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德國「雙層失業」模式:數字好看 隱患未除

儘管受疫情拖累,德國的失業數字仍不算難看。專家指出,這其實得益於德國的「雙層失業」模式,但德國的短時工相當於「類失業」,未來出現失業大潮的隱患並未解除。

8月統計:失業者295萬短時工536萬

根據聯邦就業局的統計,德國8月份登記的失業數字是295.5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63.6萬人。與7月相比,該數字增加了4.5萬人。聯邦就業局負責人謝勒(Detlef Scheele)表示,「8月份的失業率與往常一樣,與7月份相比,失業數字沒有因為受疫情影響而有所增加。」

聯邦勞工部長海爾(Hubertus Heil)表示,「與其它國家相比,德國表現得非常健壯和勇敢」,這主要歸因於短期工補貼政策,該補貼可以「快速、全面和不官僚地」幫助公司和員工擺脫危機。

所謂短時工,就是企業在特殊時期暫時縮短員工的工時。如果企業完全停工,員工只能回家待工,則稱作「零工作」。無論「短時工」還是「零工作」,只要員工還沒有被企業解僱就會得到一定的補貼。

短時工補貼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德國引入的一項政策,目的是保護陷入困境的企業,不會因經營下滑而削減雇員或倒閉。

今年4月德國政府針對疫情,推出新的短時工補貼政策:如果雇員受疫情影響縮減了50%的工作,從第四個月開始,其短時工補貼將從60%增加到70%,從第七個月開始增加到80%。同樣,有孩子的雇員,相應從國家獲得的淨工資比例將從67%逐步上漲到77%以及87%。

這一補貼政策本來只到今年年底有效,後來政府將其延長到2021年底。德媒分析,德國大選最遲於明年10月24日舉行,短時工補貼政策的延長可能是為大選考慮。目前德國登記的短時工有536萬人,他們都不算在失業統計中。

「雙層失業」模式治標不治本

分析人士指出,短時工政策實際上造成一種「雙層失業」模式:即真正失業者加上短時工「類失業」者。現實是,已經成為短時工的員工很難再返回原有的正常工作。短時工只是把失業大潮的隱患暫時推遲而已。

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所長富斯特(Clemens Fuest)對德國《商報》表示,現在就決定延長短時工補貼政策其實為時過早,應該先看到經濟發展的明顯起色,再決定是否延長。如果危機過後,短時工的職位能夠保住,那麼短時工補貼才是有意義的。否則,該政策會阻礙必要的經濟結構上的改變。

分析指出,短時工補貼比正常的失業金高得多,這可能導致企業和員工寧可維持現狀也不願做出改變,而真正面對現實的企業和員工則要遭受更大的損失。

經濟學家克拉爾博士(Markus Krall)替政府算了一筆帳。他估算了德國納稅人將要支付的短期工作補貼的金額,並在推特上寫道:讓我們估算一下,700萬短時工,每月領1,500歐元左右,持續12個月,那就是1260億歐元。他對這一數字感到驚訝,並質疑聯邦財政部長朔爾茨(OlafScholz)要如何用100億歐元做到這一點。

信貸機構CrifBürgel周四(9月3日)發布最新預測,德國私人破產數字在未來幾個月中將大大增加。在德國,大約有680萬消費者被認為是過度負債。CrifBürgel預計,今年德國將有8.5萬私人破產案例,明天可能會增加到10萬。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4/1497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