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孩子經常無端發火 是天生暴脾氣嗎?看看腦科學的解釋

孩子的情緒就如六月的天,說變就變,前一秒還陽光普照,下一秒就有可能起了炸雷,讓人防不勝防,又莫名其妙。

昨天下午兩點,大兒子就去籃球館打籃球了,4點結束訓練,回家後就一直在小區的籃球場和小夥伴們玩,我做好晚飯,大概6點鐘,去樓下叫兒子回家吃飯,我剛一開口,兒子就暴跳如雷,「我還要玩,就要玩,不吃飯!就知道催催催。」然後他就騎著自行車,不情願地回家了。

我特別惱火,感覺自己沒做錯什麼,孩子在外面已經4個小時了,叫他回家有什麼不對,為什麼孩子的情緒會突然暴跳如雷,簡直讓人無法理喻。

揭秘孩子的「失常」行為

相信家長們都曾感受過孩子的這種「失常」行為,對於孩子的「失常」行為,我們常把它理解為孩子脾氣不好,會習慣性地責備他,懲罰他。事實上,孩子莫名地發火,是因為他與父母的感情紐帶斷裂所致。

感情紐帶也稱鏈結,是指人與人之間形成的一種親近的人際關係,也指人與動物之間建立的聯繫。感情紐帶通常在浪漫夥伴、密友和親子產生和發展。這種聯繫是以類似於喜歡和信任的情感為特徵的。感情紐帶和普通的好感有所不同,它是一種相互的、互動的過程。

建立與成人的感情紐帶,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與食物一樣不可缺少,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的關係親密、融洽時,他的大腦神經通道就保持暢通,使其能夠感知、記憶和思考。

如大腦的自我保護中心腦幹承擔著協調反應、心率、呼吸等基本生理機能的工作;神經系統中的社交和情感中樞,負責感知孩子身邊的人的情緒;前額葉皮層則負責理性、衝動控制、短期記憶、判斷、以及注意力管理的神經系統。

當孩子能夠感知到與父母的感情紐帶時,腦幹、神經系統中的社交和情感中樞,以及前額葉皮層都能正常工作,孩子就能感到安全與愛,能夠認知、與人合作,還會注意到他人的需要。

經常聽一些家長抱怨孩子很難溝通,真心實意地為孩子著想,好聲好氣地和孩子說話,孩子卻一句聽不進去,還出言不遜,頂撞父母,令家長十分不解,責怪孩子不懂事,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感知不到與父母的感情紐帶,他就無法正常思考,意識不到父母是愛自己的,不會理睬父母,或對父母無端地發火。

孩子情感受到傷害之後會怎樣

孩子很容易喪失對感情紐帶的感知,比如父母的批評、責罵,一個不友好的眼神,都可能讓孩子感到害怕,認為父母不愛自己了,而孩子是最怕父母離開自己的,孩子越小,這種恐懼感越強烈。

比如,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什麼都沒有說,就偷偷地溜走了,孩子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了,父母不要自己了,這種深深地恐懼感會讓他記憶深刻。下次再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孩子會抱著父母的大腿不撒手,嚎啕大哭。

即使以後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了,但這種父母不辭而別的經歷也會讓他心有餘悸,如果哪一天父母接他晚了,他就會非常焦慮,脾氣暴躁,做出很多令人不解的行為,甚至不再相信他人,但我們可能已經忘記了孩子第一次入園的情況。

孩子情感受到傷害後,會變得非常脆弱。或許你無法理解一個成年人夜晚的時候為什麼不敢一個人住,這大多都是過去不愉快的經歷造成的,那些揮之不去的陰影常常在一些類似的情景中跳出來,左右人的情緒。

當然,孩子不可能生活在真空裡,我們即使很努力,也無法做一個十全十美的父母,讓孩子感知不到與父母的情感紐帶也會時有發生,不過我們不必難過,孩子天生具有治癒創傷的能力,當孩子發脾氣、暴跳如雷時,往往是他在試圖修復斷裂的感情紐帶。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發現,孩子在發完脾氣後,心情就會好起來,我們和他溝通也會變得很舒暢,前提是我們要暫時包容孩子的「失常」行為,事後再與之溝通,切勿對孩子的行為不理不睬,關注他,傾聽他,給他一個擁抱,都能讓他感知到父母的愛,重新建立起與父母的感情紐帶。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溫情的、積極向上的父母,這將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智力的發展。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沛澤媽讀心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24/1480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