過票,因為他從這個充滿熱情的小伙子身上看到了明星的潛質。

意外成為第3期藝員後,窮小子周潤發開始了沒日沒夜跑龍套睡片場的生活。1976年,他主演了無線台的電視劇《狂潮》,跟他搭檔的女主角是當年港姐大賽的「最上鏡小姐」繆騫人。

<《狂潮》>

朝夕相處拍了一年戲,發哥動心了,但無奈書讀得不多,跟書香門第的繆小姐總是聊不到一塊兒,人家想探討張大千的畫,可周潤發只看過漫畫《老夫子》,再加上當時的風流大叔謝賢半路「殺出」,只能眼睜睜看著美人被別人抱走。

戀情無果之後,發哥著實失落了一陣,以至在電視劇《奮鬥》裡扮演志在振興家鄉的企業家時,總讓觀眾覺得多愁善感,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兩年後,新入台的6期小師妹陳玉蓮又走進了發哥的視線。

<《奮鬥》>

陳玉蓮的螢幕處女作就扮演了一個精神病患者,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氣質又讓她獲得出演《倚天屠龍記》小昭的機會,得以和當時無線台的當家小生鄭少秋、當家花旦趙雅芝汪明荃一起合作。

人氣漸旺的陳玉蓮沒有著急更進一步,因為他和周潤發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那時發哥主演的《上海灘》熱播,許文強火遍大江南北,陳玉蓮也想安心做他背後的女人。但是,據說發哥母親不滿意這位未來的兒媳,發哥陷入痛苦的兩難境地,一邊說著分手,一邊當著愛人的面喝下清潔劑。

後來被問起這段往事,周潤發說就像做夢一樣,醒來看見陳玉蓮守在床前,但「死」過一次的他終於決定放手。經過這段刻骨銘心的感情,被無線高層雪藏的陳玉蓮迎來爆發,接連扮演金庸武俠劇的小龍女和王語嫣,金老爺子稱讚她是最符合原著的小龍女。

反觀周潤發,他在1983年閃婚又閃離後,開始遠離電視劇,接拍小成本電影,雖然有讓人叫好的作品,比如許鞍華導演的《胡越的故事》,但是票房一直在幾十萬到幾百萬之間徘徊,是「實至名歸」的票房毒藥,人送外號「毒藥發」。

<《胡越的故事》>

1986年,籌備《英雄本色》的吳宇森想到了「毒藥發」,就把他叫來看劇本,當周潤發看到那句「我等這個機會等了三年,不是為了證明我比別人威,只是要證明我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奪回來」的時候,激動地說,「衰了三年,這就是我的台詞啊!」

過氣龍

周潤發說自己衰了三年,但期間好歹還拿過金馬獎的影帝,《英雄本色》裡演他大哥的狄龍才是真的「人到衰年」。

狄龍原名譚富榮,是廣東新會人,他爸娶了兩個老婆,他媽媽生了二子三女,小時候住在木屋區,經常吃不飽飯,穿的鞋都是最廉價的白色帆布鞋,鞋面跟鞋底是分開的,需要用魚線把它縫起來將就穿著,媽媽跟他說,「東西破舊不要緊,最緊要的是乾淨」,所以狄龍每天都會洗那雙鞋。

有一回大太陽天在學校操場排隊,狄龍被曬暈了,剛要往地上倒,腦子突然過電般想起鞋底有個大窟窿,愣是靠意志又站起來了,可見面子在他心裡有多重要。

十幾歲時,狄龍長得又高又瘦像根竹竿,當時他已經退了學在尖沙咀的洋服店做小學徒,每天的工作是在地上撿掉落的大頭針。撿了三天,狄龍回去跟母親訴苦,「悶到死,我不做啦」,後來姐夫找人給他換了一家洋服店。

