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九陰真經》和屠龍刀 人的兩種欲望

作者:

「射鵰」三部曲。假如把這三部書連起來看,會發現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奪」,大家你爭我奪、巧取豪奪。

而所有人爭奪的又無非就是兩樣東西,一是《九陰真經》,二是屠龍刀。

王重陽、歐陽鋒、周伯通、黃藥師、梅超風……華山幾番論劍,幾代人各逞奇能,無數陰謀陽謀,無非就是為了奪《九陰真經》。

黃藥師的妻子青春早亡,梅超風叛師離島,周伯通被囚禁多年,歐陽鋒發了瘋,無數血和淚,都是因為一部《九陰真經》。

奪經之後,又是奪刀,連少林武當也不惜赤膊下場。武當派的俞岱岩終身殘疾,謝遜成為盲人,俞蓮舟和殷素素夫妻罹難,張無忌成了孤兒,種種都是拜奪刀所賜。

這兩樣東西有什麼好的,讓這些群雄不惜賭上令譽名節、身家性命來爭奪?因為「經」和「刀」都是有其意義的。它們恰好代表了世人的兩種欲望。

一句話說,經為強技,刀為權柄。它們的本質就是這兩樣東西。而江湖上的英雄好漢們也分為兩類人——愛經者和愛刀者。

《九陰真經》屬於個體的修煉,擁有了它,就有希望獲得單獨個體的強絕能力,「穿敵首腦,如穿腐土」。

這代表了一種變強的選擇,就是通過淬鍊我自己的個體,讓我個人擁有最頂級的技術,最尖端的業務能力,最好是變成歐陽鋒念念不忘的「天下第一」,由此來獲得最大值的自由、尊嚴和財富,最終做到睥睨世間,縱橫無忌。

歐陽鋒、黃藥師、梅超風、李莫愁……這些人都是愛經者。他們更喜歡個體的淬鍊,痴迷於修煉自身武功,更高更快更強,以達到縱橫世間的目的。

而屠龍刀,屬於權勢的代表,所謂「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和《九陰真經》不同,這是另一種變強的選擇,就是通過掌握世俗權力,來號令他人,支配他人,主宰他人,做到「莫敢不從」,進而實現人生價值,收穫最大的滿足。

空聞空智、殷野王、朱長齡,乃至於朱元璋、陳友諒,這些都是愛刀者。他們明顯對於練絕頂武功缺乏足夠興趣,而是更痴迷於擴張權柄,把控別人的命運。他們的理念是,哪怕你武功驚人,也敵不過我大權在握。

如果再要歸納的話,「經」代表自衛權和傷害權,刀代表主宰權和奴役權。

從《射鵰英雄傳》到《倚天屠龍記》,一百多年間,群雄你爭我奪的,不過就是為了這兩種權力,或者說為了滿足兩種欲望:可以隨意傷害別人的欲望和隨意主宰別人的欲望。

事實上,「經」和「刀」這兩件東西也是相通的,有時候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傷害權的升級,就是主宰權。你看周芷若,練了一點《九陰真經》,覺得自己強大了,立刻把臉一抹,呼呼喝喝、生殺予奪起來,對於饒舌的司徒千鍾說炸死就炸死,和陳友諒之輩並沒有什麼兩樣。

反過來,主宰權的本質,就是傷害權。為什麼趙敏、朱元璋等能主宰人的命運,本質上就是有玄冥二老這樣的打手,有明教百萬大軍,擁有傷害別人的能力。

人心苦不足。有的人有了經,卻念念不忘要刀,慕容博是也,任我行是也,左冷禪是也,明明武功高強,但總想執掌權柄。而有的人已經有了刀,卻朝思暮想要經,鳩摩智是也,權力極大了,卻總想練絕頂武功。

金庸小說里,除了「經」和「刀」之外,還有第三種欲望,就是大寶藏。在《連城訣》《雪山飛狐》《鹿鼎記》的故事裡,大家爭奪的就是大寶藏。大寶藏又代表什麼呢?何以大家也要去爭搶呢?

可以這麼說,在《九陰真經》面前,大寶藏代表租用權。

我有了大寶藏,有了巨大的財富,我就可以租用你的超強技藝為我所用,或者說至少不為敵人所用。大金國花大價錢給丐幫送重禮,讓他們退到長江以南,就是在行使租用權。

而在屠龍刀面前,大寶藏代表贖買權。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權力面前,我可以用大寶藏來贖買安全、贖買尊嚴,我出錢、我投資,以贖買地位和生存空間。

你看金庸小說,有時候有「經」的人,有屠龍刀的人,有大寶藏的人,大家濟濟一堂,談笑風生,歡聲笑語;有時候又撕破臉皮,拿刀的人鬥拿經的人,然後大家又一起去吃有大寶藏的人,勢如仇讎。

你會發現,三樣東西里,大寶藏相對最不靠譜,畢竟是命交人手,永遠要看別人的臉色。

悟透這個道理的就是林平之。他家是巨富,從小就有大寶藏,可是後來小伙子想通了,寧願自宮都要練葵花寶典。

他明白,只有大寶藏是不夠的,在余滄海等人面前就像肥豬,人家過年想殺幾頭殺幾頭。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六神磊磊讀金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3/149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