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德媒:中共經濟政策將碰壁 中共對歐洲的依賴超乎判斷

胡謐空在談及美中之間的齟齬時表示:"爭執已經到了一個涉及具體政治安全風險以及危機情況的階段。歐洲人也必須更嚴肅地看待台灣問題等情況。如果認為事態會繼續升級,但什麼都不會發生,那就太天真了。"

《新蘇黎世報》訪問了墨卡托中心的中國專家胡謐空,談及歐洲如何調整應對中共的姿態。《法蘭克福匯報》則質問,內蒙古是否將成為中國的下一個衝突根源?

《新蘇黎世報》採訪了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胡謐空(Mikko Huotari),談及中美關係、歐洲企業對中國的依賴性,以及習近平在中國內部面對越來越強的阻力。

胡謐空在談及美中之間的齟齬時表示:"爭執已經到了一個涉及具體政治安全風險以及危機情況的階段。歐洲人也必須更嚴肅地看待台灣問題等情況。如果認為事態會繼續升級,但什麼都不會發生,那就太天真了。"

談到歐中貿易以及中(共)國近期的強勢表現,胡謐空指出:"歐洲在經濟上對中(共)國的依賴程度比許多人以為的要少。當然,在汽車產業等特定領域的依賴性還是相當高。但總體而言,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僅有7%。這並不至於攸關其存亡。對歐洲國家而言,最重要的還是歐洲市場,其次才是美國與中國。此外,台灣和日本的例子也顯示,這些與中國有更強烈糾葛,地緣及安全政策上更受中(共)國影響的經濟體,可能會採取與德國或歐盟不同的路線。"他還表示:"你可以與中國有許多良好的生意往來,但在敏感的經濟政策問題上無需與中(共)國同床共枕。中(共)國對歐洲的依賴比許多人認為的要大得多。我們的企業創造工作機會並提供技術,無需妄自菲薄。"

儘管中國在過去數年內不斷改革經濟,持續開放金融市場並放寬對外國企業的投資准入,但胡謐空認為,中國經濟仍受到國家產業政策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長期計劃的影響。"採取這種模式的中(共)國將會碰壁。我懷疑中國能否以國際可容忍的方式進行現代化。"

記者最後問道,歐洲在汲取經驗後該如何與中共打交道?胡謐空表示:"首先還是要用更實際的目光看待目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內政上會出現更強勢的領導手腕,其經濟政策路線距離經合組織(OECD)的標準還很遠;在國際上,中(共)國正採取積極攻勢,是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一個渴望市場機會、內部聲音不一的歐洲,中期上對北京而言很有用處。歐洲與中(共)國在秩序概念、技術領先地位、市場和影響力方面存在強烈競爭。"他總結道:"如果歐洲希望在戰略主權、環保、數位化和地緣政策上更具優勢地位,就不得不在內部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在國際上必須挺身面對中(共)國並捍衛自身。

北京宣布在內蒙古推行漢語教學

《法蘭克福匯報》周六發表文章"內蒙古:新的衝突根源?",針對中共政府宣布在內蒙古推廣漢語教學進行報導。作者指出,內蒙古迄今一直是中國和平的一隅,但北京新出台的語言政策可能使這份和平告終。

文章寫道,"教科書改革是習近平身份認同政策的一部分,旨在將少數民族同化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對少數民族文化的維護越來越受到質疑。西藏與新疆早已經實施了新的語言政策"

文章接著指出,內蒙古只有約30%的家長為孩子選擇母語課程,其他人則讓孩子進入一般學校,以求能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這也是新政策給出的理由之一。漢族對於抗議活動的認同相當有限。少數民族語言經常被與落後和發展遲滯聯繫在一起。"

作者回顧,"自習近平2012年接任國家領導人以來,對少數民族政策有了重新的思考",甚至有學者提出,"培育少數族裔的精英將助長分裂主義"。

"根據新政策,文學、政治與道德課程和歷史三門科目中的蒙古語將逐漸被漢語取代。其他科目如數學、自然科學或音樂則繼續以蒙古語授課。乍聽之下還算適當。但這項政策引發人們的擔憂,蒙古語未來將繼續受到排擠。"

作者指出:"以西藏和新疆為參考標準,這樣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06/149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