別人三年出師,狄龍只用了一年半就升做設計師,因為他故意把飯煮得很難吃,師父只好教他技術,設計師的工作幹了一年半,狄龍又覺得悶了,正好有天看報紙,邵氏招武術訓練班學員,他就報名考了進去,藝名譚榮。

<狄龍>

讓狄龍沒想到的是,邵氏學員每個月的工資才四百,每年會加一百。業餘時間,他還會到洋服店兼職,有天邵氏當紅女星丁紅去買衣服,店裡夥計跟她說,「看,那個人也考進了邵氏」,丁紅把狄龍叫過來說,「後生仔,別進這行呀。」

那時候,狄龍一心想的是從一千多個學員中脫穎而出,然後把演戲當作終身職業。很久之後他才明白,演藝公司要的是一代新人勝舊人,跟這行比,做洋服才更容易成為終身職業。

1969年,23歲的狄龍遇到了自己的貴人,武俠片大導演張徹。張徹從十個新人的試鏡中挑中了狄龍,在他首部現代片《死角》中出演男主角。據長期為邵氏寫劇本的倪匡回憶,當時張徹拿著一本新人照片相冊給他和蔡瀾看,大家都覺得那個叫譚榮的小伙子能紅,張徹還給他改了個藝名,「像法國的阿蘭·德龍那麼紅好不好,你就叫狄龍吧。」

<狄龍和張徹>

《死角》之後,狄龍成為張徹的御用男主,主演了《新獨臂刀》《報仇》和《十三太保》,1973年他在張徹力作《刺馬》中出演反派角色馬新貽,獲得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自此和片中男主、多年搭檔姜大衛產生嫌隙,促使他轉投另一位武俠導演楚原,演出古龍小說中的大俠,狄龍版的楚留香和傅紅雪讓他風靡影壇。

受片場「暴君」張徹影響,狄龍在邵氏當紅的那幾年也是豪氣沖天,同門兄弟午馬時運不濟,演配角只有兩萬片酬,終日借酒澆愁,狄龍找到午馬的導演鮑學禮,直接從自己的六十萬片酬里給午馬撥過去了十萬。

拍《大海盜》的時候,劇組坐船出海,有個武替暈船難忍,但不敢跟導演說,就悄悄跟狄龍說了,狄龍叫了一艘船送他上岸,這個武替就是時年19歲的成龍。當年成龍還托人找到古龍,想走個後門要個角色,被古龍的一句話把眼淚都說下來了,「我的小說是給狄龍、姜大衛拍的,不是寫給你拍的」。

那時,成龍每上演一部武打片,就會被狄龍的武俠片「暴錘」,以至成龍每回見到狄龍都會雙手作揖地說,「老豆,拜託你別整天打『我』啦!」有回成龍非要拉著「老豆」喝酒,說到自己不紅哭得昏天黑地,狄龍一開始還輕聲勸他,「淡定一點,慢慢來」,最後對著淚眼朦朧的成龍喊,「開麥啦,收聲!」成龍一驚,果然不再哭了。

1985年,狄龍和邵氏的合約到期,以往每當合約還有一年多到期的時候,方小姐(邵逸夫太太)就會找他談續約,十幾年從來如此,而每當拍戲遇到低谷的時候,張徹、李翰祥、楚原幾位大導演也會助他重回巔峰,但是這一次,狄龍收到了邵氏的一封信,裡面只有一行字,「謝謝你多年來為公司做出的成績。」

離開邵氏,狄龍連BP機都不會用,幾個月沒接到戲的他給方小姐打電話,秘書總是說,她不在,晚點回你電話。不甘心的狄龍又給一直想挖他的嘉禾公司創始人何冠昌打電話,以前他在邵氏時,何冠昌整天打電話約飯,如今換成他秘書整天說他不在香港,連一直叫他「老豆」的成龍也改口叫「龍哥」了。

