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台醫師期刊論文被要求加注「中國」遭拒 學者:壓縮台灣學術能見度

台灣醫師吳若玄的論文被要求加上「中國」字樣遭拒,她已決定將論文轉投別家期刊。(吳若玄臉書)

一名正在美國進修的台灣醫師吳若玄25日在其臉書發文表示,日前她的論文投稿到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團旗下的醫學期刊《Eye and Vision》,近日收到該期刊編輯室的回覆,要求她須在個人身分「台灣」的後面加上「中國」,否則無法刊登,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及學術界熱議;有學者感嘆:「台灣學者在職涯中的某個階段,常必須在學術機會與國家身分中做抉擇。」吳若玄與其團隊最後決定將論文轉投其他學術期刊。

吳若玄在接受香港立場新聞》訪問時表示,她的指導教授以及論文團隊都說,在他們上千次投稿學術期刊的經歷中,從未被編輯要求將「台灣」改寫成「台灣,中國」。她表示,對於論文因政治因素遭拒感到遺憾,而身為來自台灣的研究者,她擔憂同類政治議題會牽連更多學術期刊,並影響論文被刊登的狀況。

吳若玄在臉書上寫道:「終於遇到了這一天。再次見證政治議題無所不在,學術界也難以倖免。」

據報導,施普林格·自然在2017年11月便曾應中(共)國政府的要求,將上百篇涉及台灣丶西藏丶人權與菁英政治的論文從中國網站上撤下來。

吳若玄表示,她雖不確定這次要求她在論文中加上「中國」的決定是否來自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高層,不過她所投稿的那個期刊的編輯是一位中國人。

曾在美國任教多年的台灣中央研究院的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文透露,她也曾在投稿論文時,被期刊編輯要求不能在其所服務的學術機構名稱後面加上「台灣」兩字,但與她一同撰寫的美國作者,卻能夠在學術機構名稱後加上「美國」。

劉文認為,期刊編輯不會很直接的要求台灣的學者不要探討台灣或是台灣政治議題,但是當他們提出各種看似很瑣碎的要求時,「實際上是在嘗試壓縮台灣學術內容的能見度,也迫使學者開始對自己的學術內容進行自我審查」。

劉文還提到,國際學術圈一般都不了解台灣學者時常會碰到身份認同遭壓迫的問題,所以他認為,台灣學者應該努力讓學術圈明白這問題正在不斷發生,而且情勢非常緊急。她還表示,由於台灣學者的影響力很有限,因此他們多半會以免稿費的方式來換取在這些國際期刊發表論文的機會。

另一位在美國格林內爾學院歷史系任教的周怡齡則認為,身為台灣學者,在職涯的每個階段幾乎都得要在學術機會與國家身分之間做抉擇;她表示,雖然編輯委員會都聲稱他們對於國家管轄權主張一貫保持中立,但有趣的是,他們的編輯規定是根據中國的法律與規章來制定的。

吳若玄昨天(26日)在臉書留言表示,她以及團隊決定將論文轉投到別家期刊,謝謝大家關心。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827/149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