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一流高手 早就想明白了這10件事

作者:

為什麼公司里最拼命的人

往往績效最差?

如果你經常刷公眾號文章,肯定看到過不少勵志文章,它們大多數圍繞著一個主題:拼命加班的工作才是真工作!努力上班的員工才是好員工!

打了雞血般的文字煽動人們在工作中賣力賣命。

其實這種觀點,坑了很多人。

如今,反對拼命工作的聲音越來越多,大多來自作家、程式設計師、設計師等創意工作者,因為靈感絕對不是拼命工作十幾個小時得來的。

其實,每周40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就夠了,足夠產出優質的活兒,足夠保持競爭力,足夠把所有的工作做完。

剩下的時間你可以認認真真讀完一本書,增加知識儲備,做一個認真生活的普通人。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達爾文一生出版了19部著作,其中包括《物種起源》。而他每天只工作4到5個小時。

獲得普立茲獎的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每天只寫作5個小時。在每一個寫作項目完成之後,他會給自己放一整年的假,打打遊戲做做飯,然後再開始另一個項目的創作。

很多人做完自己的工作,還會待在辦公室尋找別的活兒干,把所有的工作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一絲空隙都沒有,時刻都處在忙碌之中,日復一日。

時間長了,身體疲憊,體力變差,對工作的興趣也沒那麼高了。

如果每個星期40個小時做不完工作,你要考慮哪項工作是最重要的,優先完成重要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延長工作時間。

學會做時間的主人,做事高效才是王道。

而利用時間的一個妙招就是:不做不值得做的事情。

比如,開一些無用的會議,領導叫大家都去開會,開了2個小時會,講的事和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或者只有5分鐘與自己相關,自己只是拿來「充場」,這就是不值得做的事。

這樣的公司,也不會長久。

你要砍掉80%無意義的事情,集中精力做那20%最頭部的事情。

老闆半夜發微信

你立即回復,是忠誠的表現?

老闆半夜在微信群里發了一條消息,立馬就會有人回復,第二天早上有人因為自己睡的太早,沒能回復消息後悔不已。

在他們眼中,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獲得老闆的表揚,是證明自己忠誠的表現。

其實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是需要犧牲自己所有時間的。

睡眠時間太少會導致工作效率變低,手中的文件讀著讀著就發現字在漂浮,眼皮打架,一行都看不進去。一點小事就容易暴躁,做事也沒有耐心,影響自己也影響同事的上班體驗。

如果睡眠不夠,精英也會變成蠢材。

對領導者來說,睡眠不足更是致命的事情。

領導者是一個團隊的靈魂,需要雙倍的同理心和領導力,因睡眠不足導致的脾氣暴躁,時間長了,整個團隊也會陷入「陰雲」之中。團隊的氣氛變得壓抑無比,員工之間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捲入無辜的人。

有人會說,熬夜是為了做更多的工作。那麼不如試想,早上清醒的時間都沒能做完的工作,到了深夜真的有精力做完嗎?

隨口問了問身邊連軸轉了兩周的人,他們已經記不清自己上周某一天熬夜都幹了些什麼工作。

我們應該做的是:好好睡覺,睡夠8個小時。用於睡覺的時間絕對不是浪費掉了,而是能讓人擁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去面對接下來的工作。

義大利奢侈品牌創始人布魯內洛·庫奇內利禁止員工在下午5點半之後工作,因為他深信,下班之後還發電子郵件無異於員工的私生活。

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

在每件事情上都力求完美

有些員工喜歡死摳細節,讓工作的每一處都做到十全十美,沒有一絲漏洞。

他們永遠緊鎖眉頭挑錯誤,即使很晚了還會和人討論工作中的問題,讓大家壓力很大。

並不是說追求完美不好,也不是鼓勵大家潦草做事。

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成果傾注很多心血,到收尾階段,即使有些地方做的不是那麼好,也依舊要為自己鼓掌。

試圖把每件事做到完美到極致,是有些浪費時間的,徒增自己的壓力。

比起工作中重要的環節,細節其實沒那麼重要。

當我們投入全部精力把件事做到了100%,那麼相當於用100%的精力做了一件事。如果把精力平均分成5份,用20%的精力,把某件事做到80%,這樣一來我們就相當於做成了5件事。

