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馬克龍抵達黎巴嫩災區 救助姿態引發論戰

法國總統馬克龍造訪黎巴嫩貝魯特勘災

8月5日,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存放多人無人聞問的2750噸硝酸銨發生大爆炸,破壞力驚人炸毀整個貝魯特港,其爆炸衝擊連兩百多公里外的賽普勒斯都感受得到。該場爆炸目前造成137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整個貝魯特市幾乎半毀。

不到兩日,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6日造訪黎巴嫩,除了會見官方政要之外,更深入災區與災民對話,受到不少對黎巴嫩政治失望民眾的歡迎和訴願。馬克龍更發表公開記者會,高調強調法國與黎巴嫩站在一起,全法國上下將會提供黎巴嫩必要的援助,並要求黎巴嫩進行必要的改革。

馬克龍深入災區傾聽民意,令當地官員汗顏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馬克龍造訪了距離爆炸地點只有幾個街區的貝魯特老街區 Gemmayzeh(亦是法國舊殖民建築集中地與基督居民社區),近距離地與受災戶交談,並聆聽消防人員簡報,受到民眾夾道圍觀與歡迎,由於至今尚未有黎巴嫩本地政治人物這麼近距離與民眾接觸,馬克龍的動作引起不少討論。

網絡上甚至出現聯署書,要求未來十年內法國接管黎巴嫩,至今獲得將近六萬個簽名。聯署中寫到黎巴嫩官員的無能讓國家來到崩潰邊緣,黎巴嫩應該回到法國託管狀態來建立乾淨可運作的政府。

在隨後的記者會當中,馬克龍發表長達10多分鐘演講,強烈地強調法國會堅定地提供黎巴嫩必要的協助,並且呼籲黎巴嫩進行必要的政治與經濟改革,並聲稱援助將會直接送到災民手上,不會被當地貪官污吏上下其手,發言尺度甚至超過一般的國與國援助。

「整個法國都與黎巴嫩站在一起,法國從最高到最低階官員都提供協助,因為我們相信可以動員整個社群提供協助。」

「我們想要告訴你們,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甚至超過我們提供的援助。」

「我們不會開空頭支票交給一個人民沒有信心的政府,因此我誠摯地希望在接下來幾周看到改變。」

法國將目光大力投注在黎巴嫩有跡可循,才在兩周前7月24日,法國外長勒德里安(Jean-Yves Le Drian)造訪了黎巴嫩當地學校,承諾提供1500萬歐元支持當地法文學校,而且已經捐贈5000萬歐元給黎巴嫩醫療體系作為對抗中共病毒疫情之用。勒德里安也呼籲黎巴嫩進行改革,並趕快解決內部政治分歧接受IMF的財政改革計劃。

黎巴嫩與法國關係緊密,法國與當地天主教馬龍教派在十字軍時期以來就建立聯繫,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黎巴嫩與敘利亞被安排由法國託管,直到1943年黎巴嫩獨立。

黎巴嫩同時是人口外移大國,本地人口約500萬,但外國僑民卻高達1500萬,其中居住在法國的約25萬左右。至今法語仍是黎巴嫩學校必學的第一外語之一,與英語並列。

黎巴嫩經濟在中共病毒到來之前就處於危機當中,債台高築,去年九月開始外匯存底不足,提領現金困難,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差距拉開。今年一月黎巴嫩政壇動盪,前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因為大規模抗議而引咎辭職,換上技術官僚為代表的迪亞布內閣(Hasan Diab)。

法國總統造訪貝魯特,民眾聚集

法國殖民歷史,引發爭論

儘管馬克龍的突如其來高調協助如給黎巴嫩人雪中送炭,但並非每個人都看好前殖民地宗主國法國的好意。例如在新聞中馬克龍受到居民歡迎,乃是因為他造訪的是天主徒為主的街區,而傳統上黎巴嫩天主教徒與法國關係緊密,從小就學法文並往往在法國有親戚。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法國殖民者已經離去,沒有理由再以高高在上救世主的姿態協助黎巴嫩。

在 AFP中東記者的推文底下就引起論戰,內文片段是馬克龍稱將「幫」黎巴嫩提出新的政治藍圖,如果沒有進展他將回到黎巴嫩「承擔政治責任」。底下線民抨擊法國隱藏的殖民心態仍未散去,黎巴嫩不需要另外一次法國殖民。也有人認為法國從十字軍時代以來就是黎巴嫩歷史一部分,法國託管時期(1923-1943)黎巴嫩反而過得比較好,如果可以再次託管也好。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07/148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