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打就打唄 不然我就沒媽了」 7歲男孩說出的話 不免讓人心酸

"再不聽話就要打你屁股了啊""下次再考不好,等著吃棍子吧""手伸出來,這麼不聽話就要打"……想必各位寶爸寶媽對這些話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不論是我們小時候還是現在為人父母,遇到自己"猴孩兒"撒野的時候,總會忍不住來了脾氣,總會忍不住想用暴力解決

可是暴力真的能夠讓孩子心服口服地聽話嗎?最近網上有一個7歲男孩說出的話,不免讓廣大網友覺得心酸。小小年紀的他究竟是在什麼樣的家庭教育下,才會說出"打就打唄,不然我就沒媽了"這種令人心疼的話呢。

這位小男孩其實來自單親家庭,由媽媽一個人帶大,對於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孩子的壓力我們可想而知,肯定比普通家庭更加艱難。所以這位小男孩的媽媽脾氣極為暴躁,心情一不好就拿孩子出氣,最讓人覺得恐慌的是這位單親媽媽甚至還會用刀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也就是這次下手太重,小男孩才有機會到醫院接受治療,也才會在被詢問傷口怎麼來的時候,說出"傷口是自己弄的,自己與媽媽相依為命,她想打就打吧,不然我連媽媽都沒有了"這樣的令人心酸的話語。

小男孩懂事的言語中卻又充滿了現實的無奈,不禁讓每個人心疼,也產生了反思,家庭暴力對於孩子來說有著極大的不良影響。

家庭暴力究竟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

造成性格缺失

其實小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他們本來就是容易受到驚嚇的弱小群體,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對孩子灌輸語言暴力或者行為暴力,那麼這個小孩子多數會形成懦弱、自卑的性格。他們害怕別人使用暴力,因此會過於自我保護,導致怯懦、膽小的性格出現,這樣在家庭暴力的童年陰影籠罩下成長的小孩也就無法擁有健康的心理,無法形成外向、勇敢的性格。

形成暴力傾向

家庭暴力雖然是父母的行為,但是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潛在意識里都會形成暴力傾向。當他們有能力的時候,或許他們就會開始對父母使用暴力,或者當他們遇到弱勢群體時,他們可能會使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優越感。這些不健康的心理都是父母在使用暴力教育過程中忽視小孩內心活動的後果。

想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需要保證家庭氛圍的和諧,孩子在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長大才能夠擁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較好的性格。

那么正確的家庭氛圍需要依靠什麼來營造呢?

1、讓孩子學會認錯,並承擔責任

都說成長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只有犯錯之後,孩子才能從中汲取教訓,以致於有進一步的成長經驗。因此,寶爸寶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自己承認錯誤,並讓他們給自己一定的懲罰,這樣孩子才能形成知錯就改的性格,也能夠明白犯錯是有代價的。

2、用平等的態度與孩子進行溝通

在教育的過程中,寶爸寶媽總會忽視自己的寶寶真的還只是個寶寶啊,他們可能不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總會忍不住"惹火"父母,所以寶爸寶媽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試著理解他們這樣做的原因,這樣也才能夠更加了解孩子、加深你們的感情。

家庭應該是個充滿愛的地方,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家庭充滿暴力和陰霾,孩子是我們帶到這個世間的小可愛,他們沒有選擇來不來的權利,他們只有父母的陪伴,他們只想要父母的愛。所以,不論你帶孩子多麼辛苦、不論你有多少難言之隱,請不要將暴力帶給孩子,請給孩子最純粹的愛。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蘭蘭聊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726/148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