在一些極其重要的工作上,偶爾死摳細節,比起平均用力,可以讓你在工作中更出類拔萃,也更「划算」。

總以為喊口號

是提振人心的唯一辦法

好萊塢大片《復仇者聯盟》中,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whatever it takes.(不惜一切代價)。整整五部電影圍繞著這一句台詞,讓英雄們經歷了重重磨難最終讓世界重回和平。

電影不是生活,生活不需要太過熱血的口號。

我們只是拼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務的人,而定下截止日期的人往往不需要做太多工作,和平年代不需要上刀山下火海,再說這種令人無比振奮的話就顯得有些多餘。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馬雲,家裡都要揭不開鍋了,在外面被拒絕之後,回家面對合伙人還能說:「我今天拒絕了30個投資人。」

清晨在路上看到過兩列站的齊刷刷的年輕人,身穿藍色的制服,身上背著外賣箱子,東倒西歪的頭盔像經歷疲憊後的黃昏。

一個中年男子正在用「企業文化」給他們訓話。整齊劃一的口號像一排排小而密集的子彈,射穿過路人昏沉的大腦。喊過五六次之後中年男子也累了,「企業文化」被他狠狠啐在地上。

「跪下,然後有信仰」是這類公司的慣用信條。

喊口號最容易聯想的是戰士出征前的擊鼓吶喊,高考誓師大會上的群情澎湃,而馬路邊的口號不過是對這二者拙劣的模仿。

它披著宗教意志的外衣,背地裡還是向世俗社會伸出了手。

說話的人把喊喊口號當成手段,達到自己賺錢的目的。所有人都能參加,為了賺錢,他們要製造更多的熱鬧。

太聽話的員工很難升職加薪

一個公司里大致分為兩種員工:聽話的和不聽話的。

不聽話的員工總和老闆抬槓,對老闆的提議總給出反對意見,由著自己的性子來。聽話的員工對老闆的安排絕對服從,跟著公司的計劃走。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喜歡誰?肯定是聽話的員工。

聽話歸聽話,能不能得到重用是另一碼事了。

老闆往往會重用不太聽話的那群人,而聽話的人雖然被老闆喜歡,卻很難被委以重任,升職加薪的速度也很慢。

你是否也很疑惑?

聽話的員工一般不太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當自己和老闆的想法發生分歧時,他們的內心劇場是:唉,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著老闆的思路來做,我還能早早下班。

有一個員工想出了一個絕佳的營銷方案,偏偏老闆也想出了一個,員工想:那好吧,聽老闆的吧。結果方案的效果達不到預期。

幾個月後一位同行實踐了他之前沒說出口的營銷方案,火遍全城。這名員工後悔不已,恨自己沒有堅持當時的想法。

不太聽話的員工總是可以大膽提出個人觀點,即使是與老闆的意見背道而馳,卻總可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引起老闆的注意。

在職場中更需要的是聽話,但是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員工,只有這類人才能在職場中走得遠。

以為做「職場老好人」

就能一切順利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公司大大小小的活都要讓我干,跑腿、列印、取外賣、寄快遞......但就是不給我升值漲薪,同事們對我的好感也沒變多。

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同事們都袖手旁觀,沒人願意幫我搭把手,在需要升職加薪的時候,同事們也不幫我爭取機會......為什麼我付出了這麼多,仍然換不來回報呢?

因為你沒有堅持原則。

舉手之勞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別人請我們幫忙,對我來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在有些人眼裡,你幫他是應該的。

所以幫別人做一些小事可以,但是如果有人總叫你幫忙做小事,那就要勇敢說「不」,不做職場中的老好人。

你幫了對方做一些小事,為對方省了不少時間。可對你來說,卻浪費掉了時間,也沒獲得對方的好感。

如果你幫對方做了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才更有分量。下次他再想找你幫忙的時候,才會更加慎重。

一個原則是:幫別人做有價值的事。

在職場中「是」這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不」更容易做到。

說「不」代表你拒絕了一件事,說「是」相當於拒絕了上千件事情。

因為說「是」的時候,意味著你要花很多時間在一個你並不熟悉、並不喜歡的事情上,從而拒絕了一堆新的機會,工作上收到了很多限制。

什麼事情

都習慣分組作業

現在高校都流行用分組作業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管是分成幾人的小組,都有閒著膀子不幹活的組員,總有乾的多的和乾的少的。

乾的少的覺得自己賺到了,乾的多的又覺得虧:憑什麼我做這麼多,跟他們的分數是一樣的?

