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最傷人的不是拳頭 而是舌頭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你對孩子說過以下這些話嗎——

「你這孩子這麼調皮,再調皮就不要你了」嗎?

「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看人家xxx都比你強」嗎?

「你這個豬腦子,怎麼這麼傻呢」?

……

是的,這些話就是「語言暴力」,它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

可能只是你的一時氣話,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稍不注意,可能會釀成「悲劇」,給孩子的心理陰影很難抹去。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隨處可見

一提到「語言暴力」,我就會想到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母親,那位重男輕女從、讓人氣得七竅生煙的母親。

劇中有一幕是明玉跟母親爭執,母親直接懟她說:

我們給你吃,給你喝,養你這麼大,我們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別用我們錢吶!

這個鏡頭給我觸動很深,因為過於真實

類似的話我父母在我小時候也這樣對我說過,甚至要更加「入木三分」。

對孩子來說,父母、親人的一番氣話,對他造成的傷害很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彌補

家庭中的語言暴力太多了,有很多家長說話real耿直、口無遮攔,脾氣說來就來,俗稱「炮筒子」,並且自我感覺良好:

我這個人就喜歡說話直來直去」。

在家庭中,常見的語言暴力有三種類型——

居高臨下的蔑視與苛責,如「你這麼不懂事!」

否定態度的束縛與恐嚇,如「你要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

經常拿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如「你看看鄰居家小朋友都比你懂事!」

父母的一番氣話常常不經過大腦的思考,會很容易中傷孩子。

因為孩子一直非常依賴你、信任你,假如你戳痛了他的自尊心,或者讓孩子感覺自己在你的心裡已經沒有地位了,孩子就會莫名地恐慌、自卑

台灣兒童權益聯盟在2016年曾展開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51.2%)的家長曾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

有時孩子也是無辜的,尤其是在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們非常容易被當作「出氣筒」被各種指責。

對此有人辯駁:「我們人並不是語言藝術家,不能句句話都讓別人滿意。」

可能每個人都對自己身邊的親人說過氣話、傷了他們的心,但過重的傷害可能會給那個人的心留下一輩子的疤痕

真實案例投稿分享:

@陳墨雪:

小學四年級,期末考試數學只考了89分,我爸不滿意,直接把試卷給我撕了,說「笨死你算了」。然後我拼命努力,做遍了六年級的奧數題,初中一直名列前茅;

高二,有次統考考了年級第一百名(年級共1000多人),退步了,回到家我爸說:「退步了還有臉跟我說話?」所以我拼命學習,只想逃離。

高考沒考好,他各種冷嘲熱諷:「呦,你平時挺厲害,關鍵時刻怎麼就不行了?」所以我拼命學習拿獎學金,畢業後拼命工作,努力掙錢。

有人問:「你就不能回去嗎?」

懟了,哭著爭辯、絕食、離家出走不知多少次,沒用的。每次都被他冷言冷語的蔑視壓下來。

至今他都覺得自己是個教子有方、牛逼閃閃的父親,因為我在別人眼裡優秀了很多年,但我至今我都在家裡找不到一點自信、被愛和存在感。

你可能逃過了自己的父母親,但逃不過快言快語的戀人,逃不過嫉妒小氣的同事、朋友,逃不過刻薄的婆婆,逃不過那些心裡長著刺的鍵盤俠

大概生活就是這樣的吧,酸甜苦辣咸

以愛之名的危害

父母的語言暴力,往往打著愛的名義去管教和控制孩子,這是用語言的手段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志的方法,父母可能全然不自知。

這種方法雖能一時間將孩子「鎮壓」,但同時也真實傷害著孩子的身心發展,致使其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甚至有孩子不堪其重,直接了結自己的生命

之前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位姑娘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極度沮喪,可就在這時,父親說了一句:「考得這麼差,怎麼不去死啊!」

明明是父親的一句氣話,但那個女孩已經受夠了這一切,忍無可忍,絕望地留下一封「讓你失望了」的遺書就跳樓自殺了。

輿論尚且能「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何況自己的親人的那番話呢。

據悉,早在2014年,謝勇導演憑藉《語言暴力》這組作品獲得第57屆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

謝勇坦言,作品的靈感主要來自於幾位少年犯。他發現這些少年犯的父母都曾用語言暴力傷害過他們。

影片發人深省。他採訪了幾位少年犯,並且他把幾個與語言暴力相關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詞,做成了影像中少年殺人的「武器」,比如「」、「斧頭」。

《語言暴力》劇照圖

「豬腦子」、「廢物」、「丟人」、「你怎麼不去死」、「就知道吃」,這幾句暴力語言拼成的武器震撼了很多人,而這組作品的素材正是來自生活。

你的語言暴力正在毀掉孩子——

語氣輕蔑的父母,很可能養出迴避型的孩子;

常常忽視孩子的父母,可能養出矛盾型的孩子;

邏輯混亂的父母可能養出沒有判斷力的孩子。

此外,語言暴力還會讓孩子出現如下特質

1、孩子還會無比自卑

因為自己的親人的語言裡透露著各種蔑視、攻擊性、不信任,導致孩子自我攻擊

2、人際關係敏感

語言暴力讓我在很小就懂得的一個道理是:親密傷人

尤其是父母,對於還沒有建立完整人格的孩子經常說話帶著攻擊性,這會讓孩子在自我接納、人際關係、情緒等等很多問題上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3、表達障礙

常常被否定的孩子,本身就擁有逃避、自卑心理,這就促使了孩子不能自如、自然地向別人表達愛意、讚美、憤怒等情緒,進而影響正常生活

做情緒的主人

從家長的角度講,我也是一名家長,不得不說,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並不全是因為孩子做錯的事,也可能來自於工作和生活中壓力

因為親人總不會離開自己,所以我們總會忍不住的把自己所有情緒都向最親近的人宣洩,或者無意之間遷怒於孩子。

因此,當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做不良情緒的終結者,再跟孩子去交流。

1、孩子犯錯時,冷靜冷靜再冷靜

因為大部分孩子犯了錯,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他們本身就是恐懼、失落的,非常害怕父母責怪自己。

所以你要給他一個解釋和改正的機會,並告訴他犯錯一點也不可怕,誰都會犯錯,只要改正就不會嗔怪他。

2、把厲聲苛責變成鼓勵

孩子在自己臉上、身上畫了很多水彩,這時很多父母會直接警告說:「不許這麼做,你真是個髒孩子」或者「你要再這樣媽媽不給你買水彩筆了,不愛你了」。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個方式,告訴他:「哇,你是在臉上畫了一隻小獅子嗎,真棒!但是媽媽有更好的建議。」

然後再去一步一步引導他怎麼畫、在哪裡畫更好。兩種不同的做法,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完全不同。

過多的責備,孩子可能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第二種,孩子因為害怕,所以不會再亂塗亂畫,但可能以後再也不會碰畫筆了。

而鼓勵和引導,即保護了孩子的成果與自尊,又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更想學畫畫。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本身就是避風港,你的語言、鼓勵才是溫暖和照亮孩子心靈的燈啊~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熊貓兒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02/148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