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稻盛和夫:聰明人都能看破我的這三句話 作為個人行事準則不為過

前幾天約了一朋友聊天,吃飯時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知道,普通人跟那些行業的精英,干生意掙錢的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嗎?」

我想了一會兒,回到他:「難道是環境,是魄力?」

他說:「這都是表象,表象很容易讓你思考問題的時候跑偏方向。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在於『災難』二字。生病時,人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磨盤子壓住手的時候才知道有不被債主追債是何等的幸福;有些人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在看到項目的時候,像餓狼撲食一樣撲上去,因為他們沒有被逼上絕境。」

這話讓我想起了稻盛和夫的一句經典的話:把自己逼上困境,你才會發揮出自己最大的爆發力。

談起稻盛和夫,很多人都非常崇拜,但是稻盛和夫卻對所謂的名利不屑一顧,在自己創辦的兩家公司都成為500強的之後宣布退休,而且捐出股份。

很多人說:「像他這樣的人,根本不缺錢,也不缺名利。」

那麼我們有沒有想過是因為他不缺這些,才會擁有,還是因為他擁有過才不會珍惜呢?

三句稻盛和夫的經典語錄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1、把自己逼上困境

當你陷入困境苦苦掙扎時,如果抱著「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緊迫感,那些所謂的問題還會成為問題嗎?當一個人的目的非常明確,而且又出現不得不的時候,我們就的效率就會出奇的高。正如「火災現場的爆發力」這句話所形容的那樣,當人被逼入絕境時,只要抱著誠實的態度,正視現實,迎難而上,就能絕處逢生。

動物趨利避害,而人則是趨易避難。這是本性,就比老家裡有個親戚,因為孩子娶親借了很多錢當彩禮,包了幾十畝地,每天天剛亮就開始下地幹活兒,在外人看來都怕,但他們家卻幹勁兒十足。難道是因為他們願意?當然不是,因為沒辦法,別的本事沒有,只能靠種地。

把自己逼上困境,有時候是無奈,但聰明人會時刻讓自己保持「困境思維」來提高自己的效率。

2、自我燃燒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也想讓自己工作、學習高效,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每天都提不起精神,這時候該怎麼辦?

稻盛和夫其實在他的著作中已經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比如他將人分為三類人,自燃型、可燃型、不燃型。想要做成事,就必須具有燃燒般的精神和熱情。

關鍵的一點就是保持純粹,保持對工作的純粹,保持做事兒的純粹,很多人說,工作中最煩的就是人際關係,甚至這些棘手的社交讓不少人對職場心灰意冷。

明確一點:職場首先是我們養家餬口的方式,其次就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每個人都能找到工作,但是創造的價值不一樣,最終獲取的收益也不同。

3、探究事物的本質

當我們談到個人價值,提升自己的時候,似乎總會遇到一些人給你潑冷水。這裡要提一點:之所以有人喜歡給他人潑冷水,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看到事情的本質,好像工作就是給老闆幹活,老闆給我們發工資。

初創公司是老闆養職員,因為沒有收益,老闆花錢填補風險,賭公司的未來;而一旦公司走上正軌那就是員工養老闆。員工創造了大於自己薪水的價值,公司才能夠正常的運轉,而關於個人是否被提升更是看的個人價值。

個人價值提升了,能夠解決更多、更棘手的問題,那麼我們也就在人才市場中更有競爭力。敢於把自己「逼上絕境」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社會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楊子翔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914/1500665.html