到了職場我們發現,這種小組作業升級成團隊作業。學生時代的噩夢重現了,總有人吃虧。

當小組、團隊或者個人之間糾纏不清時,依賴就產生了。

但凡一個人需要連同另一個人一起工作時,依賴就變成了阻礙。

哈羅德·謝爾曼說過:當你越依靠身外的力量,也就越容易被它們主宰。

武俠小說里的絕世高手總是獨來獨往,相反那些武功一般般的小嘍囉卻總喜歡扎堆行動。見到絕世高手不是擺個陣法就是一擁而上,好像人多勢眾就能打贏一樣。結果高手一出手只需幾秒鐘,小嘍囉們還沒看到拔出來的劍,就已經命喪黃泉了。

在職場中我們想要成為一個英雄,首先要做的就是擺脫對同事的依賴。

判斷一個職場人能否成為骨幹的重要標誌就是,看他能否獨立完成一項工作任務。

正所謂,牽絆越少,效率越高。

總是期待即時回復

有個人給你發了一條微信,如果幾分鐘內沒有收到你的回覆,他就會在微信群里艾特你,最後會給你打電話。他還會問別人你上哪兒去了。

於是那個「別人」就把上述過程重複一遍,好引起你的注意。

突然之間,你被人從手頭的事情中拽走了,而打擾你的偏偏都不是什麼急事。

人們都是這樣想的:如果我能飛快地發消息給你,你就也能飛快地回復我,對吧?

從技術上說,沒錯;但在現實中,不太可能。

你把消息發給別人的速度有多快,跟人家回覆你的速度一點關係都沒有。

決定回復速度的是溝通的內容。

從來沒有全身心放鬆

辛辛苦苦工作了幾個月之後,獲得了幾天假期,卻被公司告知,「簡短打個電話,說幾件小事,不耽誤你休息吧?」

員工敢說耽誤嗎?

遇上點問題就被要求開會,事事有響應。好好的度假變成了「偶爾在線辦公」,到頭來,工作沒幹明白,假也沒休好,緊接著又要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工作中了。

虛假的假期就是給員工套上了無形的繩索——隨時被拉走工作,還必須毫無怨言。

有一位做編導的朋友,平時經常加班,周五的晚上十點鐘離開單位,到家快十二點,領導又拽了個電話會議,講今天的片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接下來我們怎麼跟進,這個地方怎麼修改,一件一件地說下來,快凌晨兩點了。好不容易能睡覺了,領導又通知明天上午十點臨時加個班。

當公司一直表現出「占用員工的全部時間」時,它所透露的是焦慮的情緒。

每個人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拋開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像電腦工作了一天,需要關機休息是一個道理。

員工在該全身心休息的時候,還摻雜著工作的元素,再次正式回到崗位時,他們肯定疲憊又充滿怨言。

美國著名的編劇兼電視製片人珊達·瑞姆斯,同時負責好幾部黃金時段的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逍遙法外》的收視率都十分可觀,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晚上7點到家之後以及周末,時間都歸自己,不接電話,也不回電子郵件。

用這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完全放鬆緊繃的神經,認真休息。

什麼事情

都是最後一個才知道

領導總會說:「有什麼事多跟我聊聊。」

這不是讓員工暢所欲言的意思,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他是把交流中出現的問題全部推給了員工。

當員工把事情搞砸之後,領導就會說:「為什麼不多跟我談一談?」或者「我早就說過,遇到問題隨時來找我啊」。

領導最喜歡聽到的是批評的聲音,但是批評的聲音往往讓人難以接受。

經常有員工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跟老闆說了錯誤的話,導致自己的職業生涯受到嚴重的傷害。

得不償失。

領導要是想知道真實的情況,不如開口去問;「這個項目你有什麼建議嗎?」「你認為這個方案怎麼樣?」

如果想讓員工說實話,不如先從自己做起。先對員工問實話,慢慢地你會得到越來越多的真實信息。百分之百的事實不太可能了,沒有任何一個員工會這樣做。

而事實上,往往在組織中的級別越高,能獲得的真相就越少。

CEO很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真相的人。

儘量做一個真誠的領導者,主動問問題,早晚會得到想要的回答。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正和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15/148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