<狄龍>

接連被拒絕,狄龍大哥般的自信蕩然無存,甚至想過退出電影圈。最焦慮的時候,狄龍也接到過無線的邀約,但都是要他演主角的師父、老爸或師伯。關鍵時刻,午馬的一句話點醒了他,「狄龍,你幫人跟你求人大不相同,別什麼都接,做壞了自己的名聲。」

就在這時,同門師兄弟吳宇森打來了電話,「龍仔,聽說你不做大哥很久了。」

崩潰森

1980年,香港電影人黃百鳴、石天、麥嘉創立新藝城影業。開山之作是紀念喜劇大師卓別林的《滑稽時代》,導演叫吳尚飛,其實就是吳宇森,因為他當時在嘉禾,不好用本名出來接私活。

《滑稽時代》投資一百萬,票房賺了五百萬,幾位老闆都勸吳宇森轉會,但當時他在嘉禾幹得風生水起,就推薦了香港新浪潮電影旗手徐克。轉過年來,徐克就憑藉《鬼馬智多星》拿下金馬最佳導演和七百萬票房的成績。

<吳宇森>

幾年後,在嘉禾拍膩了喜劇片的吳宇森轉投新藝城,因為當時有位高層許諾,你過來就讓你拍想拍的東西,當時吳宇森最想拍的就是獨行殺手的故事。可是到了新東家後,他被要求接替張艾嘉到台灣開拓市場,而且還是拍喜劇片。

據張艾嘉回憶,那時候吳宇森每晚都會喝醉,然後跟她在電話里嘆氣,「我太慘了」。

幾部票房撲街的喜劇拍下來,吳宇森被視作過時的導演,有人說他已經不能吸引潮流了,吳宇森問什麼是潮流,那人指了指電影院門口的海報,全都是那種搞怪的鬧劇。

1985年,吳宇森拍了最後一部喜劇片《兩隻老虎》,這是部賀歲片,公司找來了紅星潘迎紫,給她開了百萬片酬,合約還註明她近期不能接電視劇,要把關注度全都留給電影。

為了助吳宇森翻身,黃百鳴親自寫了劇本的第一稿,還邀來泰迪羅賓友情出演,徐克也趕來客串,但天不遂人願,票房又撲街了,吳宇森也到了崩潰的邊緣,以張徹副導演入行的他知道自己能拍出不一樣的電影,但再拍喜劇他真的受不了了。

<吳宇森和泰迪羅賓>

心裡最難受的時候,吳宇森想起了和恩師張徹並肩拍戲的日子,張徹愛發脾氣,每到這個時候,就有人偷著給他打電話,吳宇森到了片場就夸昨天的樣片拍得好,還模仿演員的動作,他一學張徹就會哈哈大笑,忘記發脾氣的事。

吳宇森當年也想當演員,但是張徹勸他還是專心在幕後為好,男主就讓龍仔他們去演好了。在片場或剪輯室,張徹會問他的意見,然後傳授自己的經驗。張徹很重視吳宇森的意見,經常讓別的導演按他的意見改,搞得其他人有怨言,吳宇森單飛前,特意給張徹寫了紙條解釋和道歉,「我從你那裡學了很多東西,但是現在外面有人找我做電影」。

<吳宇森和張徹>

吳宇森26歲成為導演,有天他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鏡頭,「男主的劍在雪地上一甩,血就灑在地上」,這個新奇的手法驚艷到了他,一打聽導演叫徐克,所以他才向新藝城的老闆推薦從未謀面的徐克。

往事如煙,後來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為報知遇之恩,徐克把自己想導的《英雄本色》拿出來,給了在困境掙扎的吳宇森。

回到香港後,吳宇森發現當時的年輕人對傳統和信念這種東西很不在意,日本歌星留半邊頭髮,他們也去留半邊頭髮,坐電梯時還會在他面前吐口水,所以他希望《英雄本色》能喚回已經被人們遺忘的信用、承擔和義氣,給電影的英文名起作「A Better Tomorrow」,還把那首童聲合唱的《明天會更好》放在影片高潮之前。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往事叉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10/147549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